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安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意識;
學習氛圍;“雙基”;問題
情境;質疑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7—0054—01
問題是人們思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和起點,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在現實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存在疑問,但不敢問老師或者同學。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有顧慮,擔心自己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或比較簡單,而被同學嘲笑,被教師批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就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多么膚淺,教師都要認真對待,杜絕從語言和行動上挫傷他們提問的積極性;對學生提出的錯誤的問題,先要鼓勵他們提問的勇氣,然后委婉地提出存在的問題,并啟發他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對提出具有探討價值問題的學生要先表揚,之后因勢利導,和學生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以“問題”為突破口,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鼓勵學生不斷發現問題。
二、 加強“雙基”學習,讓學生善于提問
“雙基”學習是問題意識產生和培養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問題意識必然淡薄。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學習。另外,引導學生觀察,提高觀察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很重要。因為問題的發現既可以由教學內容引起,也可由觀察大量的生活現象引起。此外,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學也是培養問題意識的一種基本訓練。自學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鉆研問題。善于自學就能活躍思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自學往往是求知欲驅動的,而求知欲又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日常生活為出發點,把生動的生活現象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比如,對“截去長方體的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的問題,很多學生一開始都認為還剩七個。這時,筆者笑著搖搖頭,學生們都急切地追問為什么。正是這種心理,使得學生努力地分析、思考和研究問題。接著,筆者讓學生聯想:長方形截去一個角會出現幾種情況。這時候,有的學生拿出了筆,有的學生拿出了紙,他們都積極認真地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很快得出結論:長方形截去一個角后,會出現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三種情況。這樣,由于學生從動手實踐中得到了啟發,他們所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印象也更為深刻。
四、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問
古人說:“學則生疑,疑則有問。”疑問是發現之母,也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點撥、誘導,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對學生經常進行質疑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導,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1.從命題本身入手,適當變換,或者伸縮命題的題設或結論,能引出一系列題組(一題多變)。
2.引導學生自己研究教材,針對課本提出問題:這一章或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在教材體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定理、公式適應的范圍是什么?如何運用?
3.引導學生自己研究習題。解答習題后,反思:這個問題還有沒有更簡便的解法?有沒有更一般的情形?用這種解法能解決其他問題嗎?
4.從矛盾入手,多想:為什么會這樣?矛盾是怎么產生的?引導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
總之,教師要充分運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基本原則,不斷激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笙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