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郝 燕
呂梁地區各年齡段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分析※
王璐瑤 郝 燕
目的通過對呂梁地區不同年齡段女性陰道分泌物病原菌的檢查,了解本地區不同年齡段女性所感染病原菌的情況。方法將采集到的陰道分泌物用生理鹽水涂片后,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并將其分為<20歲、20~39歲、40~59歲、≥60歲四組。結果調查顯示異常2326例,不同年齡組陰道炎發生率分別為16.22%、51.62%、41.73%、31.03%,其中20~39歲組細菌性陰道病和假絲酵母菌病發生率最高,與<20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細菌性陰道病是本地區婦女常見陰道感染性疾病,以20~39歲婦女多見,應注意不同年齡對陰道疾病的影響,從而做好防治工作。
陰道分泌物;年齡;線索細胞;滴蟲;假絲酵母菌
女性陰道分泌物主要是由女性生殖系統的陰道壁漏出液與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此外還有部分宮頸黏液、子宮內膜液、輸卵管及卵巢分泌液總稱為陰道分泌物,俗稱白帶[1]。是女性生殖系統分泌液,它反映生殖器官的生理及病理狀態,當各種原因引起陰道內生態平衡破壞時,包括由于年齡的增長、雌激素水平減退以及當某些致病菌繁殖增多,成為優勢菌時,就容易導致陰道炎的發生。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對我國女性陰道內菌群分布的研究,但關于呂梁地區陰道分泌物菌群的檢驗尚未見報道。因此擬通過對本地區汾陽醫院就診及體檢的女性陰道分泌物檢查,了解該地引起女性陰道感染的病原菌的常見種類,從而得出本地區引起感染的常見微生物,并為臨床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將操作程序和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6月20日~2013年7月6日在汾陽醫院就診及體檢的4927例婦女,年齡17~85歲,平均年齡 35.16歲。分為<20歲、20~39歲、40~59歲、≥60歲四個組段,組距為20歲。
1.2 儀器與試劑采用日本奧林帕斯顯微鏡CX21、CX22各一臺、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理鹽水。
1.3 標本采集由婦產科專業人員采用無菌棉拭子在陰道后穹隆、子宮頸及陰道壁上旋轉一周提取分泌物。隨后將棉簽立即放入無菌試管內,并送檢至山西省汾陽醫院檢驗科,滴加生理鹽水后進行超高倍鏡檢查。
1.4 檢驗方法將采集標本的拭子放入含有少量等滲鹽水的試管內,混勻后吸取一滴于載玻片上或將采集標本的拭子直接涂在滴有生理鹽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于顯微鏡下觀察。
1.5 診斷標準
1.5.1 細菌性陰道病 10~40%的患者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的增多,有魚腥臭味,尤其是在性交后加重,并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鏡下可見線索細胞(陰道鱗狀上皮細胞粘附了大量加特納菌及其它短小桿菌,而形成巨大的細胞團,上皮細胞表面毛糙,有斑點和大量細小顆粒,形成外觀特殊的線索細胞[2]。
1.5.2 滴蟲陰道炎 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無明顯癥狀,有癥狀者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鏡下可見滴蟲(陰道毛滴蟲運動活潑,具有旋轉式跳動的特有運動方式,等滲鹽水可保持陰道毛滴蟲維持寄生于宿主時的形態和運動狀態)。
1.5.3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患者主要表現為外陰奇癢、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分泌物由脫落上皮細胞和菌絲體、酵母菌和假菌絲組成,其特征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鏡下可見假絲酵母菌(等滲鹽水可保持假絲酵母菌在組織內的形態,并使菌絲及孢子具有淡綠色折光,可觀察到孢子、芽生孢子及假菌絲)[3]。
1.6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感染率用百分率表示,各年齡組病原菌檢出率比較采用χ2檢驗,α=0.05為檢驗水準。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陰道炎發生率分別為16.22%、51.62%、41.73%、31.03%,其中20~39歲組細菌性陰道病和假絲酵母菌病發生率最高,與<20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余各類陰道炎各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各病原菌結果統計(n,%)
生理情況下,女性生殖系統由于組織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特點以及具有自凈作用,陰道乳酸桿菌可維持PH在3.8~4.4的酸性環境,當陰道微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或外源病原體侵入可導致乳酸桿菌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消失,使陰道PH值升高,正常的酸性環境就無法維持,其它病原菌乘機大量繁殖,即可導致炎癥發生,常見有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近幾年來,女性生殖道健康也越來越被廣大女性患者有所重視,陰道炎作為女性患者的常見疾病,就診人數逐年增高,年齡范圍也隨之不斷擴大。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由于檢測時間短、費用低,可以通過觀察陰道分泌物中上皮細胞、白細胞和乳酸桿菌的數量,了解到陰道炎癥的嚴重程度,同時也能觀察到常見的致病菌,從而迅速找出致病因素,幫助臨床醫生做出診斷,最終成為婦科門診女性陰道炎的首選檢測項目。
在本次調查中,20歲以下年齡組檢出率最低,但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該年齡段青少年較早開始性生活,且缺乏自我保護和避孕措施,一些女性患者出現早期性濫交的現象,因此要進行早期性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盡量做到潔身自愛。其中 20~39歲年齡段陽性率最高,這表明病原菌感染率可能與不同年齡組性行為頻率有關,過高頻率的性行為易產生細菌性陰道炎。其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與細菌性陰道炎發生率最高,真菌在女性陰道內的繁殖能力極強,是婦科疾病產生的重要原因[4]。相關資料統計,女性長期使用洗液清洗陰道,能改變陰道的自凈環境,引起陰道微生態環境失衡而致病[5],導致陰道內大量真菌的產生。本組375例滴蟲性陰道炎患者中,90%以上都存在過度使用清洗液的情況,陰道內留有大量的化學清潔劑,因此,女性應合理使用陰道清洗液,避免勿用和濫用而導致疾病發生。
調查結果中,細菌性陰道炎陽性率比較高,可以看出婦女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疾病較普遍,這是造成盆腔炎、泌尿系統、不孕癥、早產、羊水感染、新生兒黃疸、妊娠并癥的重要因素[6]。細菌性陰道炎通常為細菌引發的陰道疾病,其特意指標主要為線索細胞[7]。相對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與細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所占的比例較少,本組20~39歲的3078例患者中,227例為滴蟲性陰道炎,占 7.37%。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與公共場所衛生有密切關系,如比例下降,說明患者所處的公共衛生環境有所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不能忽視滴蟲性陰道炎的防治,應多加強公共環境衛生尤其是公共浴室的衛生安全。
40~59歲以上婦女,陰道PH值升高,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襲,引發細菌性陰道疾病,這可能與其激素水平下降,缺乏雌激素作用,陰道內陰道桿菌減少或缺乏所致,也可能與此階段患者多數處于絕經期或絕經后有關。應提高自身免疫力,鍛煉身體,如出現不適癥狀,盡早到醫院就診。
老年人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陰道內PH值增高,乳酸桿菌不再是優勢菌,局部抵抗力降低,其它致病菌過度繁殖或外源細菌侵入引起炎癥。而且此年齡段極易發生其它系統疾病,人們往往易忽視陰道疾病。
從以上數據可知,呂梁地區女性患者的陰道感染狀況不容樂觀,因此有必要對育齡婦女開展陰道感染防治的健康教育,幫助其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個人習慣,醫院則可針對各年齡段不同病情進行有效防治,從而降低陰道炎的發生率。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S].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2] 劉成玉,羅春麗.臨床檢驗基礎[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46.
[3]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6-241.
[4] 張紹武,寧潔,張浩.1860例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病原體結果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1,23(12):82-83.
[5] 高玲珊,焦國賓.5863例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5):62-63.
[6] 馬金蓮.西寧地區 5015例女性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結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3(5):61-62.
[7] 唐吉斌,焦瑞寶,張岺.陰道分泌物生化標志物聯合檢測的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02):229-231.
R711.3
A
1673-5846(2014)01-0181-02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檢驗系,山西呂梁 032200
山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編號:2012395)
郝燕(1972.11-),女,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醫學碩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免疫與診斷。E-mail:haoyan1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