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利
2011年1月20日,澳大利亞墨爾本網球公開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市長羅伯特·道爾在工作之余邀請一個到訪的外國朋友到現場觀看精彩的比賽。
網球館氣勢恢弘,人山人海,而且有很多禁令,其中就包括禁煙,如果在場館內吸煙被發現就要罰款,還要做一周的義工,負責清理場館的垃圾。這在墨爾本來說,幾乎成為不成文的規定。
但市長的朋友不清楚這個規定,而他偏偏是個煙民,他在工作時間無法吸煙,就偷偷轉移到業余時間。煙癮上來以后,他趁比賽休息的時間,跑到衛生間去,很長時間沒有出來。道爾先生很納悶,便親自到衛生間看看。令他吃驚的是,他的朋友正在里面噴云吐霧。同來上廁所的人都嘆著氣,搖著頭,憤憤地離開了。
道爾先生本打算提醒一下他,但又怕讓朋友丟面子,只好耐心地等待。不大一會兒,朋友出來了,可他的煙頭還在嘴上,見到道爾先生他意識到自己的吸煙行為,便迅速吐掉煙頭。
道爾先生下意識地想彎腰撿起煙頭,但此時很多觀眾都認出市長也來現場看球了,都紛紛和市長打招呼,道爾只好作罷。躺在地上的煙頭,任憑觀眾在地上踩來踩去。
比賽很精彩,道爾的朋友很過癮。比賽馬上就要結束了,道爾和朋友準備起身離開場館,可這時廣播站卻播報這樣一則消息:各位觀眾請注意,保潔員正在尋找一位身上帶煙的觀眾,請配合。
道爾的心倏然一涼,他知道朋友在無意間觸犯了墨爾本的法律,而他的朋友是貴賓,如果從他身上翻出煙盒的話,那將是多么尷尬的事情。就在危機時刻,道爾的秘書悄悄地走到道爾的朋友身邊,朋友心領神會地把煙給了他。
自然,結果就是秘書被當做抽煙者,接受處罰并做一周的義工。
誰知,一個星期之后,墨爾本的報紙上卻出現一則道歉信,信的內容大致是:尊敬的保潔員,請原諒我遲到的道歉,我為上周在網球場館吸煙的事鄭重道歉,這件事和當時的所謂當事者無關,吸煙者是我的朋友,但在墨爾本我有義務告訴朋友禁煙的事,盡管我是市長,但我也是墨爾本的市民,我應該首先做到一個市民應盡的職責,我愿意代替朋友接受處罰。
原來,道爾市長在送朋友回國的時候,臨上飛機之前,朋友給道爾深深鞠躬,他歉意地說;“場館吸煙的事很抱歉,給您添麻煩了,經過幾天的痛定思痛,我已下定決心戒煙,還要把你們好的做法,帶回國去并發揚光大。雖然這個道歉姍姍來遲,但總比沒有好。”
這個道歉,給道爾帶來巨大的觸動,他也下定決心在報紙上給保潔員道歉,順便也給市民做個榜樣,他在演講中說,“墨爾本是全體墨爾本人的家,只有大家戮力同心才能建設好這個家,我也不例外。”
市長道歉的事,在墨爾本掀起軒然大波,各行業的人都稱贊政府的行為,都愿意為城市建設增磚添瓦。2011年8月,墨爾本在世界最宜居城市的選舉中第一次奪魁。2013年8月,連續第三次奪魁,演繹了一個傳奇。
市長給保潔員道歉,看似簡單,卻是一個思維方式和工作理念的體現,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思考。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