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盾
(湖北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值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德國,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力。與此同時,國際服務貿易人才缺口問題凸顯,2011年12月28日,來自政府、企業、高校的代表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召開《服務貿易學科(專業)建設研討會》,三方達成共識:啟動建設服務貿易學科、培養服務貿易人才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應在一些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籌建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培訓更多、更高層次的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
目前,政府、企業、多數學者所指的服務貿易人才其實質是服務業人才,進一步又可細分為服務業專業人才(亦稱技能型服務業人才)和服務業從業者兩類。
1.服務業專業人才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特征
服務業專業人才是指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與知識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能適應現代化服務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服務業創新人才,是知識、技術、資本密集型服務產品的提供者,如律師、醫生、會計、教師、IT程序員等各類服務業專業人才。服務業可分為商業服務業、通信服務業、建筑和相關的工程服務業、經銷、教育、環境、金融、保健和社會服務業、旅游業和旅行相關的服務業、娛樂文化和體育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及其它等12大類。這12大類服務業人才依據高校學科門類培養,如在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門類下設的金融學、會計學、物流管理及工程、設計學等一、二級學科,主要培養金融、會計、物流、旅游、文化創意等專業人才。他們經過高等專業教育或技能培訓,擁有異質或特殊的技能和知識信息等存量,能直接從事具體的服務產品的研發、生產。而服務業從業者一般則從事簡單重復性特質的工作,通常經過崗前培訓即能上崗工作,是勞動密集型服務產品的提供者,如餐飲業服務員、家政業鐘點工等。
2.服務貿易人才并不等同國際服務貿易人才
第一,依據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國際服務貿易定義為:從一締約方境內向任何其他締約方境內提供服務;在一締約方境內向任何其他締約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締約方在任何其他締約方境內通過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締約方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締約方境內提供服務,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四種形式。根據定義服務業專業人才只有以上述四種形式之一提供服務,才屬于國際服務貿易范疇,否則應歸為國內服務貿易范圍,所以政府、企業、多數學者所提及的服務貿易人才并不等同國際服務貿易人才,他們中有的從事的卻是國內服務貿易。第二,無論是服務業專業人才,還是服務業從業者,只要他們直接或間接提供服務,均應屬于服務貿易范疇,都可稱為服務貿易人才。然而,目前政府、企業、多數學者所提及的服務貿易人才顯然是指高素質、高技能的服務業專業人才,并不包括服務業從業者。因此,服務貿易人才概念既未與國際服務貿易人才相厘清,也未能與服務業從業者相區別。
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兩類,國際服務貿易人才其實質是廣義國際貿易人才。從知識背景講,國際服務貿易人才不一定是某一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但是其必須具備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素養、實踐技能,因此,國際服務貿易人才應該是指掌握國際服務貿易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國際服務貿易規則、慣例及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政策法規,具備涉外商務談判、函電處理、業務操作、綜合管理等國際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實務操作能力,能在外貿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其他具備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和經營企業從事外貿業務、服務經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方面,近年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增速超過對外貨物貿易增速近5個百分點,致使國內對國際服務貿易專業人才需求增加。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提供的信息:技能型人才供應不足且結構不合理,仍是制約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會直接影響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國內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高校多達千所,是經濟學類專業中最大的,所培養的專科、本科層次的人才受到就業大環境的影響出現相對過剩。據麥可思2010年和2013年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07—2012年連續六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列為就業難的專業之一。因此,國際貿易學科拓展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培養國際服務貿易人才勢在必行。
然而,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版《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只設置了經濟學門類的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國際貿易學二級學科。正在修訂的新版學科目錄中,國際服務貿易能否列為二級學科仍難以確定,學科設置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際服務貿易學科的發展。盡管如此,仍有高校先行先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下設置國際服務貿易專業方向,但主要傾向服務外包和文化貿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浙江樹人大學等眾多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傾向服務外包;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則突出文化貿易。縱觀全國范圍內基于國際貿易學科拓展國際服務貿易方向的,專科層次最早的是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本科層次最早的是湖北經濟學院。
由于國際服務貿易專業還沒有進入教育部學科分類目錄,導致國際服務貿易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設置無標準可參照,仍處于摸索階段。
武漢紡織大學袁永友(2011)在《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創新思路與對策》中認為,以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導向,以外語、計算機和服務貿易知識為基礎內容,構建服務貿易核心知識體系。服務貿易的課程內容緊密圍繞國際服務貿易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教學,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形成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服務貿易的各項教材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服務貿易內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與協調。其中包括國際商務英語、國際貿易理論、國際服務貿易理論、服務管理、WTO規則、中國對外貿易政策與法規、進出口業務流程、外貿合同商訂等知識技能模塊。
湖北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經過調研部分高校,以及校內外專家反復論證,國際服務貿易方向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由2/3貨物貿易課程、1/3服務貿易課程構成。這樣設計既考慮到學生服務貿易理論、政策知識的儲備、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就業。此課程體系的長處在于培養的人才擁有扎實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知識、實際操作能力,能適應12大門類的服務貿易經營管理工作。然而該課程體系不足也很明顯,沒有以具體的服務業為基礎,服務業專業知識不足,且服務業專業導向不明,服務貿易專業實訓難以落實。因此,該課程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同時還要借鑒國內其他高校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適合國際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路徑。
在教育部新版《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應盡快增設國際服務貿易二級學科;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組應組織有關高校專家開展調研、研究,并向高校提供國際服務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指導建議;鼓勵和引導高等院校建立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學科和專業,已經開設國際服務貿易專業的高校應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探索國際服務貿易理論課程如何與服務業專業知識教育、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建立全國性國際服務貿易人才考評認證體系,例如語言、專業技能、行業知識、項目管理能力等認證。
方德英、徐凱波(2012)在《我國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機制淺談》中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高校、企業、政府合作培養,即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結合企業政府實習實訓為輔,典型的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因此,需借鑒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的國際服務貿易人才培養體系。
借鑒之一:高校、企業、政府多方合作,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杭州師范大學與杭州市政府共同建立了以服務外包本科教育為主的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在無錫新區政府的主導下與IBM共同合作組建無錫IBM軟件及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共建國際服務外包研究院和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該基地從2012年起,就部分培訓課程的開發,包括開發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學進度、課件、案例、試卷以及確立課程的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并與國際培訓機構和知名跨國企業合作,組織高校和企業的優秀師資,為廣東服務外包發展儲蓄和輸送人才。
借鑒之二:高校開發分級制課程體系,梯度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北京聯合大學在教育部支持下,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創新(試)實驗區,積極探索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新模式。以服務能力培養為主體,以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服務外包業務領域工作能力培養為兩翼。按大類培養、行業認知;分流培養(ITO,BPO,KPO)、職場體驗;實戰訓練、職業定向三個階段培養,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職業教育分級制的服務外包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旨在梯度培養服務外包人才。2011年,第三屆中國服務貿易大會“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聯合宣言”中也強調,要加強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參與力度,加強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探索覆蓋研究生、本科、高職和中職等多層次,融通高校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符合產業鏈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高素質的服務外包人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外包梯度人才培養體系。
借鑒之三: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分別與IBM、甲骨文、惠普等跨國公司合作建立了國家級示范軟件學院,培訓軟件外包人才;大連外國語學院成立了軟件學院(日英雙語、英韓雙語),與英、日、韓等國家的十幾所大學聯合培養軟件外包人才;天津外國語大學依靠與日本各高校的交流渠道,開展高品質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通過“3+1”或“2+2”合作項目,把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輸送到日本合作學校深造。
借鑒之四:成立專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美國奧龍尼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等40多家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行業機構、海外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產學研究于一體,成為蘇州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蘇州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實訓中心。
借鑒之五:與有關專業學會和行業協會合作,聯合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協會是商務部下屬的專業學會和行業協會,與政府、企業、高校密切合作。目前我國一些高校與上述機構一起,共同研究制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目標和考試標準,聯合開發培訓教材和實驗室軟件系統,集合資源培養服務外包人才。中山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等50多所高校與中國國際貿易協會服務外包實務教學工作委員會合作,建設服務外包考試培訓基地,培訓合格師資和IT0、BPO及KPO崗位人才。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與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簽訂協議書,通過設立服務外包高端人才培養基地,雙方合作培養服務外包高端人才。
[1]何銳鷹、劉玥、黃玉杰.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實踐[J].經營與管理,2012(12).
[2]北京聯合大學.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3(6).
[3]袁永友.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創新思路與對策[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