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安順 561000
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陳璐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安順 561000
目的:研究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情況。方法:選取本院合作醫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90例肝膽手術患者,按照數字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45例/組,對照組給予患者圍術期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進行全面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結果:經分組護理,觀察組在首次排氣和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0),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全面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的術前準備、抗生素使用以及營養支持等方法來促進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試驗結果顯示這些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狀況非常顯著,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肝膽患者;外科手術;腸胃功能;恢復
早期腸內營養對腸胃功能恢復產生積極的影響,該策略是在患者經歷外科手術治療肝膽疾病后的24h內通過合理方式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其能夠促進患者生理狀態以及生理功能的恢復,能夠快速的幫助患者盡早康復[1]。作為一種外科術后有效的營養支持辦法,盡早的采用該辦法能夠有效的對術后肝膽疾病患者的腸道中菌群移位和黏膜萎縮缺陷進行彌補[2]。選取本院合作醫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90例肝膽手術患者,按照數字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析,研究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合作醫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90例肝膽手術患者,分組之后對照組45例患者,男25例,年齡在26~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8±11.3)歲,女20例,年齡在22~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8±10.7)歲,其中肝葉切除14例,胰體尾切除6例,膽腸吻合術10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5例,觀察組45例患者,男28例,年齡在2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11.4)歲,女17例,年齡在25~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11.2)歲,其中肝葉切除11例,胰體尾切除7例,膽腸吻合術14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術前準備、運用抗生素、腸內營養支持。
1.2.1 術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的心、肝、腎、肺功能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果患者的臟器存在功能障礙或者高血壓等病癥需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滿足手術的需要,再觀察患者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消化道出血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針對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為手術做好準備。
1.2.2 運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運用主要是為了抑制RNA合成發揮抗菌作用,由于抗生素的具有很好的腸道局部抗菌效果,起效也快,所以對患者的腸道抗菌有積極的作用。
1.2.3 腸內營養支持
對患者采用鼻飼管的方式給予腸內營養聚合劑,開始的三天分別給予500、1000、2000ml劑量,三天后給予全劑量,時間1周。
1.3 判斷指標
(1)觀察指標:主要針對患者的肝功、腎功、電解質、常規血檢、體征等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進行記錄和統計。
(2)療效指標:顯效:患者所有臨床癥狀消失,腸胃功能恢復良好,有效標準:患者的基本臨床癥狀消失,腸胃功能有所恢復好轉,無效標準:患者的腸胃功能未恢復,且基本的臨床癥狀未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或者[n(%)]表示,用x2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結果
經分組護理,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為(43.6±15.5)h,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2.6±10.7)h,對照組首次排氣時間為(67.6±16.7)h,腸鳴音恢復時間為(46.3±16.2)h,則觀察組在首次排氣和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語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結果統計
2.2 恢復效果結果
從總有效率和兩組患者的復發率來看,觀察組顯效25例,有效18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5.56%,隨訪過程中1例出現復發,則復發率為2.22%,觀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8例,無效11例,其總有效率為75.56%,隨訪過程中7例出現復發,復發率為15.56%,
近年來,隨著肝膽手術在臨床普外中的廣泛應用,使得普外手術在肝膽科已經成為了常用治療方法,但是肝膽外科手術對患者的損傷較高,容易造成腸胃暴露,術后腸胃的蠕動功能受到抑制[3]。腸胃內部的氣體無法正常排出,極易造成腸腔內積氣,有部分人能夠自行緩解,但是有一部分人會出現嚴重的腹部腫脹,對于患者的傷口愈合具有抑制作用。
肝膽疾病患者在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之后,需在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這對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添加營養支持,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根據臨床觀察,本次分組護理,觀察組患者出現腸鳴音和首次排氣的時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從患者的恢復效果來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5.56%,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5.56%。數據統計結果提示:對肝膽科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恢復率,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1]李榮峨.肝膽外科手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6):1397-1398.
[2]宋江麗.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4,(5):811-813.
[3]代勝云,邵淑萍,張瑞風,等.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26):133-134.
R619
B
1009-6019(2014)10-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