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減壓法的
心理誤區
壓力來臨時,不少人都會尋找方式放松,但美國心理學家格雷琴·魯賓卻提醒人們,并非流行的減壓法就真的奏效。
飽餐一頓
流行說法:壓力大時,大吃一頓能讓心情變好。
誤區:你的壓力可能隨著轉移注意力而減輕,但事后你會因浪費錢和吃太多而內疚,新的壓力又生成了。
由著性子來
流行說法:情緒不好時就由著性子來,做想做的事情,會讓人開心起來。
誤區:事實上,情緒低落時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會使你的決心松垮,你會覺得自控力很差,反而會增加心理負擔。
電話關機
流行說法:關掉電話,讓自己安靜一會兒。
誤區:與朋友和家人的通話可以讓你轉移注意力,忘掉煩惱。
發泄情緒
流行說法:壞情緒要盡情釋放出來,這樣才能忘掉煩惱。
誤區:在你發怒時,盡情發泄只會讓你更加狂躁,對于脾氣暴躁的人來說,可能是火上澆油。有時候保持沉默是不錯的方法。
穿寬松的衣服
流行說法:寬松的衣服沒有束縛感,能讓心情輕松。
誤區:我們的感覺經常跟行為同步。如果你萬分沮喪,穿上睡衣只會讓你感覺生活更無序。不妨該穿什么就穿什么,這會讓你感到自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迎接壓力。
(摘編自《當代健康報》 一寧/文)
夏天出汗,擦還是不擦?
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汗流浹背時習慣立即擦掉。這種習慣好嗎?
康復專家建議,要根據接下來的狀況而定——
如果是要繼續出汗的,還是別擦了。如果還將繼續出汗,即體溫不能馬上降,所處環境溫度變化不大,那不宜擦汗。這么做的原因是要利用體表汗水蒸發散熱,幫助皮膚降低體溫。
如果馬上要進入有空調的室內,那要盡快擦干。進入空調房,最好是用干毛巾或溫熱毛巾擦除汗濕,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并避開冷風直吹,以免毛細血管開放時,汗腺卻被閉塞。
夏日適度出汗,是身體平衡機體內外溫度及排出毒素必不可少的一種排泄途徑,但過度出汗,則不利健康。
想減少不必要的多汗,最重要的是講究衛生,勤洗澡,勤換內衣褲和鞋襪,穿吸汗透氣性好的衣物,以便汗液及時蒸發,減少汗液在體表的停留。
夏天身體出汗后,不可貪一時涼快,不要用濕冷毛巾擦皮膚和冷水淋浴,而需要用干或熱毛巾擦去汗濕,休息片刻,讓汗孔慢慢收縮后,再進冷氣室,或洗熱水澡。此外,夏日汗出太多,務必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摘編自《廣州日報》 何雪華/文)
職場過勞肥的心理療法
睡前喝點蜂蜜能改善睡眠、早上開會能讓一天心情大好、自己在家做飯可有效減肥……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都已被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外籍教授塞思·羅博斯所證實。他從事營養心理學研究30余年,獨創“香格里拉減肥法”,發現減肥的心理機制,幫許多人擺脫了肥胖。
兩餐之間喝1—3勺糖水和(或)1—2勺超低脂橄欖油有助減肥。
不要只吃口味相似的東西,如快餐、加工食品等。它們之所以讓人變胖,并非因為大家認為的其中含有脂肪和糖,而是因為,總吃熟悉的食物,會刺激饑餓中樞,提高大腦里的一個設定值,引起體重增加。
嘗試一些不常吃或沒有吃過的食物,大腦就會降低設定值,從而減輕體重。因此,建議想減肥的人最好自己做飯吃。因為即便是同樣的食材,也不可能像加工食品那樣,每次做出來的飯菜味道完全一樣。
(摘編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