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2014年4月10日,江北區五寶鎮院子村。
村黨總支書記夏剛走進會議室,低頭宣布:“院子村被排查確定為江北區的‘后進基層黨組織。”
這個消息,頓時讓黨員們炸開了鍋,大家紛紛議論開了。
“財務管理混亂。”
“產業發展上不去。”
“矛盾糾紛多,不夠團結和諧。”
…………
經過上級點、自己找、群眾評,問題浮出水面。
“有問題不怕,怎么改才是關鍵。”江北區委組織部為院子村黨總支獻上三條妙計。
妙計一:以強扶弱。
4月18日,一輛車停在了院子村的村口。江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李保海下了車。
不久前,他接到一項任務——區委任命他為院子村黨總支的聯系幫扶領導,并明確區財政局、農林水利局、環保局等部門對其結對幫扶。
“我今天來找找病根。”李保海說。
李保海一邊走一邊問,一幅藍圖逐漸成型。
6月12日,院子村異常熱鬧。李保海及多個部門負責人到村里現場辦公。
在這個現場會上,院子村收獲了一張發展路線圖——以聯建形式探索水產養殖基地發展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硬化500米出行道路……
此外,五寶鎮市級黨建示范點干壩村黨委還與院子村黨總支結成了共建對子,對院子村“兩委”班子建設、群眾工作方法等工作進行“手把手”輔導。
“以前我們是想干卻不知道怎么干,現在有人教有人幫,終于可以甩開膀子了。”院子村村主任郝廷堯臉上笑開了花。
妙計二:開展黨員季度評議。
6月20日,吃過早飯,村衛生室醫生、黨員胡明全又出門了。
“你今天到哪里去?”有村民打招呼。
“到9組去幫何田惠測血壓!”
“能不能到我家來一趟,我老頭這兩天有點咳嗽。”
“沒問題!”
是啥讓院子村黨員們坐不住了?
原來區委組織部在后進黨組織中全面推行黨員權利義務具體化,分類開展黨員季度評議,全區共確定不合格黨員35名,按照“一份限期改正通知,兩個月集中幫教,三個月整改轉化,六個月跟蹤觀察”的模式探索開展限期整改工作。
“不干出點名堂,怎么好意思參加評議會呢。”胡明全心頭早打好了“算盤”——為全村群眾進行慢性病調查建檔、婦女兒童保健、計生宣傳……
妙計三:上下聯動提升服務水平。
6月21日,村民石澤秀急得上火。
“村里通知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女兒、女婿都在外打工,自己大字認不了幾個,腿腳也不好,這可怎么辦?”
就在石澤秀愁眉苦臉時,文化衛生專干王雪上門了。
針對服務群眾不到位的問題,院子村黨總支探索兩條腿走路:一是“兩委”班子成員劃分責任片區,全覆蓋走訪問需。二是開展“下沉工作法”,推出社保、計生、戶籍等“一站式”代辦服務。
幾天后,石澤秀沒出門就拿到了《獨生子女光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