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勇敢的他
賈斯汀·哈本(Justin Halpern),1980年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3歲大學畢業后前往好萊塢從事編劇的工作,但是事業進展并不順利。2009年8月為了給自己的撰稿和編劇工作積累素材,哈本開始在推特網上分享自己73歲老爸的犀利言辭,不料老爸的語錄卻大受歡迎,一個月內為他贏得千萬粉絲。同年10月,哈本與出版商簽訂了有關老爸語錄的出書合同;11月,他與華納兄弟公司簽約,參與編寫同名電視劇劇本。2010年5月,《我老爸的胡言亂語》(Shit My Dad Says)正式出版,很快就登上了美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2010年9月,同名電視劇開始在CBS電視臺首播。《我老爸的胡言亂語》全書由若干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每個小故事后是作者的老爸的若干條瘋狂語錄,故事生動有趣,語錄幽默犀利。
1. 節選部分選自書的第一節,標題為Never Assume That Which You Do Not Know (絕不要自以為是),講述的是去參加婚禮時,年幼的作者不喜歡和爺爺同住一間屋的故事。
2. squish [skw??] vi. 用力擠,硬擠
3. gangly [?ɡ??ɡli] adj. 身材瘦長的
4. ride shotgun:(行車時)坐在汽車的前排
5. clandestinely [kl?n?dest?nli] adv. 秘密地;暗中地
6. swig [sw?ɡ] n. 痛飲,大喝
7. ER:《急診室的故事》,一部從1994年開播的美劇,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家急診室的故事。
8. peach [pi?t?] n. 受人喜歡的人(或物)
9. bust ones ass:〈美俚〉讓某人的日子不好過,為難某人
1. 節選部分選自書的第一節,標題為Never Assume That Which You Do Not Know (絕不要自以為是),講述的是去參加婚禮時,年幼的作者不喜歡和爺爺同住一間屋的故事。
2. squish [skw??] vi. 用力擠,硬擠
3. gangly [?ɡ??ɡli] adj. 身材瘦長的
4. ride shotgun:(行車時)坐在汽車的前排
5. clandestinely [kl?n?dest?nli] adv. 秘密地;暗中地
6. swig [sw?ɡ] n. 痛飲,大喝
7. ER:《急診室的故事》,一部從1994年開播的美劇,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家急診室的故事。
8. peach [pi?t?] n. 受人喜歡的人(或物)
9. bust ones ass:〈美俚〉讓某人的日子不好過,為難某人
他是“史上最牛老爸”,他有著瘋子般的言論和超級坦率的性格,他罵起人來絕不拐彎抹角,他是《我老爸的胡言亂語》的主角——賈斯汀·哈本既怕又愛的老爸山姆。這位粗口和臟話嘴邊掛的老爸仿佛渾然不知“幼小心靈”為何物,一針見血起來從不“嘴軟”。然而,正是這樣的“瘋狂語錄”,不僅被兒子如數家珍般地銘記在心,還在網上受到數以千萬計粉絲的追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書中的這位父親以其73年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一個地道的美國老爸所特有的自信與勇敢。
面對生活中的蒙昧、陋習與謊言,老爸山姆采取的是“不容忍、不縱容、不妥協”的強硬立場。當兒子年僅三歲的堂弟在家族聚會上擾人清靜時,老爸山姆會一本正經地去制止他,因為他覺得“就算才三歲也沒資格在那邊胡鬧”。當六歲的兒子不愿與爺爺在賓館合住一個房間時,老爸山姆得意洋洋地向兒子展示“爺爺也不想跟你睡同一間”的“殘酷真相”,“無情”戳破了兒子的自以為是。當被兒子問及有關“死亡”的問題時,老爸山姆拒絕配合老媽的宗教觀教育,即使在被老媽找去“談話”后,也只肯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道:“你、你的身體、你體內的能量,都會到某個地方去,就算死了也一樣。”當兒子由于身體發育加速而被“痙攣”所困擾,甚至“病”急亂投醫時,老爸氣得把藥一股腦倒進了馬桶里,因為他不輕信所謂“權威”的判斷。老爸山姆還“挺身而出”與數學老師對峙,因為他要兒子認識到:“不要因為遇上那種混賬老師,就覺得自己笨。你聰明得很,有自己的優點。”
拒絕盲從、特立獨行、敢說敢做,老爸山姆的言行正暗合了美國民族性格中對“自我信賴”(self-trust)的推崇。美國思想家拉爾夫·愛默生曾經于1837年發表過《論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的演說,號召人們成為“思考著的人”(Man Thinking),而不是習俗的盲從者。在這個被譽為美國“思想上的獨立宣言”的演講中,愛默生指出,“思考著的人”是具有“自我信賴”美德的人,能夠“看到表象之下的事實”,能夠戰勝“由無知愚昧而來”的恐懼之心,由此變得自由和勇敢。
愛默生之所以將“自我信賴”視為至高的美德,是因為此處的“自我”不是“唯我獨尊”式的狂妄自大,也不是“人人為我”式的自私自利。在他看來,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個人與宇宙同樣神圣。因此,“自我”的發展與進步就成為世界發展與進步的起點:一個信賴“自我”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信賴世界的人;一個熱愛“自我”的人,才能夠感受到對他人和世界的熱愛;而關心和幫助別人,恰恰是對“自我”的美好回饋。在美國民族性格的形成過程中,愛默生等思想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國文化中對個性的推崇,對行動和創造的重視,對權威和教條的反思,都可以追溯到這一源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老爸的胡言亂語》中的老爸山姆所奉行的就是愛默生式的個人主義。他堅持自我,不肯妥協。比如,在老爸山姆的眼中,保衛家宅是天經地義的事,就算裸睡中途被吵醒,赤身攜槍把在廚房里弄夜宵吃的小姨子嚇個魂飛魄散,也不以為意地丟下一句:“這是我的家哎,該死!我保護我自己的家,哪里不對!”再比如,當十歲的兒子質問老爸,為什么他們三兄弟要聽從媽媽“憶苦思甜”的倡議,必須吃“惡心”的食物,而爸爸卻不用陪著吃的時候,老爸山姆雖然“虛心”承認“你老媽人比我好太多了”,卻依舊斷然拒絕“以身作則”。
老爸山姆喜歡我行我素,是個標準的個人主義者。然而,就像愛默生所推崇的那樣,老爸所信奉的個人主義所隱含的是獨立思考以及對宇宙正義等的追求。當六年級的兒子在參加學校科學展的項目中弄虛作假時,他不僅被火冒三丈的老爸一頓臭罵,還被勒令寫下了“致全體同學與科學界前輩:本人近來的行為實屬欺詐,擅自編造數據,此舉足以影響人類發展,使全人類蒙羞”這樣的公開檢討書。當兒子所在的少兒棒球隊隊友羅杰被看臺上的對手家長起哄而丟球時,老爸山姆也會“路見不平”,特意等在停車場,與對手家長激烈爭辯:“那孩子的老爸是個酒鬼,整個家被搞得烏煙瘴氣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這還算個男人嗎,去你的,腦袋有問題啊你?!”
《我老爸的胡言亂語》成書的起因是賈斯汀情場失意,又丟了工作,不得已搬回父親家,他這才有了將老爸的“瘋狂”言行搬上網絡的念頭。依照人們慣常對“成功”的定義,老爸山姆的這個年近三十卻還處在半失業狀態的單身兒子實在算不得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然而,如果按照愛默生的說法,“當這個世界隨時都想把你變成其他的模樣,能夠堅持做自己就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從小就被教育要“自我信賴”,不斷被鼓勵著變得更自由和勇敢的賈斯汀,也算是成功的。他憑借分享老爸的語錄爆紅于網絡,并迅速成為暢銷書作家和電視劇編劇,實現了事業上的突破——堅持成為“自己”的同時又被社會認可,實在算是雙重的成功和莫大的幸運。而對于他的成功來說,最初教會他要“自我信賴”的老爸可謂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