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南鑼鼓巷是北京有名的古街區,老北京文化和時尚創意文化在這里互相融合,催生了街道兩旁各種特色小店,成為一道讓游客流連忘返的風景。在這些店鋪中,有一家位于古街北口的“社區工藝坊”顯得與眾不同,不僅因為店里的商品均為寄售,還因為在租金高昂、一鋪難求的南鑼鼓巷,在店里寄售商品的人不用交一分錢租金。
贏利慈善兩不誤
走進店里,2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裝修成“格子鋪”的樣式。一排排白色格子展示柜里放著各種不同的手工藝品:有印著京劇臉譜的T恤,有小孩穿的虎頭鞋、豬耳鞋,有編織成的“龍”擺飾,有繪著燙畫的葫蘆,有仿舊時盤扣做成的頸墜與耳飾,有在小玻璃瓶里放置的造型各異的毛猴……粗略數下來,格子中的手工藝品少說也有七八十種。濃郁的老北京傳統韻味,精細的純手工活兒,吸引著大批游客進店參觀和購買。
張亞男是店里的專職營業員,她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南鑼鼓巷隸屬的交道口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據她介紹,店鋪的租金和裝修費用全部由交道口街道辦承擔,南鑼鼓巷的原住居民只要經過提交申請、作品展示、現場制作等環節的考驗,承諾手工藝品的質量,并交納100元會員費后就可以免費在店鋪里寄賣自己的作品,會員費在退出時會全額退還。此外,商品銷售所得按月結算,90%歸居民自己所有,留下10%作為公益基金,除了交納水電費等日常費用以維持小店的正常運轉外,還用來幫助社區的困難群眾和殘疾人士。“從2010年4月開店以來,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錯。”小張一邊收錢一邊和我說話。來店里的顧客大多數是年輕人,以外地游客居多,他們對格子鋪這種店面形式很感興趣,加上店里的手工藝品做工好,種類多,價格合理,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據小張統計,自營業以來,平均每天的營業額有600元到800元,最高時一天能達到2000多元。“有時剛把商品擺到格子里,還沒有來得及貼標簽,就有人要了?!彼呎f邊指了指那些空格子,“原計劃一周補一次貨,現在調整為一周補兩次?!?/p>
除了小張外,店里還有一位特殊的營業員——60多歲的周大爺,他在店里寄售的手工藝品是京劇臉譜T恤,在小張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由他負責接待顧客。周大爺說,每個格子的主人每周都要到店里值班半天,如果故意不遵守這項制度,就有可能被取消“寄售資格”。“不收租金,又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還可以幫助社區里的困難戶,一舉三得,失去這個機會多可惜?。 币娪蓄櫩瓦M來,周大爺趕緊迎了上去。
社區工藝新出路
南鑼鼓巷居住的大多是退休居民,大多都會手工活,有些還是圈子里的行家里手,不過,由于條件限制,平時除了自己做著玩玩,根本沒有想過要開店售賣。再說,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租下一間當街旺鋪所需的財力也不是這些靠退休工資過活的老年人所能承受的?!盀槭裁床话堰@些手藝人集合起來,政府出鋪面,他們出商品,把推廣社區手工藝和增加個人收入以及公益事業結合起來?”在一次社區走訪時,交道口街道辦副主任李小潔看到幾位老人正在院里做手工活,她突然產生了這樣的念想。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近年來,作為一條具有老北京傳統特色的胡同,南鑼鼓巷吸引了眾多的商家入駐,如織的游客在帶來繁華的同時,也產生諸如噪音擾民、環境污染、亂停亂放等讓當地居民不滿的社會問題,導致商家和居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李小潔曾多次前去調解,但效果一直不是很好。“直到想出這個法子,才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為居民提供一個展示手工才藝和銷售手工藝品的渠道,讓他們成為南鑼鼓巷發展的受益者。”
“小店的經營制度都是由會員經過協商制定,街道只給予指導和協助?!?下一步,李小潔準備采取“前店后坊”的運營模式,店前是手工藝品的展示和售賣區,店后是社區手工藝達人技藝展示和培訓區,在增加社區公益小店的經濟效益時,也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不過,李小潔強調,交道口街道為社區手工藝者提供免費的店面,是希望在他們受益的同時,更好地體現工藝坊的公益性質,幫扶社區的弱勢群體。
據悉,社區工藝坊這種推廣手工藝和公益事業相結合的模式目前已經在其他城市陸續出現,期待這種方式能走得更久、走得更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