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偉
螺旋CT掃描及MIP、MPR、CPR技術在肋骨骨折診斷的應用價值
王代偉
目的探討螺旋CT掃描及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診斷肋骨骨折的應用價值。方法對30例肋骨骨折的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及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及CPR(曲面重建)后處理。結果螺旋CT掃描及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可清晰、立體、直觀、較細致地顯示隱形骨折的部位和范圍,有利于臨床治療傷情鑒定及以后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結論螺旋CT掃描及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能明顯提高肋骨骨折的診斷,彌補了X線平片檢查及常規(guī)CT檢查的不足。
螺旋CT;三維重建;肋骨骨折
在胸部損傷中,肋骨骨折最為常見。常規(guī)診斷肋骨骨折依靠X線及胸部CT平掃檢查,但對于肋骨細微的骨折、無移位的骨折及合并胸部積血、液的骨折,普通X線及胸部CT平掃檢查常不能明確診斷。通過螺旋CT掃描及MIP、MPR、CPR后處理技術可對肋骨骨折及合并的胸部損傷進行明確診斷。
1.1 一般資料本組3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年齡41~68歲,平均52歲。就診時間為胸部外傷后1小時~3天。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及呼吸困難,所有患者均行X線平片檢查及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后處理。
1.2 檢查方法所有患者行螺旋 CT掃描,機型為GE Light Speed四排螺旋掃描機。患者仰臥,取胸部正位定位片,掃描范圍從肩峰上緣到12肋下緣,螺旋容積掃描。條件120kV,自動毫安秒,準直0.75 ×1.00mm。所得圖像數(shù)據(jù)在工作站上用5mm層厚和1mm層間隔高分辨率重建后,行MIP、MPR、CPR后處理,對MIP重建形成的三維圖像任意旋轉角度觀察每根肋骨情況,同時觀察MIP、CPR形成的冠狀面、矢狀面及橫斷面二維圖像,并根據(jù)診斷需要對圖像進行適當?shù)牟眉簦允构钦埏@示更清晰。
本組30例患者肋骨骨折109根,其中單根骨折101根,多根多處骨折8根;左側62根,右側47根;前段34根,腋側段27根,后段48根。并同時顯示肺挫傷、氣胸、縱膈氣腫及胸腔積血、液等肺內改變。
3.1 肋骨左右對稱,共有12對,前連胸骨,其后以關節(jié)與胸椎相連,共同圍成胸廓,對胸腔和部分腹腔臟器起保護和支持作用。此外,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參與呼吸運動。第1肋與胸骨柄以軟骨結合;第2~7肋以肋軟骨與胸骨相應的肋切跡連接構成胸肋關節(jié);第8~10肋軟骨依次連于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離,也稱浮肋。肋骨是細長而呈弓狀的扁骨,切面觀呈扁平狀,中間為松質骨,周圍是極薄的密質骨。肋骨本身富有彈性,有緩沖外力的作用。兒童肋骨富有彈性不易折斷,而中老年人肋骨脆硬含鈣質多,易折斷,故本組病例多為中老年人。第1~3肋肋骨短,又有鎖骨、肩胛骨和胸廓肌肉保護,骨折較少發(fā)生;第 8~10肋不與胸骨相連亦不易骨折;第11、12肋前端游離不固定,更不易骨折;唯第4~7肋長而固定,最易發(fā)生骨折。
3.2 螺旋CT掃描及MIP、MPR、CPR技術后處理的優(yōu)點診斷胸部損傷首選X線攝片檢查,它對肋骨骨折、氣胸、胸腔積液(血)的診斷起著重要作用,但對于未移位的單純線形骨折、胸腔積液(血)、與心影或膈肌下臟器重疊的骨折、發(fā)生于腋側緣的骨折以及與鎖骨肩胛骨重疊的上胸部骨折常難以明確診斷。
螺旋CT容積掃描獲取大量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后處理后得到層厚1mm薄層圖像,再重建為三維立體圖像。MIP結合圖像旋轉及切割技術,可使新鮮骨折銳利的骨折緣及陳舊性骨折形成的骨痂清晰顯示,MPR和CPR顯示骨折線、骨碎片移位情況、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及胸膜的變化顯示清晰(圖 1~2)二維與三維可優(yōu)勢互補,是診斷隱匿性骨折的最佳方法,可以更完整地顯示骨折,最大限度地減少漏診和誤診,對臨床懷疑骨折而普通X線不能確診為骨折的病例能作出準確的診斷[1]。螺旋CT橫斷圖像是診斷胸部骨折的基礎,三維重建圖像是對橫斷圖像的補充。若單純依賴重建圖像而不仔細觀察橫斷圖像,有時會因患者掃描時的移動而造成骨折假象[2]。

圖1 a患者男,X線片及CT平掃未見異常,三維重建示左第10肋腋前段內側緣骨折

圖1 b 三維重建示左側第10肋內側緣骨折(右側肋骨已剪切)

圖2 a 右側第5肋骨骨折

圖2 b 同一患者,右側氣胸
螺旋CT平掃及螺旋CT掃描及MIP、MPR、CPR技術能夠客觀、立體、清晰、多方位顯示肋骨的解剖結構及細微損傷,彌補了常規(guī)X線攝影及CT平掃的不足,對于臨床治療及醫(yī)學傷情鑒定具有指導意義。
[1] 王榮品,翟茂雄,唐斌,等.多層螺旋 CT及其后 處理技術對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5):426-428.
[2] 李貴生,趙長安.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肋骨隱形骨折及肋軟骨骨折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1):3936-3938.
R683.1
A
1673-5846(2014)01-0259-02
安徽省蒙城縣中醫(yī)院CT室,安徽毫州 2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