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軍 徐培紅 汪佳偉
品管圈活動提高手術室巡回護士在位率
夏 軍 徐培紅 汪佳偉
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手術室巡回護士在位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選定提高巡回護士在位率作為主題,進行現況把握,設定目標,分析原因及制訂對策,比較品管圈活動前、中、后巡回護士的在位率。結果巡回護士在位率由活動前的50.48%升至活動后的84.96%。結論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巡回護士在位率效果顯著,且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使醫護關系更加融洽,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
品管圈;提高;巡回護士;在位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單位或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自動自發組織起來,科學運用品管工具,持續地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活動的小組。我院手術室于2012年6月~12月將品管圈運用于提高手術室巡回護士的在位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6月~12月品管圈活動前、后巡回護士填寫在位率調查表,對比活動前、后的數據進行分析。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組成 根據自愿參加原則,自發成立“品管圈”組織。圈員7名,平均工作年限15年,由護士長擔任圈長,負責組織開展圈內的活動,進行活動內容的監控,設有1名會議記錄員,擔任圈會的記錄工作。以民主投票方式決定圈名、圈徽。取名為“芒果圈”,寓意忙碌而有成果,正如手術室的工作忙而不亂,急而不躁。
1.2.2 主題選定、活動計劃的擬定 由圈員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選出若干主題,根據綜合評定結果,最后確定“提高巡回護士在位率”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活動計劃:2012年6月第2~4周進行現況把握;7月進行目標設定、原因解析、對策擬定;8~10月進行對策實施及檢討;11~12月效果確認、標準化及檢討改進。
1.2.3 活動內容設定 經過兩周的查檢得出,活動前在位率僅為50.48%。根據帕累托法,將改善重點放在排序前三位,分別為拿取手術用物、術中記賬、放物品,見圖1。

圖1 品管圈活動改善重點項目選擇結果
1.2.4 對策擬定與實施 ①對年輕護士加強理論學習,掌握手術室護理常規及手術的配合要點;②術中需拿取物品時及時告知手術醫生,加強溝通,減少矛盾;③由專人安排手術患者的轉出與轉入;④術中不出手術房間記賬,將記賬安排在兩臺手術之間。
1.2.5 成果確定與分析檢討 通過 PDCA循環原理[1],對品管圈活動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并進行實施后,再進行效果評價。通過標準化使成果在護理質量控制管理中加以推廣應用。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巡回護士在位率的比較,見表1。

表1 開展品管圈前、后巡回護士在位率的比較
品管圈活動開展前護理人員對于離開手術室不夠重視,且對開展品管圈活動沒有信心。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顯著提高了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工作方法更加標準化、系統化、科學化,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且提升了護理質量及滿意度。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增強了護理團隊精神,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氛圍。整個品管圈的開展,單靠一人是不能完成的;促使護理人員更加有自信心、責任心、運用品管工具進行護理工作的改進,是整個手術室護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通過手術室護士之間充分溝通、交流、分工協作才能順利完成手術;促使護理人員更加有自信心、責任心、運用品管工具進行護理工作的改進。與袁琦等[2]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品管圈的開展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價值觀,體現了圈員的成就感[3],對患者而言良好的配合可減少手術時間,保障安全;對醫生而言醫護之間良好的溝通與配合,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對醫院而言,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更加提升醫院的實力和形象。
[1] 羊永梅.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中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7):1464-1465.
[2] 袁琦,黃燕.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護理理論水平[J].護理研究,2010,24(7A):1761-1762.
[3] 肖瓊芳,黃英,蔣海英,等.品管圈活動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西部醫學,2009,21(12):2189-2190.
R192.6
A
1673-5846(2014)01-0130-02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手術室,上海 201102
徐培紅,Email:xupeihong197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