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2014年6月1日,端午節小長假第二天,北碚區縉云山。
黃偉帶上相機,和妻子、女兒一起爬山。
“爸爸,你看那兒有只好大的蝴蝶……”
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黃偉“咔嚓”一聲定格了這個美好畫面。
女兒燦爛的笑容,讓身為北碚某機關科室科長的黃偉很欣慰。
“以前節假日都貢獻給了接待應酬。現在不一樣了,有更多的時間陪女兒成長。”黃偉幸福地說。
幸福的干部不止黃偉一個,2014年4月14日,《經濟日報》報道:“針對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效果,國家統計局財務司統計發現,2013年,領導干部工作節奏明顯改變:逐漸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招待和飯局減半,在家時間平均增加了30分鐘。”
在重慶,“黃偉們”的幸福,源自全市黨員干部“八嚴禁”“十二不準”等整頓作風長效機制的建立。
作風之“霾”
2013年1月28日,人民大廈。
重慶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在此舉行。
“5年來,市檢察院共批捕104787人,起訴158549人,查辦職務犯罪4804人,其中廳級干部60人、處級852人……”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余敏作報告說。
平均每年,竟有近千人職務犯罪——一時間,黨員干部生活作風問題成為市民熱議焦點。
如何掃除黨員干部作風之“霾”?
痛定思痛后,重慶開始自我批評。
“理想信念不堅定、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搖擺不定,政令不暢、對上級決策部署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不講規矩、不按規定程序辦事等違反政治紀律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貪圖享樂、精神萎靡、情趣低下、道德敗壞等生活作風問題,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
2013年5月29日至7月29日,中央第五巡視組巡視重慶。
“一些領導干部信念動搖、思想滑坡、道德失范,放松世界觀的改造,不注重黨性修養。”巡視組指出了問題。
針對中央建議,自我反思后的重慶立即落實整改。
2013年7月,重慶啟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之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出臺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意見》,重慶開始大力整治“四風”問題。
2013年10月21日,市紀委對于少東等六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發出通報。
一時間輿論嘩然。
“沒想到這么大的‘老虎,說查就查了。”
“還以為只是走個過場,看來干部們要老老實實守規矩了!”
“可千萬別是‘一陣風呀!”
…………
針對群眾擔心的“一陣風”和部分黨員干部的觀望心態,一開始,重慶就致力于整頓作風長效機制的建設。
建章立制
2013年9月11日,全市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全面啟動。
“健全長效機制、源頭治理機制和嚴肅懲治機制,扎實推進全市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徐松南強調。
重慶要制度先行,為正風肅紀保駕護航。
同一天,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重慶市黨員干部政治紀律“八嚴禁”》《重慶市黨員干部生活作風“十二不準”》。
“把原則性要求變成具體可操作的‘鐵的紀律,讓黨員干部心中時刻亮起‘紅綠燈。”會議強調。
黨員干部“八嚴禁”“十二不準”一出臺,便在全市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具體、實在、明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強,既是一面‘鏡子,更是‘紅綠燈,是容不得我們打半點折扣的‘鐵律。”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徐永卓說。
“這些規定確實是切中了老百姓關注的焦點,比如公款吃喝、過節送禮、大操大辦。希望這些規定能令行禁止,鎮得住貪官。”大渡口區居民張瀟月拍手稱快。
“希望制度執行到位,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了解百姓心聲、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的黨員干部隊伍。”渝北區三色花園小區居民李曉藝說。
…………
反映為何如此熱烈?
“出臺前,市紀委召開了五大片區調研會,對黨員干部存在的作風問題進行摸底把脈。”市紀委負責人說,“將作風整治重點放在鋪張浪費、公款吃喝、大操大辦等方面,就是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出的回應。”
調研摸底、把脈問診,一項項深得民心的作風長效機制逐漸建立和完善。
截至2013年底,重慶將納入市級層面制度建設計劃的制度由30項增加到43項,已出臺了規范評比表彰、清退會員卡、公務卡改革、規范領導干部因公出國、清理領導干部辦公用房等12項制度,并將進一步出臺加強巡視、審計、督查工作的相關制度。
2013年12月25日,市紀委又印發《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監督檢查的暫行辦法》的通知,確保中央、市委作風建設有關規定落到實處。
一條條“高壓線”給區縣部門的貫徹執行指明了方向。
貫徹執行
2014年3月下旬,一封舉報信送到黔江區紀委。
舉報信稱——水市鄉一位黨員干部借搬家之際,辦“搬家酒”收受禮金。
區紀檢監察部門組織查實后,給予了該干部免職和黨內警告處分,并收繳了所收受的數萬元禮金。
“為貫徹中央和市委要求,黔江制訂了《加強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黔江區紀委負責人說,要求領導干部在八小時外做到“五個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該走的“夜路”堅決不走;管住自己的手,不該伸的地方堅決不伸;管住自己的耳,不該聽信的枕邊風堅決不聽;管住自己的腦,不該迷戀的東西堅決不迷戀,確保自己身心健康、潔身自好。
截至2014年5月,黔江對涉及政治紀律、作風不實等“四風”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查處問題11項,處理黨員干部13人。
“看得見的‘高壓線明確了我們行動的‘紅綠燈。”黔江某機關工作人員說。
不僅在黔江,其他區縣和市級部門也都迅即行動起來。
市教委針對違規補課、亂收費、亂招生等教育系統的不正之風,出臺《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制度,以從根本上控制和杜絕師德失范行為。
巫山縣委專門成立干部作風整頓辦公室,抽調非巫山籍干部組建檢查組,對干部作風開展暗訪督查。兩個月內,該縣已對有違反上班紀律、履職不到位等表現的109名干部在全縣予以通報批評,另有4名鎮村干部因設宴收禮被免職。
潼南縣抽調近80人,組建20個督查組,重點圍繞公款吃請、公車私用、公款旅游、大操大辦、打牌賭博等問題強化監督檢查。
開縣出臺《嚴禁公職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暫行辦法》,并據此處理干部55名。
…………
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張密集的制度“高壓網”。
經“高壓網”過濾,清風撲面而來。
清風撲面
2014年3月31日,一位老大爺走進萬州區長嶺鎮政府大樓大廳。
正在值守導政咨詢服務臺的鎮社保所所長王中山趕快上前詢問:“老人家,請問您要辦什么事?”
老大爺回答:“我想找領導簽個字,不知道找誰。”
“我看看。”王中山接過老大爺手中的表格,“老人家,您這個要找張鎮長簽字,他今天到區里開會去了。”
“我來一趟很遠的,要坐車,還要走幾個小時山路,他好久回來?我等他。”
“老人家,您要信得過,就交給我,等鎮長到單位后我找他簽,您下次趕場來拿,或者我找村干部幫您帶回去。”
老大爺猶豫了一陣,還是交給了王中山。
“老人家,您別擔心,我們這個導政咨詢服務臺,每個趕場天都會有人來值守,除了接受咨詢和引導辦事,還幫助群眾代辦事項,我一定會交到您手中的。”
聽了這番話,老大爺笑呵呵地走了:“現在的干部真是為老百姓著想了。”
黨員干部不僅是洗掉了“官僚氣”,更洗掉了“酒氣”“銅臭氣”。
“以前大小事都要被請吃酒,不去傷情,去了傷錢,讓人左右為難。”酉陽縣某鄉鎮干部謝某,曾經把一個月工資都花在“送禮”上,“現在再也沒有這個煩惱了。”
“這一年多,感覺身邊的黨員干部應酬和公務消費明顯減少了。”武隆縣居民李明華大爺說。
…………
全市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不僅文風會風明顯轉變,“三公”經費大幅下降,2013年市機關事務局負責的市級機關接待費用比2012年同期下降21.85%,市級機關一般公務用車購置費比2012年同期下降56.8%,公款出國(境)費用比2012年同期下降56.4%……
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讓重慶黨員干部心中亮起了“紅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