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二梅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醫院 山西晉城 048000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觀察
蘆二梅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醫院 山西晉城 048000
目的:中醫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方法:擇取2013.07-2014.07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86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通過抽簽法則將其隨機性分成2組,一組43例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作為研究的對照組,一組43例患者給予中醫辯證治療作為研究的觀察組。結果:觀察組43例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35%(41/43)顯著高于76.74%(33/43),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非常確切,并且不良反應很少,可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療手段進行推廣、應用。
中醫;慢性支氣管炎;療效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內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此病是因為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導致的支氣管、氣管黏膜、周圍組織出現非特異性的一種慢性炎癥。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程時間比較長,病情一般呈進行性發展,通過治療后也很容易反復發作,所以臨床治療的難度比較大。常規西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取得的療效較差,而隨著傳統中醫的不斷推廣,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中醫對慢性支氣管炎有確切的療效?,F擇取2013.07-2014.07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86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對比觀察中醫與西醫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3.07-2014.07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86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均達到了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診斷標準,通過胸部X線片檢查、有關實驗室檢查得以確診。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喘息、咳痰以及咳嗽。通過通過抽簽法則將其隨機性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43例。觀察組中,包括2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齡均在19-77歲之間,平均年齡(42.51±4.38)歲。病程時間1-11年,平均時間(5.84± 1.29)年。對照組中,包括2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齡均在20-75歲之間,平均年齡(41.27±4.76)歲。病程時間1-13年,平均時間(6.44±2.15)年。兩組患者的病程時間、年齡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研究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對照組:43例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具體包括抗炎、平喘、鎮咳以及吸氧等對癥治療。
觀察組:43例患者接受中醫辯證治療。對于肺陰虛型的患者,處方:甘草、蘇子、川貝母、天花粉、杏仁、知母以及麻黃各10克,沙參、瓜蔞各15克。對于肺氣虛型的患者,處方:甘草、杏仁、桔梗、干姜以及麻黃各10克,半夏、黃芪、炒山藥、蘇子、冬花以及丹參各15克。對于肺心氣虛型的患者,處方:附子、干姜以及紅參各10克,桂枝、丹參以及川芎各15克。對于痰濁阻肺型的患者,處方:細辛及肉桂各5克,附子及干姜各10克,半夏、炒山藥、桔梗、葶藶子以及菟絲子各15克。對于脾腎陽虛型的患者,處方:甘草、陳皮以及肉桂各10克,茯苓、白術、澤瀉、半夏、熟地以及附子各15克。以上中藥處方均用溫水煎制成500 ml,分別在早、晚各服用一次,連續用藥1個月。
治療過程中,觀察并如實記錄好兩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2]。
1.3 療效評判
根據臨床癥狀、生命體征的緩解情況,通過胸部X線片、有關實驗室檢查的結果,癥狀量化積分評判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3],顯效:各項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均已消失,或是明顯緩解,通過胸部X線片、有關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正常,臨床癥狀量化積分降低水平大于或等于50%。有效:各項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得到緩解,通過胸部X線片、有關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基本正常,臨床癥狀量化積分降低水平大于或等于30%。無效:以上標準均沒有達到,或是病情進一步加重,臨床癥狀量化積分小于30%。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試驗數據實施系統化處理,通過均數±、平均數(±s)表示計量數據,運用X2對試驗所得計數數據進行檢驗,運用t對所得計量數據進行檢驗。當對比差異P<0.05時,試驗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結果
觀察組43例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35%(41/43)顯著高于76.74% (33/43),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一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表[n(%)]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二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表(±s)

表二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表(±s)
分組例數咳嗽、咳痰(d)喘息(d)呼吸困難(d)觀察組43 5.72±1.74 8.53±1.75 7.38±2.04 43 3.32±1.24 5.22±1.63 4.81±1.52對照組
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偏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嚴重性危害,臨床必需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該病的臨床特征表現為喘息、咳嗽等癥狀,病情很容易反復發作,大多數易出現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等臨床并發癥。該病的發病機制包括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是免疫功能減弱、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外因有很多種,主要是氣候因素、感染以及過敏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程時間比較長,病情一般呈進行性發展,常規西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取得的療效較差,隨著傳統中醫學的不斷發展,中醫藥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取得了非常獨特的療效。慢性支氣管炎在中醫學中被歸為喘證、飲證、痰癥以及咳嗽等范疇,中醫理論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的病變部位子啊肺,同時與肝臟、腎臟以及脾等器官功能失調也有一定聯系。該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因為外邪反復入侵,或內邪積肺,致使反復發作,久治不愈,肺氣受損,氣不化津,津積成痰,痰濁淤滯氣道,從而阻遏氣機。所以,必須結合患者中醫辯證分型加以施治,在辯證施治期間,一定要分清主次,對癥下藥,方可達到最佳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根據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進行治療,取得了十分確切的療效。觀察組43例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35%顯著高于76.74%,并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性較為凸顯,這與溫麗雅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與此同時,中醫臨床研究還發現,慢性支氣管炎還應該結合不同的分期進行辯證治療,在該病慢性遷延期應該堅持標本兼顧的原則,查明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扶正的同時不留邪,祛邪的同時不傷正,在該病緩解期時,應該檢查緩則治療其根本的原則,將扶正固本作為治療的根本,主要是進行腎、脾肺的補益治療。綜上研究結果得出,中醫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非常確切,并且不良反應很少,可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療手段進行推廣、應用。
[1]曾素娥,林健祥,趙善輔.化痰降氣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4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0,24(6):46-47.
[2]張儒斌,葛潤明.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8):10,31.
[3]李雅琴.平喘定哮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64例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11,3(19):38-39.
R562.2+1
B
1009-6019(2014)10-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