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鋒 胡文聰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中央確定2012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2013年為基層組織提升年,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機遇,提出以基層組織建設年為抓手深化創先爭優,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著力解決好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等具體要求。如何針對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發展的新形勢,開創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富有成效地加強教師黨支部建設,推動高校工作上新臺階,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中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思考的重要課題。
在經濟轉型期對高等教育體制的探索中,高校黨建工作的模式和主流思想觀念還沒有從計劃經濟體制中得到根本轉變。隨著黨建工作重心的轉移和高校重點工作向教學和科研的轉移,基層黨組織的活動形式沒有太大改變,一般僅限于組織生活和理論方面的學習,大家的興趣普遍不濃厚,對黨的理論學習和隊伍建設作用有限。所以新的形勢下高校教工黨建的模式需要創新,方法需要改進。
目前某些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學生黨建工作,相比而言,教師黨建高校教工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大多是系(部)、科(室)領導兼職的,他們承擔著大量的教學、科研和行政工作,工作繁重。某些支部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凡是涉及教學科研工作的,都會很認真和努力,若涉及黨建工作或其他工作,則流于形式。某些教工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長期在支部書記或支部委員崗位上,出于自身政治理論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欠缺,很難形成有效合力。所以,將教學科研放在首位本無可厚非,但重教學科研輕黨建工作的現象卻影響高校教工黨支部的建設和發展,導致支部的教育管理松懈,民主評議、組織生活等流于形式,黨員之間缺少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導致黨支部的戰斗凝聚力的嚴重削弱。
目前,基礎薄弱是某些高校教工黨支部存在的問題,教工組織發展工作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多元文化導致社會生活多樣化,價值取向多元化,青年教師政治觀特別是雙高教師的政治觀趨于實際,動機傾向于功利化,對自己的前途設計往往更實際,“只關心政策、不關心政治”現象突出,某種程度上影響到青年教師對自己政治生命的關注;二是隨著高校各項改革和自身發展需要的不斷深化,其對青年教師業務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某些青年教師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進修等主營業務中,對政治追求不夠積極,要求入黨的人不多;三是部分黨支部日常工作沒有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對青年教工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存在力度欠缺、程序不規范等相關問題。
以教學科研業績衡量教師和院系的工作成就是高校目前的主流做法,教師黨員普遍存在重業務、輕政治的傾向,另外支部基礎黨建工作存在生活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組織發展工作滯后等問題,而高校黨建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學生黨建工作上。相比而言,教師黨建基礎比較薄弱。因此,針對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擴招后大眾化教育帶來的新變化,努力探索教工黨支部建設的新思路和途徑,找準教學、科研業務工作相結合的教工支部建設的切入點,建立長效機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對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傳統的教師黨建工作運行模式與高等教育的新形勢已不相符,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中心,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發展的第一要務,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黨的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建設與業務工作的關系,始終圍繞教學科研這個中心開展,將黨支部的整體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安排,絕不能游離于業務工作之外,避免支部工作與教學科研中心工作的兩張皮現象。將支部建設成教學科研團隊是適應新時期高校中心工作的有效形式,是解決當前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問題的重要手段。
2.認知的誤區造成高校教工黨支部戰斗力、凝聚力不強,需要創建新的黨建工作模式調動廣大教工黨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并圍繞當前高校的中心工作開展,當前某些教工黨支部存在“重教學科研,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甚至有的黨支部書記認為高校就是以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心,黨建工作在形式上完成任務就行,對黨建工作存在不認真、不重視的認知誤區,進而使黨支部教育管理松懈,組織生活不能正常有效開展,黨支部組織的學習討論流于形式,某些教工黨員經常不參加組織生活,使得廣大黨員政治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認知出現較大問題,加上黨群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思想交流,黨支部的凝聚力不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逐漸減弱。將支部工作與教學科研結合起來可以有效調動廣大教工黨員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
1.教學科研型支部建設的重點是加強組織自身建設。當前,高校教工黨支部的建制大多以教研室為單位組成,或以專業相近教研室成立聯合黨支部,部分以科研課題組教師和學生黨員組成黨支部。按照學科專業相近、工作業務聯系緊密,便于工作開展的原則組建聯合支部,將支部建立在以教學和科研團隊上,有利于將支部組織生活與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結合起來。在把黨支部設置在教學科研上時,需要注意的是結合基層實際合理設置支部,把握支部黨員人數的合適比例,黨員人數不宜過少或過多。順應教研室管理幅度小、工作具體等特點,應提倡黨政合一,黨支部主要領導采取雙肩挑方式,以便提高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黨支部班子配備上,選舉那些黨性強、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有較高威信的教師。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建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黨支部書記素養、政工水平和投入是影響黨支部建設水平的關鍵因素。所以要加強對黨支部書記的教育培養,增強其使命感和光榮感,增強其抓好黨支部建設的信心。同時解決好兼職書記的待遇問題,對其黨務工作業務給予工作量認定或適當獎勵,以制度保證黨支部書記的精力投入。
2.教學科研型支部建設的關鍵圍繞中心抓黨建,明確支部建設的準確定位,規范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關系,教工黨支部建設應該始終圍繞高校教學科研工作這個中心,服務于高校教學科研工作這個大局,決不能游離于業務工作之外。要將支部建設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發展相結合,與加強青年教工的培養相結合。發揮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優勢,調動教師黨員的積極性,引導廣大教師黨員在教書育人中起到表率作用,在學科、科研建設上做參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大膽創新黨支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斷探索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新經驗,切實提高黨支部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支部生活與教學科研的日常業務結合起來,圍繞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開展組織生活。要把提高教師政治理論素質、增強黨性觀念、堅定理想信念貫穿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3.教學科研型支部建設的核心是基層組織的科學發展,建立長效機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加強黨支部建設,提高教工黨支部的戰斗力,均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的保證。要結合高校實際,完善教學科研黨支部的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完善科學的考核評估評價體系。要把人才培養中的教學、科研等工作融入支部目標管理體系中,用完成業務工作的實際效果檢驗基層黨支部的工作,將軟指標、虛指標體現在業績上,變成硬指標、實指標。要完善研究并出臺相關政策,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激勵保障機制,調動支部書記、支委工作的積極性,解決和落實這部分人相應的工作條件和待遇,給他們營造可發展的良性生存環境,根據教學科研型支部黨員崗位特點,繼承傳統好的做法,改進黨員管理方式,創新支部活動方式,創新活動載體,對學習時間及方式實施分類管理,調動黨員教師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豐富組織生活的內容、形式,切實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率。
[1]胡錦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鄭敏,蔣智.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模式創新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6,(3):197-199.
[3]熊紅華.對加強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的思考[J].黨史文苑,2006,(16):43-43.
[4]悄治畜.增強高等學校教工黨支部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64-166.
[5]管永前.當前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