董 彬
動力髖螺釘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的療效
董 彬
目的對動力髖螺釘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的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間的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90例,隨機分為DHS組和PFNA組,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并且對其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兩組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在治療后骨折均愈合,且相對于DHS組,PFNA組中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較小,切口長度較短,骨折愈合時間短,并發癥發生概率小,髖關節功能評定良好,P<0.05。結論對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采取DHS和PFNA治療均有臨床療效,且PFNA治療有更好的臨床意義。
動力髖螺釘;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
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疾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進行疾病治療時應采取療效較好的治療方式[1]。本文對動力髖螺釘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的療效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間的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90例,隨機將其分為動力髖螺釘組(DHS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組(PFNA組),各45例。所有患者在經過骨密度檢查或X線片檢查后,發現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從受傷到進行治療的時間為5.8~9.6d,平均時間為(6.8±1.1)d。DHS組患者年齡在65~85歲,平均年齡為(71.5±10.3)歲;其中男30例,女15例。墜跌致傷38例,車禍致傷7例。PFNA組患者年齡在66~84歲,平均年齡為(71.3±10.1)歲;其中男32例,女13例。墜跌致傷37例,車禍致傷8例。兩組患者的骨折分型、致傷原因、性別、年齡以及疾病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首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麻醉方式,手術治療時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DHS組患者采取動力髖螺釘治療,即在患者的大粗隆頂點位置做一15cm縱行切口,顯露患者的大粗隆以及股骨上端,通過C臂X線透視于患者大粗隆下方2cm處置入定位針進行擴髓,套入側方鋼板,關閉傷口。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骨質疏松情況確定患者的壓力,若壓力不足易導致其固定不牢固,而壓力過大易導致螺釘滑絲無法固定[2]。PFNA組患者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即在患者的大粗隆頂端上方5~10cm外側處做一切口,插入導針開始擴髓,沿導針方向將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主釘旋入其中,根據患者情況置入遠端螺釘,關閉傷口[3]。手術結束后,對所有患者采取負壓引流處理,并且常規使用抗感染藥物4d,繼續采取骨質疏松相關治療。手術結束后 12d采取抗深靜脈血栓類藥物治療,并且持續1周以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拔引流管、拆線以及術后訓練等,定期對患者進行復查。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3 數據處理使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采取均數±標準差(±s)、例數(n,%)表示數據;組間比較采取t檢驗、χ2檢驗。P<0.05則數據差異有意義。
由本次試驗所得數據可知,兩組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在治療后骨折均愈合,并且相對于DHS組,PFNA組中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較小,切口長度較短,并且骨折愈合時間短,有較好的臨床意義,P<0.05。另一方面,根據術后對患者的觀察可知,相對于DHS組,PFNA組中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概率小,髖關節功能評定良好,P<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 切口長度(cm) 骨折愈合時間(d) PFNA組 45 49.7±16.0 259.1±120.1 83.8±70.1 8.6±1.6 12.6±1.0 DHS組 45 85.0±17.5 465.4±161.2 199.5±115.2 17.0±3.1 14.2±3.0
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臨床上常見的骨質疏松部位疾病,多發于老年人,致殘率以及死亡率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對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給予重視,并且采取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的治療方式進行疾病治療[4]。
在對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通常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保守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泌尿系統感染、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壓瘡等相關并發癥,且臨床效果并不明顯。而采取手術治療,能夠固定患者的骨折,并且有助于患者早日進行康復訓練。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均存在骨質疏松癥,其骨折性質大多為粉碎性,在進行疾病治療時易出現內固定松動情況,應給予一定的重視[5]。
由本次試驗所得數據可知,兩組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在進行相應的治療后骨折均愈合,相對于DHS組,PFNA組中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切口長度較短,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較小,骨折愈合時間短,并發癥發生概率小,髖關節功能評定更好。動力髖螺釘治療作為髓外釘板內固定系統,能夠實現滑動加壓以及牢固穩定,且成本較小。但對于患者的創傷較大,若出現骨缺損癥狀則易導致出現螺釘松動等情況,對患者骨折愈合不利。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方式能有效減少對患者骨質的破壞,減少骨移除量,有較好的臨床意義[6]。同時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有效縮短了患者的手術時間,使切口減小,有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
綜上所述,在對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動力髖螺釘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均有臨床療效,且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能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減少并發癥發生,有更好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李從達,張軍喜,楊錄魁,等.動力髖螺釘和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前瞻性臨床評價[J].中國醫師雜志, 2011,13(1):99-101.
[2] 暢彥飛.動力髖螺釘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的效果對比[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63-65,68.
[3] 張殿英,姜保國,傅中國,等.三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3):309-314.
[4] 錢明權,朱國興,陳剛,等.動力髖螺釘聯合防旋阻擋釘與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0):957-962.
[5] 鄭曉勇,任昕宇,趙東升,等.大粗隆外側壁的完整性與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的關系[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6):489-492.
[6] 王俊.PFNA與DHS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D].湖北中醫學院,2009.
R683.42;R687.3+2
A
1673-5846(2014)01-0081-02
運城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山西運城 044000
董彬,男,山西運城人,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