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忠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基層干部,處在改革發展穩定的最前沿、聯系服務群眾的第一線。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木桶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板。基層作風不良、服務意識缺乏、服務能力不強,會直接傷害群眾感情、損害群眾利益,進而侵蝕黨的執政根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直接關系夯實基層基礎、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夯實基層基礎,根本在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教育實踐活動為此架起了橋梁。90多年的歷史證明,緊密的黨群關系蘊含著我們黨克敵制勝的全部秘密。黨員干部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筑牢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基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真正把群眾當親人,進而站穩根基。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黨員,如果與群眾的距離遠了,就與黨拉開了距離;心中沒有群眾,就不配再做共產黨員”。然而當下,“交通工具發達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卻遠了;通信方式先進了,干部與群眾的溝通卻難了;干部的學歷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水平卻低了”。教育實踐活動為黨員干部重新深入基層、重拾干群情誼搭建了橋梁。
夯實基層基礎,關鍵在于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教育實踐活動為此搭建了平臺。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鄧小平同志強調:“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因此,僅僅有群眾觀點、群眾立場還不夠,還必須有服務群眾的能力。群眾工作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的特點要求我們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必須與時俱進:一是群眾群體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群眾群體,導致群眾工作對象越來越復雜;二是群眾權益訴求復雜化、多樣化,導致群眾工作內容復雜化;三是人民群眾當中各種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這要求群眾工作的方式、手段也必須多樣化;四是當前社會矛盾糾紛異常復雜,要想解決好這些矛盾和糾紛,就給做群眾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要求。群眾工作能力的不足,會直接影響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影響著黨的群眾基礎,而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黨員干部在深入群眾、把握實情的過程中,培養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方法,因地制宜總結一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好方法。
夯實基層基礎,重點在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教育實踐活動為此提供了機遇。基層黨組織只有抓服務,才能聚民心。黨的十八大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然而當前,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上還存在不少差距,有的基層黨組織仍沿用老一套的理念、制度和方式抓工作,習慣于開大會、發文件、作講話,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單一;有的主要精力并不是關愛群眾這些“小事”,而是在忙著抓經濟發展的“大事”,有的忙于跑資金、上項目、要批文,忽略了群眾具體需要;有的事務多、負擔重,服務群眾有心無力……導致黨組織在服務群眾工作中的“失位”,以致基層黨組織空虛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黨強化執政能力的必然選擇。只有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為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有效載體,將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利契機,才能真正夯實堡壘,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
(作者系中共渝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