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娟
湖南省湘潭縣中醫醫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臨床作用
周秀娟
湖南省湘潭縣中醫醫院 湖南湘潭 411228
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于急性一氧化碳(ACOP)中毒患者的影響。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ACOP中毒患者7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7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4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降低ACOP患者的并發癥率,促進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并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中毒;早期護理
急性一氧化碳(ACOP)中毒是臨常見急癥,患者早期可發生低氧血癥,造成腦組織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嚴重時可誘發中樞性呼衰,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本研究探討了ACOP患者的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與效果,旨在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ACOP中毒患者72例,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齡在10-80歲之間,平均為(42.3±5.9)歲;中毒程度:35例輕度,29例中度,8例重度。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兩組年齡、性別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吸氧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院前急救
在醫護人員到達中毒現場以后,應立即詢問中毒原因,并迅速轉移患者至安全地,使患者平臥并保持頭部偏向一側,密切檢查患者的意識與呼吸情況,維持患者的呼吸通暢,如發生呼吸以及心搏驟停,應立即予以心肺復蘇治療。
1.2.2 早期吸氧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瞳孔、神志以及精神狀態變化,進行24h動態心電監護以及血氧飽和度監測。對于輕度中毒患者,早期予以鼻導管或者面罩吸氧,對于中、重度患者,則予以高流量吸氧,氧流量設置為8-10L/min。必要時可實施高壓氧治療,以便快速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態,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后遺癥發生率。
1.2.3 用藥護理
①腦水腫防治:早期嚴格遵醫囑應用糖皮質激素或者20%的甘露醇進行治療,以促進腦水腫消退,降低顱內壓,并可減少患者的神經系統損害。②改善腦細胞代謝狀態:遵醫囑予以能量合劑(細胞色素C、維生素C、輔酶A和ATP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腦細胞代謝狀態;③對癥治療:對于高熱患者,及時予以物理降溫,并每2h進行1次體溫測量。對于降溫效果不佳或者寒戰者,可考慮實施冬眠療法。對于呼吸衰竭患者,應酌情應用呼吸興奮劑;如患者存在抽搐癥狀,則應予以地西泮靜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的起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科室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與不滿意四級。
1.4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表1 兩組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n(%)]
CO是一種無色強毒性氣體,能夠與血紅蛋白高度結合,其結合能力約為氧氣(O2)的300倍,且生成的COHb化學性質較為穩定,通常不易解離。故當患者吸入CO以后,能夠迅速與血紅蛋白相互結合而生成COHb,導致血紅蛋白喪失其攜氧能力,導致血氧飽和度迅速降低,引起機體組織缺氧[2]。此外,血液中CO濃度較高時能夠與紅細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結合,導致缺氧癥狀加重,引起呼吸抑制[3]。臨床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對于機體缺氧高度敏感,故機體缺氧的首先受累器官-系統為中樞神經系統。而腦組織的代謝較為旺盛,故耗氧量較高,加之腦組織的吻合支比較少,一旦發生機體缺氧,可引起小血管擴張,導致腦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前血管內液大量外滲,從而導致顱內壓升高[4]。還有研究表明,在缺氧狀態下,腦細胞的鈉泵功能減退,導致細胞中大量鈉離子聚集,可誘發腦水腫。而在缺氧狀態下,患者的腦組織發生無氧代謝,可引起代謝產物堆積,導致病情加重[5]。因此,早期積極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干預,對于保護神經系統功能、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改善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對照組單純實施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常規護理模式,而觀察組在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介入院前急救、早期吸氧護理、用藥護理(腦水腫防治、促進腦細胞代謝以及對癥治療)等早期護理干預,進一步縮短了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此外,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7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44%。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達94.44%,相比于對照組的83.33%顯著提高。由此可見,對于ACOP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縮短起效時間與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臨床療效并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1]韓桂紅.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9):5190-5191.
[2]郭秦杰,申竹萍,原忠青等.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3):1688-1689.
[3]孟曉紅.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繼發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2):153-154.
[4]趙焱.早期護理干預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護理中的作用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629-1629.
[5]張秀,都麗平,劉戰水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干預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3,(17):45-46,47.
R473.6
B
1009-6019(2014)10-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