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敏
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最近,住在常州博愛教育集團怡康校區附近的居民發現,以前每天上午定時響起的廣播操聲音“消失”了。該校金偉平副校長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原來這學期開始,這里的學生告別了傳統廣播操,上午半小時的“大課間”,他們可以選擇喜歡的項目進行鍛煉。但是對此,也有教育界人士持不同意見。
(據《揚子晚報》報道)
廣播操具有動作簡單、設計科學等優點。集體做廣播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在價值觀多元的今天,對于取消廣播操持有不同意見,這是非常正常的。但出發點必須是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如果硬性規定學生必須做廣播操,不給他們選擇的權利,則會扼殺學生的天性。如果只是單純地說某一嘗試好與壞,不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這并不是科學的處理方式。在面對質疑和反對時,更應該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進行嘗試、改革,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完善解決方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還需家長轉變觀念
每天做12道30以內的加減法,寫至少5個漢字,完成得好,還要繼續“加碼”,5歲半的孩子直呼“不想上小學”。昨天,硚口區體育館小學教師到同區的幸福幼兒園針對大班孩子進行教育咨詢,發現不少家長提前給孩子“小學化”教育。
(據《武漢晚報》報道)
幼兒教育小學化一直為一些有識之士所詬病,但大都將矛頭指向幼兒園。實際上,部分家長也在其中推波助瀾。
幼兒教育本質上是養成教育,旨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等習慣。但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盲目地讓孩子學算術、學寫字、學英語等。其造成的惡果則是孩子“還未上學,就已厭學”。
學習如同長跑,要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技能、方法的習得,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前半程發力,未必能贏,很大程度上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要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還需要家長轉變觀念,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莫讓學生患上“干部綜合癥”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本市多所小學展開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于“當干部”這件事十分熱衷,而不少學校為了解決人人都想當班干的局面,可謂費盡心思,有采用輪流值周當班干的,有給班里增設“門官”、“燈官”各式新“官職”的,還有的大費周章用“總統選舉“的方式來選拔學生干部。
(據新華網報道)
班干部并非多大的“官”,管的也只是一些瑣碎的事,但因能夠行使“權力”,享受到或顯性或隱性的待遇,這使得一些學生對“當干部”趨之若鶩。
班干部的職責是發揮表率作用,服務同學,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但如果為了讓孩子當上班干部,家長就采取“跑官”、“買官”的方式,為了讓學生人人“有官做”,學校就大量設立“官職”,甚至采用“總統選舉“的方式來選拔學生干部,則背離了班干部設置的初衷。這不僅污染了學生的心靈,而且讓學校成為了“爭權奪利”的場所。
合理配置資源解決“藥兒園”問題
西安、吉林市兩地相繼出現幼兒園違法給幼兒喂食“病毒靈”事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截至目前,兩地涉事幼兒園已被依法關停,嫌疑人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對幼兒園加強監管,切莫讓幼兒園變成“藥兒園”。
(據《珠江晚報》報道)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就希望幼兒園盡到教育、保育之責。
面對某些幼兒園給幼兒喂食“病毒靈”的惡性事件,我們當然要拷問教師的師德,質問監管的缺失,更要思考幼兒園此種舉動的深層次原因。
當前,很多民辦幼兒園為了獲取利潤,想方設法地從幼兒身上“刨食”。這固然反映出商人逐利的本性,但也從另一方面暴露出幼兒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
要解決此類問題,固然需要藥監、衛生等部門加大監管與懲處力度,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扶持、規范,以及財政部門的資金投入,將公辦園與民辦園同等看待,實現幼兒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將“藥兒園”變為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
?笙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