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比亞
群眾最期盼的領域,就是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且反映最強烈、最集中的利益問題。要清醒地看到,與其他領域改革不同,民生改革通常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高。因此,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要善用“三個外力”。
善用市場外力。客觀地講,目前一些民生領域的體制機制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計劃經濟特征,由此產生了不少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為民生改革用好市場化辦法指明了方向。通過引入市場競爭促使民生領域體制機制逐步改革完善,也是“宜穩不宜急”原則下的最優選擇。以醫療為例,引入民間資本、外資,建立民營、外資醫院,讓更多的醫療市場主體參與競爭,有三大好處:一是打破醫療“幾家獨大”,甚至“一家獨大”的局面,群眾就醫有更多選擇;二是充分的競爭促使各醫療主體爭相改善服務,進一步解放醫療服務的生產力;三是避免突變式改革可能引發的抵觸、抵制甚至完全“停擺”,以及系統“封閉”式改良難見實效的情況。醫療如此,教育、養老保險、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亦然。
善用科技外力。科技界有一句行話:“科研要‘頂天立地。”民生科技就是“立地”,目的是讓群眾更多地分享科技創新成果。電子商務、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生科技應用,正悄然影響和改變著民生領域的體制機制,成為民生改革的重要引擎。比如2010年9月重慶成立的藥品交易所,就是信息科技在民生領域的創新應用。這項探索,利用信息科技建立醫藥流通新機制,有效破解了藥品流通體制困局,被評為“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醫改新舉措”,為民生改革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體制機制,提供了鮮活的范例。事實上,科技在民生領域的成功應用不勝枚舉。科技破舊立新、改革改善民生,潛力十分巨大。
善用監督外力。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并非全因對結果不滿,比如行政效率低下、執法公開度不夠、辦事推諉折騰、瀆職失職、權力腐敗等。這些問題往往發生在公共服務部門,與部門作風建設及內部管理有關,難以通過引入市場力量予以改善。2013年9月2日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開通,網站在首頁顯著位置設置12388網絡舉報版塊,方便群眾舉報監督。網站開通以來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充分證明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有機結合、善用監督外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群眾最期盼的民生領域改起,就應依法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拓展、便捷、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將民生改革的過程交給群眾監督,結果交給群眾評價,最大程度地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形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監督外力,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執法執政公開公信、社會治理公平公正,確保改革務實、高效、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