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汪立洲
高等職業教育顧名思義既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職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兼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高等職業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二者最大的差別莫過于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具有技術性、實用性,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社會各行業第一線的高技能專門人才。高等教育具有學術性、研究性,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科學創新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作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師,除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外,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即高職教師既要教理論知識,也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能教給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高職院校對“雙師素質”教師的要求,也是培養高質量高職人才的重要保證。
我國的高職教育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更上了一個臺階。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下發的《關于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具有‘雙師素質’的專職教師(不含公共課教師),工科類具有‘雙師素質’的專職教師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之一:具有兩年以上工程實踐經歷,能指導本專業的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工種項目研究、開發工作,或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實驗室改造項目,有兩篇校級以上刊物發表的科技論文。其他科類參照上述條件統計”。目前我國對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要求還是比較明確的,即要求教師除具備理論教學資格之外,還要求教師在操作動手方面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修養。但就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師資狀況來看,離教育部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現在的高職院校大多由中專校升格而來,以前中專校的教師大多也來自于師范院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襲以前的教育模式或參照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學安排也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同時由于教育資金的投入問題,實驗實訓設備也較缺乏,因此,也影響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2.雖然各高職院校為了應對師資短缺的問題,從社會各行業引進了一部分專業技術人才來充實教師隊伍,但要滿足當下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要求,還有點力不從心。
3.雖然目前各高職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強了“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雙師”證書的教師隊伍,但也僅僅是證書而已,要真正滿足實踐型教學要求,能教給學生一技之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為了滿足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各高職院校基本都建立了一支兼職教師隊伍,但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還不夠科學,許多兼職教師或者不具有教師任職資格、對教育教學規律還缺乏一定的認識,或者只看重自己的實踐能力而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講授。另外,兼職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主要還在其本職工作上。因此,兼職教師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和發揮。
5.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教學任務都較繁重,在對教師的業務知識、專業技能上還缺乏專門的培訓機制。因此,也影響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提升,體現在對學生的培養上,就有可能存在一個延遲效應,不能讓學生學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
針對以上情況,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強對“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目前情況下,針對“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筆者認為主要還是要依托現有的資源,區別不同情況,加強對教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高職院校對“雙師素質”教師的要求,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
1.針對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或不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他們已經具有了教師任職資格,懂得一般的教育教學規律,但對高職教育的教育教學規律還缺乏一定的認識,還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對實踐性較強的教學資格的任職要求,對這部分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培訓、取證、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方法,加強對這類教師的實踐性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盡快取得實踐性教學的任職資格。尤其可在加強校企合作方面加大力度,這樣既鍛煉了教師,又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打下了基礎。
2.對從各行業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或具備實踐教學能力的人員,要使他們盡快熟悉教育教學規律,盡快取得教師資格證。可采用老教師幫帶的形式,對他們的理論教學進行指導,使他們能夠盡快熟悉教學規律和掌握教學方法,勝任理論教學任務,并依托自身優勢將實踐更好地與理論相結合,更好地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出謀劃策。
3.對目前具有“雙師”證書的教師,也要按照專業要求和所授課程,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對所教課程與專業技能證書一致的教師,要鼓勵他們及時了解所在專業的新技術、新動向,不斷學習,跟上技術的發展步伐,教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對專業技能證書與所授課程不符的教師,要鼓勵他們在所授專業繼續進修或深造,取得所在領域的專業技能證書。
4.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兼職教師是目前高職院校應對“雙師素質”教師不足的一個補充,高職院校的特色是為社會提供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這個特色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既要教理論更要教實踐,某種意義上實際動手能力更為重要,這就需要把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的高級技術人員、專家聘任到教師隊伍中來,為學生帶來最前沿的技術信息,為學生的動手實踐提供指導。但是,由于薪資待遇、教學時間、教學任務等各方面原因,兼職教師的流失率較高。因此,要完善兼職教師的聘用制度,給兼職教師更多的保障,讓他們安心在高職院校擔任實踐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
5.建立“雙師素質”教師的終身培訓體系。在現階段不斷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也具備了不斷學習和終身教育的環境條件。這個理念同樣適用于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緊跟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自身也應該進行不斷地學習和培訓。培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學校教育,也可以是社會教育,既可以是理論教育、也可以是實踐教育。同時,可以采用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法,與相關行業、企業聯合,定期進行人員交流,既可讓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上課,也可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培訓員工,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兼職教師不夠的問題,又可增強學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再次還可為企業定向培養所需要的技術人才,或者還可為學生找到工作崗位。這樣,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都能得到更好地滿足。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我們的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也應該是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只有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習慣,才能掌握和教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有效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以上是自己在“雙師素質”教師培養中的一點體會和思考,要真正達到教育部對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要求,各個學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對“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樣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才能使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