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華能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曲靖 655000
神經介入治療的并發癥的臨床分析
莊華能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曲靖 655000
目的:探討神經介入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選取53例神經介入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53例開顱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分別采用神經介入治療和常規開顱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9.43%,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75%,兩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具有創傷小、適應癥廣、療效好的優點,但臨床中應提高手術精度,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神經介入治療;并發癥;神經外科
神經介入是目前治療腦出血、腦腫瘤等腦血管疾病的常見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腦血管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1]。由于神經介入具有極其復雜和精確的操作要求,故臨床中易發生并發癥,本研究選取53例神經介入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53例同期開顱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分別采用神經介入術和常規開顱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及完成手術數據,現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神經接入治療患者53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齡33~69歲,平均(55±14.2)歲,另選取同期行開顱手術患者53例作為對照組,全部患者均經動脈血管造影確診為腦血管疾病,其中觀察組顱內動脈瘤19例、硬腦膜動靜脈瘺17例、腦動靜脈畸形17例,對照組顱內動脈瘤18例、硬腦膜動靜脈瘺18例、腦動靜脈畸形1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開顱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神經接入治療,方法如下:術前30min行全身麻醉后對患者實施股動脈穿刺、置入動脈鞘,之后將導絲送入動脈行動脈造影,造影儀器選擇西門子Artis_Zee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根據造影情況對患者實施全身肝素化,同時將導引導管、球囊導管及微導管置入病變位置實施介入治療,全部導管選用丹麥William Cook Europe Aps公司生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及治療效果。其中治療效果的判斷依據為是否順利完成手術:①手術成功:順利完成手術,患者生命未受到威脅,②手術失敗:術中因意外或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或腦死亡[2]。并發癥包括術中和術后兩個部分,采取分類記錄比較的方式進行處理。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獲取的所有資料數據均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以數(n)與率(%)表示計數資料,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除觀察組1例患者死亡之外,其他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包括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VS)、腦血管痙攣(CV)及相關并發癥,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n(%)]
神經介入術是近年來新興的有效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措施,其與傳統開顱手術比較具有創傷小、適應癥多、治療效果好的優點,目前在臨床中已經被廣泛應用[3]。但由于神經介入術對醫生的操作具有極高的要求,故手術難度較大,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尤其是在患者合并高血壓及腦動脈瘤等疾病的情況下,神經介入術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提高。目前神經介入術中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術中血管迷走神經反射、術中動脈瘤破裂、腦血管痙攣及急性腦梗死等。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1例患者因急性腦梗死處理過程不當導致死亡,占該組總例數的1.89%,其他患者全部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患者有3例(5.66%)發生術中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而對照組則多達5例(9.43%),觀察組發生腦血管痙攣的患者有1例(1.89%),對照組則有3例(5.66%),觀察組另有1例(1.89%)患者發生穿刺并發癥,對照組有3例(5.66%)發生相關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4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7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數據及臨床表現能夠看出,急性腦梗死發生急,發展快,極易導致患者死亡,發生術中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則會導致患者心率減慢和血壓下降,通常由于主刀醫生細節處理不好導致,若發生腦血管痙攣則多數情況是由于導管及其栓塞材料對腦血管壁產生刺激,同時分析臨床表現也與反復注射手術絲線有關,對于觀察組所發生的穿刺并發癥進行分析則發現反復穿刺是導致穿刺并發癥的主要原因。
在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中顯示,采用約束帶壓迫止血的效果優于傳統止血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此方法確實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另有國外研究顯示,采用神經介入術治療腦血管疾病,在術后1年內的隨訪中顯示,與傳統開顱手術治療比較,治療效果顯著提升,且治療后患者的遠期出血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患者,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本研究數據顯示: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采用神經介入術能夠有效降低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但若要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療效,則必須熟練掌握神經解剖學、血流動力學及影像學等專業基礎知識。重視操作技術訓練,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器械設備,掌握藥物使用的原則及動脈血管造影儀的使用方法,實現對動脈瘤及病變的精確觀察與測量,做到準確判斷疾病及并發癥所在。故采用神經介入術治療比傳統開顱手術更加安全有效,且不易發生患者死亡的情況,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
[1]曹文鋒,吳凌峰,屈新輝,等.神經介入治療常見的并發癥及處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1,11(5):1061-1062.
[2]劉輝.80例神經介入治療常見的并發癥及處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32(4):1095-1096.
[3]焦德讓,佟小光.神經介入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3,1(2):1023-1025.
R741.05
B
1009-6019(2014)10-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