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中西結合科 湖南湘潭 411100
中醫辨證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李華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中西結合科 湖南湘潭 411100
目的:探討中醫辨證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9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辨證護理,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2.9%,差異比較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7.1%,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采用中醫辨證護理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中醫辨證護理;常規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屬于因髓核等突出物壓迫、腰椎纖維環破裂及累及椎管周圍的血管、神經、脊髓而產生的癥候群,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神經功能損害、活動受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1-2]。目前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在采用上述治療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意義重大。本研究就中醫辨證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5.3±1.2)歲,肝腎虧虛型13例,濕熱型8例,血瘀型18例,寒濕型9例,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3.2±1.3)歲,肝腎虧虛型12例,濕熱型10例,血瘀型17例,寒濕型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辨證分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方法包括心理疏導、臥床休息及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情志護理
不同證型的患者對疾病的反應不同,肝腎虧虛證患者多為老年人,病勢沉痼,極易產生失望、悲觀及抑郁等情緒,血瘀證患者多為青壯年,學習、生活及工作壓力大,常表現為緊張、焦慮及急躁等情緒,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情志變化,加強情志護理,積極維持情志穩定,多關心、體貼患者,予以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并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向患者講解情志因素與疾病的辨證關系,盡量避免患者產生緊張、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鼓勵患者樹立治愈信心,提高疾病治療依從性[3]。
1.2.2 辨證護理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進行中醫辨證護理,如囑血瘀證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3-4周,飲食以清淡為主,可食用韭菜、木耳及田七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食物,囑風寒證患者注意保暖,以進食清淡及易消化食物為宜,中藥湯劑宜空腹熱服,囑肝腎虧虛證患者規律作息,注意飲食,以補益為主,多食甲魚、黑豆、紅豆及枸杞子等溫腎補氣、強筋骨及補肝腎的藥膳,囑濕熱證患者適當活動,中藥湯劑宜涼服,多食新鮮水果及蔬菜,以清淡為宜,忌煎炸、燥熱及辛辣食物[4]。
1.2.3 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行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擴胸運動、直立踢腿、仰臥抬腿及上臂拉拽等功能鍛煉,疼痛減輕后可行"弓行步"慢步倒行,囑患者行飛燕式及拱橋式鍛煉,告知八段錦、五禽戲及太極拳等簡易鍛煉方法,囑患者進行持續性康復鍛煉[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臨床療效評價如下[6]: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試驗抬高超過800為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抬高700及以上為好轉,體征部分轉陰,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按(治愈例數+好轉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進行計算,患者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患者滿意度按(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18例治愈,21例好轉,6例有效,3例無效,治療有效率為93.8%,對照組7例治愈,10例好轉,18例有效,13例無效,治療有效率為72.9%,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服務滿意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27例非常滿意,18例比較滿意,3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3.8%,對照組20例非常滿意,17例比較滿意,1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7.1%,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祖國傳統醫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腿痛"及"痹癥"范疇,形成原因主要以腎虛為本,以感受外來之邪、跌閃挫傷為標。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由過度勞累及外來損傷所致,在進行及時治療的同時進行中醫辨證護理意義重大。根據患者不同疾病成因及臨床癥型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在予以針對性情志護理、飲食指導及功能鍛煉的同時進行針灸推拿等護理,如血瘀證者針灸腰痛點、陽陵泉、隔俞及委中以活血化瘀,風寒證者推拿胃俞及脾俞,配合針灸足三里,杜絕濕邪內生,增強脾胃運化水濕之功,肝腎虧虛證者配合腰陽關、命門、腎俞及肝俞等穴位貼敷,濕熱證針灸陽陵泉、太沖及豐隆等穴位以通絡止痛、清熱祛濕[7]。本研究得到觀察組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中醫辨證護理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及三因制宜為基礎進行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1]高娃,李拉秀,劉曉卿.腰推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的中醫護理體會[J].包頭醫學,2010,34(1):45-47.
[2]薛麗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護理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8(14):283-284.
[3]王佳琳.中醫辨證施護在社區腰推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892-893.
[4]李蓉.中醫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6(54):154.
[5]萬迎霞,王亞寧,張紹文.中醫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患者的干預[J].甘肅醫藥,2013,32(3):238-239.
[6]羅平,馬健,鄧珊珊,等.中醫辨證施膳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164-165.
[7]楊文芳,楊敏,呂瓊芳.中醫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8):24-26.
R473.6
B
1009-6019(2014)10-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