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田
讀了季建業的《悔過書》,引以為鑒,要做到“三不要”。
一是不要得意忘形。季建業的《悔過書》中有這樣幾段話:“隨著職務的提升,權力的變化,地位的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人生境界沒有同步提升,相反私心雜念在靈魂深處滋生膨脹……剖析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較大變化……降低了自己作為領導干部的要求,忘記了自己入黨為什么?當干部做什么?做人干什么?忘記了當領導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我頭上缺少黨紀國法這根‘高壓線,忘記了為人為官的底線。”季建業這些幡然醒悟、痛徹心扉的話,無不震耳發饋,發人深省。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堅持慎獨慎微,始終記著‘不以惡小而為之,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自覺拒腐蝕、永不沾,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深深切切從季建業違紀違法中吸取教訓,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嚴于律己,勤政為民,樹好形象。順境時不要得意忘形,逆境中不要怨天尤人,當了官不要目空一切,有了權不要為所欲為,私欲不要膨脹,個性不要張狂,低調一些,務實一些,律己一些。
二是不要得隴望蜀。季建業作為一名黨的高級干部,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若能兢兢業業、勤政廉潔到退休,也能功成名就,安享晚年。但是,季建業不甘于平常,追求奢華。他在《悔過書》中寫道:“過去比革命先烈的精神多,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品德多,比老百姓窮苦生活多,比出的是斗志,比出的是精神,比出的是作風。但漸漸看到周邊的一些企業家住豪宅,坐豪車,乘私人飛機,生活奢華,財富積累享用不盡,產生了羨慕心理。”在這種羨慕心理、攀比心態的驅使下,季建業心理失衡,拼命斂財,收“紅包”,受“房產”,利用手中權力為親屬和朋友攬工程、上項目、購地產、炒股票,從中大獲其利。常言道:上天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季建業不知滿足,利欲熏心,得隴望蜀,最終成為“階下囚”。每個黨員干部都要以此為戒,常思之,謹行之。
三是不要得不償失。從《悔過書》中可以看到,季建業有兩件事是得不償失的。首先是交朋友得不償失。他在《悔過書》中寫道:“我的最大經濟違紀問題主要發生在蘇州,蘇州又主要發生在我一個二十多年的朋友圈內……我與他們交往‘三線失守,釀成大禍:一是交往過深,不講分寸,底線失守;二是交往過密,不分你我,界線失守;三是交往隨意,不加防范,防線失守。”朋友交往,“利”尚往來,“三線”失守,遺恨終身。其次是權力尋租得不償失。季建業在位之時,大搞權力尋租,以權換錢,大肆斂財,到頭來,錢交國庫,權力歸零,不僅權錢盡失,而且自由全無,甚至生命也岌岌可危。季建業悔嘆“私念像精神鴉片,麻痹了我,使我靈魂出竅,闖下大禍;私念像脫韁的野馬拉著我奔向深淵,私念、私欲成了毀掉我人生的導火線,成了萬惡之源”。這些悔不當初的話,真切悲涼,發人深省。我們要從季建業的得不償失中汲取教訓,慎交友,公用權,明得失,戒貪婪。貪婪成性,欲火焚身。須緊記一句箴言: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