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曲庭順 吳耀偉 王春寧
校企政合作是指高職院校、企業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三方共同舉辦職業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校企合作,校企政合作更注重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在校企合作中發揮的作用,其合作形式與類型主要包括政府參與的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參與的行政管理和三方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合作等。
校企政合作機制是強調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企政中三方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運行方式和合作內容,以及在管理過程中的激勵制約和保障等制度的建設。
1.美國校企合作模式與機制
美國主要采用的是合作教育的方式,是以培養合格的職業人為目標,開展學校與企業、服務部門等機構之間的合作,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教育時也能得到實踐鍛煉。這種合作機制得力于企業積極配合和廣泛參與,以及職業教育理事會、職業教育咨詢委員會等機構的管理,各種相關法律保障等。
2.德國校企合作模式與機制
德國的職業教育以“雙元制”為基本模式,校企合作貫穿于辦學全過程,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完成對學徒——職業學校學生的培訓工作。德國校企合作模式的質量運行得力于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首先是經費保障,政府直接對學校與企業進行撥款。其次是立法保障,如《職業教育促進法》、《勞動促進法》、《企業基礎章程法》、《關于工商業協會權利的暫行規定》等保證了校企合作機制的運行。再次,行業協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的管理雙元制職業教育。其具體職責包括:組建職教機構、認定培訓資格、制定規章機制、審查培訓合同、組織技能考試、仲裁合作矛盾等。
3.澳大利亞的校企合作模式與機制
澳大利亞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是新學徒制。新學徒制規定,提供學徒培訓的雇主與學徒之間簽訂培訓合同,培訓合同要在相應的州和地區的培訓局注冊。學徒在職業學校學習培訓的費用主要由各州和地區內TAFE學院承擔。澳大利亞的校企合作機制由政府大力推動、行業積極參與、TAFE學院緊密配合,政府還為培訓機構和用工企業提供經費支持。
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校企政合作機制、合作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和合作內容如下圖所示:

圖1 校企政國際合作機制圖

表1 校企政合作機制的內容
1.政府對校企合作進行政策支持,出臺適合地方特點的物業行業政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的行業政策,鼓勵企業走進學校,學校走進企業,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在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可以將校企合作與物業管理項目評優結合起來,帶動國家或地方行業發展。
2.政府校企合作搭建適合的平臺
在實踐操作中,筆者經常會遇到學校找合作企業難,企業找合作院校難的情況,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其中應起到橋梁作用,搭建適合的平臺,將各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展示給物業服務企業,也將各物業服務企業展示給學校,方便校企合作。在平臺中,校企雙方可以推廣自己的合作經驗,借鑒其他合作者的合作經驗。
3.在開展物業行業管理和人員培訓中發揮作用,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提供理論支持
物業管理行業普遍存在著從業人員素質低的問題,這就需要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行業管理和人員培訓,高職院校在這項工作中要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專家為其服務。同時,學校教師也可以通過服務增加實踐能力,提高教學團隊質量。
4.校企政三方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訓課程
有些院校在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強調了個別物業企業的需求,卻忽視了物業行業主管部門對行業發展的需要。物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首先應該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這需要校企政三方共同參與,培養出的人才才會切合地方的行業需要。在專業課程標準的設計上,校企政三方共同參與課程建設,課程內容應滿足學校教學需求,能適應企業培訓需要,能為行業指導提供輔助。在教學環節中,利用具有地緣優勢的校企合作平臺(即緊鄰學校的物業服務企業),將課堂設置在企業里,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教學活動。企業也可以走進學校,讓員工參與某些教學內容的學習,完成培訓工作。
5.校企政共同建設物業管理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施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場所,物業管理實訓基地除具備教學功能和專業實訓功能外,還應具備產學研功能、物業服務技能培訓與鑒定、行業指導、對外服務功能。
實訓基地建設應在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第三方機構(行業協會等)指導下進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選擇具備地緣優勢的高標準的物業服務項目,方便學校經常利用,共享實踐資源。校企實訓基地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評估體系。
6.校企政三方建設嚴謹可行的合作方案
合作機制長期有效的持續,需要一個嚴謹可行的具有效率的合作方案。合作方案應切實可行,滿足三方需求,互利互惠。合作方案中應充分明確校企政三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并以合同或協議的方式予以明確。合作機制要有效率,學校應該有與之配套的人才培養方案,并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借助合作機制高質量完成人才培養。
1.校企政合作應加強動力機制的建設
物業管理專業校企政合作的動力機制應遵循主體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發展進步、三方共贏的原則。這就需要提升行業主管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為企業所用,能為行業發展所用。國內外成功的校企合作表明,政府對校企合作重視程度高,投入力度大,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才會健康快速發展。這種投入包括政策投入與資金投入。校企政合作還需要注重健全資源投入與利益分配機制,合作三方都應投入一定量的資源,使三方都能得到既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校企政合作應加強制約機制的建設
動力機制對合作各方具備刺激作用,能夠提高積極性。制約機制能夠起到行為的約束作用,能夠使校企政合作按計劃規范開展,保證校企政合作的順利展開。這需要三方有與之配套的協議、制度與方案,還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三方不能影響各自正常工作,需要在合作時間上的合理搭配。
3.校企政合作應加強保障機制的建設
校企政合作的長遠發展,取決于保障機制。合作三方應共同建立專家指導委員會與管理機構,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設立專項資金。管理機構能對校企政合作中的各項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不斷探索合作發展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1】施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2】黃鵬.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關系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