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

湘鄂情大橋下,一群鴨子正在酉水河里暢游,兩岸是湖南龍山縣和湖北來鳳縣。
每天清晨7時,龍山縣農業局農藝師楊春獻,便會走出位于湖北來鳳縣城的家,坐上開往湖南龍山縣城的車,開始一天的工作。
下車后,他手握一張IC卡,向銀行走去。
“這卡在兩地間存取款、轉賬,均免收手續費,兩地公交、醫療等也可通刷這張卡。”楊春獻說。
這樣的改變,來自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成立。
牽頭謀劃
2008年初的一天,酉陽縣小河鎮。
村民冉崇光坐在屋門口,望著連綿起伏的山頭發愁。
“想給家里添置點家當,但路難走哦。”他“吧嗒”著葉子煙說。
“要去縣城,得從山上繞來繞去,70公里路要折騰一天。”
冉崇光狠狠吸了一口煙說:“算了,不去了。”
由于地勢封閉,武陵山區如被鎖在大山里的“困獸”。
不僅僅是酉陽,以武陵山脈為中心的渝鄂湘黔四省邊境鄰近地區,幅員15萬多平方公里,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然而這片貧困之地,卻極具戰略意義——是國家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交會地帶,直接影響著西南地區的對外開放。
就在“冉崇光們”苦熬時,機會已然萌動。
2007年初,黔江區黨政考察團開始了一連串調研,從湖北恩施到湖南張家界,再到貴州銅仁……
一連串調研,目的何在?
黔江區想牽頭與這些地市州,謀劃共建“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珠三角、長三角的崛起,都是通過優勢互補、聯片發展實現整體崛起的,為啥武陵山片區不能嘗試區域合作,探索脫貧新路?
“武陵山地區山同脈、水同源,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同屬革命老區,有著相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具有合作的可行性。”
黔江積極向市里、中央匯報這個“想法”。
2009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協調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鄰地區成立武陵山經濟協作區。
“目的就在于將這幫‘窮哥們撮合在一起,為全國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協作發展探索新路。”
2009年10月19日,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籌建工作座談會在黔江區召開,討論通過《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合作章程》。
隨后,《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將8個市州、80多個區縣緊緊“捆綁”在一起。
筑路破冰
連片特困地區多半屬于省際交接地區,中心城市難以對其產生有效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很容易形成發展“塌陷區”。
武陵山區正是這樣一片“塌陷區”。
如何聯手合作,才能讓塌陷區崛起?
2009年,經濟協作區“協調推進小組”成立——由渝鄂湘黔四省市發改委主任任組長,各成員方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協作區建設相關事宜。
重慶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黃朝永有了一個新的使命——“協調推進小組”辦公室主任。
“協作不易啊!”黃朝永很清楚,武陵山區雖同處一脈,但各地州市聯系不緊密,“主要原因是內循環交通不便”。
以重慶武陵山片區為例,其路網密度僅為全市的64%,與外界連通的“動脈”,僅有兩條公路和一條渝懷鐵路。
“要真正實現經濟協作,首先必須筑路破冰。”
于是,武陵山區8個市州負責人坐在一起,共同編制交通發展規劃。
加快干線建設,構建內外暢達的鐵路網絡。
打通“斷頭路”、過境路、旅游環線公路,實現內外無縫連接。
加快烏江、清江、沅水、澧水等航道整治,改造重點港口。
…………
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逐漸把武陵山片區的“珍珠”串了起來。
2013年暮春,渝湘高速路上,一輛大巴飛速前進。
車廂內,冉崇光靠在寬大舒適的椅背上。
“真是快啊!”這是冉崇光大半輩子第一次上高速路,他要去看遠嫁黔江的女兒。
更讓冉崇光興奮的是,酉(陽)沿(河)公路開建了,“我已經和朋友商量了,明年搞個農家樂!”
功能協作
武陵山區因山而閉,卻也造就了它的獨特優勢。
烏江畫廊、湘西鳳凰古城等4A級、5A級景觀,如一粒粒“鉆石”散落大山之間。
但怎么才能讓“鉆石”串成項鏈,而非互相遮蔽?
鳳凰和銅仁之間曾有“戰爭”——北京至貴州銅仁的航班曾出現九成乘客不去梵凈山,而直奔湖南鳳凰古城。
銅仁與鳳凰相距僅61公里,但鳳凰一年旅游業產值超過銅仁整個縣的經濟總量。
就在銅仁眼熱的同時,鳳凰也在眼熱——銅仁有機場,我們沒有。
2006年,鳳凰提出出資60萬元將銅仁大興機場更名為鳳凰機場。
銅仁謝絕。
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成立之后,鳳凰和銅仁就成了“一家人”。
“必須打破省際間的行政壁壘,主動融入鳳凰、張家界等大旅游圈。”時任銅仁市旅游局局長李世凡說。
隨后,銅仁與湖南湘西、貴州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三方協議,將大興機場更名為銅仁·鳳凰機場。
2010年,銅仁游客同比增長68.4%,收入增長89.4%。
鳳凰亦有自己的“算盤”,時任鳳凰縣旅游局局長田茂富說:“梵凈山與鳳凰古城具有資源互補性,可攜手打造黃金旅游線路,實現山岳型景區與人文型景區的聯姻。”
功能協作的立竿見影,深深觸動了四省市——“區域協作只有實現功能上的協作互補,才能最終互利共贏。”
湖南花垣攜手貴州松桃和印江,與重慶秀山攜手構建旅游“金三角”。
曾陷紛爭的烏江山峽,如今成了黔渝兩地之寶——共同編制規劃、共同開發產品,聯袂打造“烏江山峽百里畫廊”。
2014年3月8日,酉陽桃花源桃樹吐出新芽。
林蔭間,一行人走走停停。
打頭的人是張家界市旅游局黨組成員、質監所黨委書記周高,他的身后是100多名張家界旅游業從業人員。
“希望酉陽桃花源、武隆仙女山與湖南張家界、鳳凰古城等精品景區建立資源共享、市場共建、游客互送的聯合營銷機制,共推武陵山區精品旅游線路。”周高的話散落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