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平
邊遠區縣受區位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使得本土人才留不住,外部人才招不來,高層次專業人才緊缺,人才總量嚴重不足,人才分布不合理,已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巫溪縣通過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參與城市建設與管理、旅游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培育,創造經濟價值上億元。從巫溪縣的實踐來看,“柔性引才”機制是破解貧困山區人才“瓶頸”的捷徑,是發達地區與貧困山區之間合作的橋梁紐帶。要建立“柔性引才”機制,應該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突出需求,搭建平臺。“因事找人”是引才的根本前提,要按照生態涵養發展區域功能定位,立足縣委“一城兩帶兩區”建設,緊緊圍繞特色農業、特色旅游業、城鄉規劃等行業、產業及重點建設項目對人才智力的需要,分行業、分領域開展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預測,有計劃、分步驟地培養、引進一批緊缺人才。要充分發揮縣內重點項目、優勢特色產業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探索建設高科技創業基地、科研工作站、畢業生實踐基地、企業研發中心等,為人才創業提供發展平臺,使之成為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要建立高校聯系地方、院所支持產業、專家結對企業等人才幫扶機制,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人才合作與交流、人才對口培訓、互派交流和多邊橫向交流,逐步完善雙方人才開發合作交流的信息資源貫通機制、項目開發合作機制和政府部門合作機制。通過舉辦節會、專家授課、項目對接、技術指導等途徑引進優秀人才。
完善制度,優化環境。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人才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快健全以政府投入為導向,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柔性引才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堅持項目跟著產業走、經費跟著項目走,“打捆”用好人才專項經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以此撬動社會資金投入。積極兌現引進人才的各項創業優惠、人才獎勵、生活補助,及時按標準發放特殊獎金津貼等,從戶籍登記、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人才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努力把各種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深化縣級領導人才工作聯系點制度,實行縣級領導聯系1—2名高層次人才,深入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聽取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開展交流談心、進行免費體檢、走訪慰問等關愛和溫暖行動,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用當其時、才盡其用。
注重激勵,從嚴考核。突出用人單位的評價主體作用,建立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科學評價和考核其作出的貢獻,激勵人才在新的崗位建功立業。引導和鼓勵緊缺人才向重點行業聚集,為用人單位和人才雙向選擇搭建良好平臺,實現人才資源配置最優化。對引進人才大膽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鍛煉,把表現優秀的及時配置到關鍵崗位。要讓人才參與全局工作。在重大決策中主動征求各類人才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人才在獻計獻策和提供智力保證方面的重要智囊作用。建立人才意見反饋制度、人才定期交流制度,使各類人才及時有效地參與到經濟發展、城市規劃、重大事項決策、改善民生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其能動性、主動性。
(作者單位:中共巫溪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