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亮 劉揚 龔圣兵
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蘇北人民醫院新區分院)影像科 江蘇揚州 225000
老年性活動性肺結核CT征象特點分析
譚亮 劉揚 龔圣兵
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蘇北人民醫院新區分院)影像科 江蘇揚州 225000
目的:探討老年性肺結核的CT表現,提高對本病影像學的認識。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2011年我院發現的、臨床確診的老年性活動性肺結核患者53例。結果:CT影像特點:表現為大片實變為主型、類支氣管肺炎為主型、空洞為主型、團塊為主型,大部分伴有胸膜炎表現。結論:老年性肺結核CT表現多樣,認真分析影像表現并結合臨床治療轉歸,可提高對本病影像學的認識,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老年性肺結核;臨床表現;CT表現
1.1 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2011年度在我院行CT檢查的65歲以上老年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本組共53例患者,均行CT檢查。男44例,女9例,年齡65-88歲,平均74歲。其中血型播散型肺結核2例、繼發型肺結核7例,支氣管內膜結核3例、結核性胸膜炎41例。兩肺空洞35例,15例有淋巴結腫大,21例伴有支氣管擴張,19例可見肺氣腫表現。各病例間存在結核病分型交叉。
1.2 掃描設備及參數
53例均行胸部CT平掃,采用GE雙排螺旋CT,常規掃描,從肺尖至肺底行層厚10mm,層距10mm連續掃描;2例增強掃描,采用層厚5mm,層距5mm掃描。必要時薄層處理。
1.3 病例選擇條件
1.3.1 按《新編結核病學》的要求,年齡≤65歲不列入統計。
1.3.2 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司"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的要求,每例均做三次痰涂片檢查。
1.3.3 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咳痰;低熱、盜汗、乏力;納差、消瘦。
1.4 CT表現
老年性肺結核病灶主要表現為滲出、結節、索條、團塊、肺毀損或與空洞并存。影像學特征可以表現為大片實變為主型、類支氣管肺炎為主型、空洞為主型及團塊為主型。結合病例圖片,詳述其CT表現:
下為配圖說明,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1-12:
圖1、右肺中葉片狀實變影內見充氣支氣管征,兩下肺多發片絮狀影,診斷為結核伴感染。圖2、肺結核,右上肺毀損(肺窗)。圖3、肺結核,右上肺毀損(縱隔窗),和圖2為同一病人。圖4、左下肺多發斑片影,右肺下葉一小空洞影及條索影,右肺中葉小斑片影。圖5、兩肺多發小斑片及條索影,類似支氣管肺炎表現。圖6、右肺上葉不規則透亮空洞周圍斑片條索影,左上肺斑點條索影。圖7、左上肺多發結節灶,伴結核球形成。右上肺透亮度增高,多發肺大泡影(肺窗)。圖8、左上肺結節灶內部分鈣化(縱隔窗),和圖7同一病人。圖9、左肺團塊狀病灶伴周圍少許散在斑片灶。圖10、左肺上葉團塊影伴周圍小結節影。圖11、左側胸腔積液,左下肺受壓改變。圖12、兩下肺多發斑點影,局部見小結節狀突起突向肺野內,為結節狀增厚的胸膜(肺窗)。
2.1 所有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咳痰;低熱、盜汗、乏力;納差、消瘦。部分患者經抗炎后,癥狀未明顯好轉。
2.2 CT表現:表現為病變范圍廣泛。斑片、斑條、斑點影50例,結核球6例,空洞35例,胸水、胸膜增厚鈣化41例,淋巴結腫大9例,并發氣胸4例、肺氣腫19例、肺大泡12例、支擴21例、感染5例、骨結核3例,合并肺癌2例、肺間質纖維化3例。主要表現為:1、大片實變型:多表現為片狀滲出灶或/伴周圍斑片斑點狀陰影。有些病灶抗炎治療后雖癥狀好轉,但復查CT病灶出現進展,與臨床表現不符。2、類支氣管肺炎型:老年肺結核常并發支氣管內膜結核,浸潤、干酪、纖維化、增殖同時并存,可表現為支氣管播散的流沙陰影。3、空洞型:下葉結核較易出現空洞,空洞內常無氣液平出現;發現空洞時,應仔細觀察空洞周圍情況,如多發性小結節及衛星病灶、同側或對側支氣管播散灶、肺門或縱隔淋巴結鈣化、胸膜改變等。4、團塊型:可為滲出性、干酪性或增殖性改變,通常直徑小于5cm,邊緣常光滑,無淺分葉,部分病灶內可見空洞或鈣化;不累及支氣管,衛星病灶多見。
2.3 病灶部位本組肺結核病例,病灶位于上葉尖后段31例,上葉前段10例,下葉25例,舌葉18例,右肺中葉13例。其中單發6例,多發47例。
3.1 臨床表現:老年患者肺結核中毒癥狀相對較輕,有類似肺部非特異性炎癥的臨床表現,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低熱、可無盜汗、乏力及納差、消瘦。痰涂片及痰培養找到抗酸桿菌的比率比較低。因此,往往沒有引起臨床充分重視,致使患者延誤治療,病情加重。相關資料表明男性發病率高,可能與男性喜歡抽煙,肺組織順應性減低、呼吸道清除病原菌能力減低有關;也可能與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2 病理類型:
以浸潤性、慢性纖維空洞型、干酪型肺炎較多。
3.3 CT影像:
表現為病變范圍廣泛。多出現空洞、胸水、胸膜增厚鈣化、淋巴結腫大以及并發氣胸、肺氣腫、肺大泡、支擴、感染、骨結核,合并肺癌、肺間質纖維化等各種征象。主要表現為大片實變型:多表現為片狀滲出灶或/伴周圍斑片斑點狀陰影。有些病灶抗炎治療后雖癥狀好轉,但復查CT病灶出現進展,與臨床表現不符。2、類支氣管肺炎型:老年肺結核常并發支氣管內膜結核,浸潤、干酪、纖維化、增殖同時并存,可表現為支氣管播散的流沙陰影。3、空洞型:下葉結核較易出現空洞,空洞內常無氣液平出現;發現空洞時,應仔細觀察空洞周圍情況,如多發性小結節及衛星病灶、同側或對側支氣管播散灶、肺門或縱隔淋巴結鈣化、胸膜改變等。4、團塊型:可為滲出性、干酪性或增殖性改變,通常直徑小于5cm,邊緣常光滑,無淺分葉,部分病灶內可見空洞或鈣化;不累及支氣管,衛星病灶多見。
3.4 并發癥、合并癥多。通過CT圖像分析及結合臨床,本組老年肺結核患者中支擴21例,感染5例,合并癌變2例。
3.5 病程長,難治。老年肺結核常遷延難愈,耐藥也相對較多。
3.6 鑒別診斷:
(一)與老年性支氣管肺炎的鑒別:老年性支氣管肺炎臨床上表現為連續2年以上,每年持續3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癥狀。起病隱襲,早期癥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后期癥狀加重并常年存在。病程遷延反復,常可并發肺氣腫和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肺炎常與慢纖洞患者癥狀相似,但CT征象與痰菌檢查易于鑒別。慢支患者CT僅見紋理改變,伴感染時可見小片狀模糊影,而慢纖洞者有明確嚴重病變,且痰結核菌陽性。
(二)與彌漫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肺部轉移癌進行鑒別。
(三)肺部結核球應與肺癌、肺部轉移癌、肺部炎性假瘤加以鑒別。
(四)肺結核空洞與肺膿腫鑒別,在年齡上大致可以區分,肺膿腫一般發生于壯年,臨床特征有高熱,咳嗽大量膿臭痰。
(五)肺結核空洞與癌性空洞鑒別。癌性空洞多表現為偏心,壁厚薄不一,周圍可見短毛刺,腔內不光整,有時見壁結節。肺結核空洞周圍多伴衛星灶。
(六)肺結核薄壁空洞須與肺囊腫和囊性支氣管擴張相鑒別,和金葡菌感染鑒別,金葡菌感染常呈肺段、葉實變,單個、多發液氣囊,X線征象易變,游走性或者很小的病灶迅速進展為大片陰影。
(七)肺結核合并肺癌:兩者可合并存在,定期復查的病人如片內出現新結節、團塊狀病灶,抗炎抗結核治療不見好轉,進一步增大,特別是孤立結節灶,結合其他一些征象如薄壁空洞在動態復查過程中出現洞壁不規則增厚或呈偏心厚壁空洞,應考慮合并肺癌的可能,作相應檢查盡早作出診斷。
[1]彭衛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編結核病學(第二版)[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22.
[2]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版[S].衛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司,2008:72.
[3]王福生,林嵩.肺結核與吸煙關系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
[4]于關成,韓永德,孫集思,等.老年肺結核病人耐藥性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年第12期.
[5]楊松,張耀亭.2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臨床和影像學特征[J].臨床肺科雜志,2007年第7期.
R445.6
B
1009-6019(2014)10-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