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妍 章 磷 孫喜成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大慶163319)
“三螺旋”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亨利·埃茨科威茲和羅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旨在強調政府、企業與大學是知識經濟社會內部創新制度環境的三大要素,它們根據市場要求而聯結起來,形成了三種力量交叉影響的三螺旋關系。該理論不刻意強調創新的主體,把創新過程看成是三機構相互作用的結果,三方都可以成為創新動態體系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學模式中引入“三螺旋”理論是指,正常的教學模式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考試考核三個教學環節,這三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成功的教學模式應是這三個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以情景認知學習理論、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和遷移理論作為“三螺旋”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探討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西方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學校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是經濟類研究生入學和復試都要涉及的基礎課,其研究的重點是揭示經濟現象中存在的普遍規律,教學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也為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管理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奠定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方福前教授曾說:“西方經濟學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
從內容上看,西方經濟學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學科流派眾多,理論體系龐雜,但在實際授課中,主要為學生講授經典的西方經濟學基礎知識,具有清晰嚴密的內容體系。西方經濟學課程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部分,其中微觀經濟學圍繞市場中供求雙方進行研究,主要講授關于供給與需求、消費者行為、生產、成本、生產要素定價等理論問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圍繞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研究,主要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宏觀經濟政策、失業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理論問題。
從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的數學分析趨勢越來越明顯,數學分析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幾乎涉及了經濟學的所有論題,往往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涉及大量的數學圖表和公式的證明。但在實際授課中,并沒有采用復雜的數學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學主要采用邊際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則主要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基本的分析方法。西方經濟學中涉及的數學模型簡潔恰當,有助于理解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解釋和預測經濟現象。
由于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內容存在一定難度,涉及的專業化概念、定理眾多,數學性較強,并且課時有限,因此教師在講授時主要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論講述、公式推導、圖形運用和習題講解上,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使得授課內容抽象,授課形式死板,沒有培養起學生對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興趣和敏感性。學生普遍反映這門課程難度較大,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多停留在膚淺的層面,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目前,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普遍有兩種形式:課堂案例和實驗。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下,課堂上師生討論的機會較少,有限的案例多局限于教材,很難擴展到教材以外的現實經濟問題,不利于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激發。實驗的設置也很死板,以筆者所在的院校為例,宏觀經濟學沒有設置實驗,微觀經濟學設置了6學時的實驗,實驗內容僅僅是利用教師給出的數據畫出供求曲線,消費曲線和生產曲線,學生對從數據來源到曲線制作的整個過程沒有概念,只是機械作圖,更像是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而非經濟學實驗。整個實踐教學并沒有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彌補傳統理論教學的不足。
目前,多數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都是教考合一,常用一張期末考卷作為最重要的評價尺度,期末考試占到總成績的60%~70%,重終結性考評、輕形成性考評。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強調自己出題的考試重點,考前給學生劃定考試范圍,導致多數學生課上不積極參與,只在臨考前突擊復習。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考試結果難以真實地體現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師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跟上教師授課的節奏,積極思考;其次,對于抽象的經濟學理論,教師應力求使自己的講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用形象的語言和具體的實例使晦澀枯燥的理論變得簡單生動。對于一些復雜的推導可以不作為授課的重點,教師只要使學生明確推導的目的,掌握最終的結論;第三,教師可充分利用教學軟件,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如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實踐教學奠定扎實基礎。
1.改進課堂實踐教學
課堂上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往往會輔以多種實踐教學方式,如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要注意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變為由教師適當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過程。筆者所在的學校在經濟類課程教學中,采取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針對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前沿問題或有爭議的問題,設置幾個研究專題,將學生按照一定方式分組,項目小組成員分工,進行團隊協作。各小組借助各種資源(如圖書、網絡、實踐調查等)積極進行研究性學習,在課堂上匯報研究成果,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后形成短而精的研究報告。這種實踐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發揮專長,讓他們在問題研究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在團隊協作中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對于實驗課程來說,實驗內容的設置應盡量貼近實際,實驗過程也應盡量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為主。如可對學生分組,讓學生自行根據學習的重點設置實驗主題,然后進行數據的搜集,并將數據帶回實驗室進行擬合,以驗證經濟理論,加深對經濟理論的理解和記憶,而非死板機械地按照實驗指導書或教師的指導一步步進行實驗。
2.增加課外實踐教學
對于社會閱歷較淺、社會實踐有限的在校大學生而言,單靠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探究去很好地理解西方經濟學的抽象理論比較困難,學習過程不應僅限于課堂和實驗室,還可以通過廣泛參與課外社會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實地了解企業的管理與運行;到政府部門進行咨詢,掌握社會經濟情況和基本數據;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調查并撰寫專題報告;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校內的專家、教授給學生講授當前經濟理論研究熱點及前沿問題,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等。
3.改進考核方式
由于實踐教學法本身的特殊性,很多情況下實際效果難以直接從學生的卷面成績上完全得到體現,即使采用案例分析、小論文等方式靈活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可能出現學生在網上機械拼湊或同學之間“搭便車”的現象,因此,必須以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作為采分點,課堂計分的重點是學生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積極發言、主動思考;書面考查注重主觀題目的測試,考查學生利用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卷面分數最多占學生總成績的一半。通過靈活的考核方式,使學生以“會學”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
[1]趙水民,常潔,李鵬.實戰類課程“發展性三螺旋”教學模式的構建[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4):360-363.
[2]周春彥,李海波,李星洲,高曉瑾.國內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論前沿與實踐探索[J].科學與管理,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