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宗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工作。
會議強調,讓企業擁有投資自主權,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是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的重要舉措。
簡政放權,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和完善監管。
4月2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清理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這是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清理非行政審批事項后,政府進一步兌現全面深化改革承諾,將工作做到實處。
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指政府機關現實存在的但又沒有被列入國家《行政許可法》劃定范圍的政府審批項目。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形式,包括審批、審核、核準、核查、同意、確認、驗收、驗證、備案、年審(檢)、登記、會審等。早在2004年《行政許可法》實施后,國務院就陸續取消和調整了一批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其中很大一批都是以非行政許可審批名義變相設定的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許可事項。在今年1月份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強調“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予以取消,確需保留的要通過法定程序調整為行政許可,其余一律廢止”。 李克強說,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后,各地出現了許多積極變化,尤其是新注冊企業數量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對經濟發展尤其是帶動就業起到顯著效果。但此前他去基層考察時曾發現,老百姓辦證、辦照的手續確實簡單了,成本也降低了。但有的地方出現了商務咨詢公司,里面還坐著幾個變相的“大蓋帽”,調查后得知,這屬于將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轉為中介服務事項,說白了,就是“變相審批”“有償服務”。
“今年將繼續取消下放200項行政審批事項。”李克強肯定地說,“但放權不是那么簡單。越留在后面的屬于越難啃的‘硬骨頭,要堅決防止出現‘明放暗不放等現象。”
要讓幾個“大蓋帽”合成一個“大蓋帽”
李克強說,中央編辦反映,今年的簡政放權有困難,甚至會很艱難,但這是改革大局,局部利益必須服從全局利益。政府要讓市場的發動機更強勁有力。政府多放一點權力,民間投資就會增強一點,經濟才會更加穩定、健康地發展。
他提出:要以創新、改進市場監管辦法為抓手,推進簡政放權改革。他說:不同部門綜合執法的經驗已經比較成熟,但很多地方還是聯動機制,還是好幾個不同的“大蓋帽”。
“能不能合成一個大蓋帽,真正方便老百姓?”李克強說。他當即要求相關部門協調研究配合,自下而上、加快推進改革進程。
要讓企業有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年前,李克強到瑞士訪問時,曾經與蘇黎士古爾登貝格農莊的農莊主討論食品安全監管。農莊主告訴李克強,他“絕不會做不安全的食品”,“如果一旦檢查不合格,政府就會取消給我的農業補貼,那我就徹底垮了,何苦呢?”
23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講起了這一故事:“相比之下,我們的食品生產者,包括污染環境的企業主,有這個壓力嗎?我們的罰款與其它懲戒機制不聯動,罰款一交,該補貼的照樣補貼。違法成本實在太低了。”
李克強強調,要通過建立各部門懲戒聯動機制,讓企業有一個不能觸碰的“戒律”,有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強制約束企業的違法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犯消費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市場主體必須建立‘黑名單制度。”李克強表示,下一步要將違規企業“踢”出市場,切實做到“寬進嚴管”。
政府不僅要“法無授權不可為”,還要“法有規定必須為”
“‘管是一桿‘公平秤,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這個原則必須講清楚。”李克強特別強調,“現在有些部門、地方,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甚至連一些新業態是怎么發生的都不清楚,看不順眼上去就管。這絕對不行!”
有些地方的市場監管很隨意,是“選擇性的‘管”,萬一查到了塞點“人情錢”就隨隨便便放過了,今后要堅決杜絕。李克強強調,不僅需要確立平等、公開、透明的監管思想,還要有相應的措施加以保障。這個需要在今后實踐中繼續探索,要在文件中表述清楚。
“現在有些人,法律規定的事情不做,法律沒規定的事變著花樣去做,擾亂了整個市場預期。”他說,“政府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要做到權責一致,既不越權,也不失責。”
各政府部門立足大局、明確責任,日后公開“作為清單”。
國務院會議指出,下一步要完善配套實施細則,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等立法,加強對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在去年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基礎上,今年再作修訂。對市場競爭充分、企業能自我調節、可以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的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對現階段仍需核準的,要明確中央部門和地方的責任。同時改進和規范核準行為,減少、整合和規范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盡快發布企業投資核準辦法、外商投資核準備案辦法。
今年還要加快推進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政府應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和業務等,對清單以外的,各類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嚴禁將審批事項轉為有償中介服務。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再次對各地區、各部門提出了要求:立足大局,細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立足大局就是不要計較自己手里那點權力的得失;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就是不要說空話套話,要辦實事;而現代市場體系,則是企業健康發展、長盛不衰的前提與基礎。做到了這些,市場的“發動機”就會更加強勁有力,為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源源不斷地輸送動力。endprint
“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經濟增速 企業是主體
今年一季度,在三大領域投資結構中,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達到22.5%,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投資也保持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民間投資比重繼續上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4.8%,增速為20.9%,高于全部投資增速3.3個百分點。
企業是市場的重要主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只有讓企業擁有投資自主權,確保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其投資積極性,拓寬企業投資活動的領域和渠道,釋放各類企業的資本能量,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基礎設施 招標民資投建
會議決定,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公用事業、水利、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這是繼4月18日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提出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有序開工合理的水電項目,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之后,國務院再次強調促進投資。 此次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國民經濟帶動作用較大的基礎設施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利國利民,既有助于改善民生、促進落后地區發展,既增強經濟活力,擴大就業,又不屬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今年各地投資增速下降比較厲害,主要是受制于資金來源。此次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80個示范項目,更多的向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開放,不會使政府擴大債務負擔,同時也是為了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而并非單純達到“穩增長”目的的經濟刺激措施。
公平的競爭環境
李克強說,本次向社會資本開放的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等方面的項目,總體都符合社會需求,社會資本也有進入的意愿。他強調,開放的具體項目確定后,要及時公布,還要通過公開向社會招標的方式,“讓有資質的企業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特別是一些產業項目,競爭一定要公平。不能讓哪個企業通過‘關系進來。”李克強說。
政府不應充當投資拉動的主要力量
目前各地都在公布2014年的新的投資項目,更遠的一些投資項目也在謀劃,比如湖北、河南、江西、四川等地就公布了各種投資項目,這包括鐵路、機場、能源、化工等等。
“中國在投資方面的潛力還很大。我們東部的一些地區,表面上看起來已很不錯了,但一些背街小巷的地方,很多設施依然很落后。中西部地區投資發展的欠賬就更多了。”李克強指出,“要通過投資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政府不應充當投資拉動的主要力量,而要把主要精力更多放在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領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