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雅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江蘇 南京 210046)
淺析在網絡新媒體沖擊下傳統電視媒體新聞類節目發展現狀
高婷雅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江蘇 南京 210046)
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電視媒體從獨當一面到受到巨大的沖擊,雙方通過不斷競爭發展自身。一方面網絡新媒體發展勢不可擋,另一方面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有針對性地嘗試反擊,從新聞深度性和互動性上尋求自身發展,進一步嘗試更及時、深刻、系統、全面地做電視新聞。
傳統電視媒體 網絡新媒體 新聞
傳統電視媒體面對及時性、交互性極強的網絡新媒體①,獨當一面的時代仿佛一去不復返,網絡媒體如何一步一步取得巨大的新聞市場,而傳統電視媒體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求得生存和發展,本文將簡單介紹這一縱向發展過程。
“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②,我們從新聞的定義來看,可發現新聞及時性、真實性的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聞節目講究的是能夠在事件突發后的第一時間內做出盡量還原事實真相的報道。由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圈子所能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是有限的,那么了解別人的事情,了解最新發生的事情便成為社會大眾的共同要求,新聞則恰好滿足了人類了解世界的愿望。“電視的各類節目內容,具有向觀眾傳播新聞、普及知識、提供服務和文化、娛樂等許多功能。諸多節目中,影響最大的首推新聞。新聞節目是電視的支柱、脊梁,是電視作為新聞輿論工具的基石”③。隨著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新聞的發布手段從最早的口耳相傳發展到報紙、廣播和電視,如今的網絡新媒體更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快速發展態勢。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廣播、電視的出現并沒有使報紙消亡,反而相輔相成地發揮著各自的優勢,使得新聞更加高效、透明。網絡新媒體的出現,雖然會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也很難導致其中一方消逝的后果,更多的會是兩者在競爭中共同推動新聞發展。
以騰訊的網絡新聞推送為例,我們可以了解到現今新媒體占有的新聞行業的廣泛市場。根據騰訊公司在2013年發布的全年財報數據顯示:騰訊即時通信服務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8億,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3.55億。這一數據間接顯示了騰訊新聞每天推送的次數大致達到11.63億次,越來越多的人通過QQ和微信的新聞推送及時地了解時事,同時所有受眾都可以在網絡上就這一新聞發表各自觀點。從這一現狀我們能夠發現,網絡新媒體的新聞咨詢以其便捷的推送形式和高度的時效性占有新聞行業市場,而新媒體的網絡新聞如何走到這一地步?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如何呢?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中國電視新聞的發展最早要追溯到1978年的元旦,中央正式創辦《全國電視臺新聞聯播》,即《新聞聯播》節目。這一節目早期深刻貫徹英國學者麥奎爾關于發展中國家的傳播制度和媒介規范中的部分內容,即“必須與國家政策保持同一軌道,以推動國家發展為基本任務”。這一階段,沒有網絡媒體的加入,擁有視聽雙向優勢的《新聞聯播》節目將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新聞消息發布得非常到位,必須承認的是:在新聞“喉舌”的幫助下,這一階段的中國政治經濟建設確實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21世紀剛剛到來的時候,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發生了震驚全球的“9·11事件”,在對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華語范圍內第一時間的報道卻來自于衛星轉播的鳳凰衛視,中國的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受到新媒體技術的第一次沖擊。
2001年9月11日,剛剛建臺不久的鳳凰衛視在“9·11事件”中成為首個運用36小時不間斷報道的華語媒體,在第一架飛機撞擊后24分鐘,鳳凰衛視的《時事直通車欄目》成為首個播報這一消息的華語媒體,當晚21點15分,《時事直通車》快結束時繼續插播現場畫面;21點40分鳳凰衛視中文臺,咨詢臺、歐洲臺、美洲臺并機直播36小時,向整個華語范圍內的受眾匯報著“9·11事件”最為全面的消息。鳳凰衛視面對“9· 11”這一重大事件的處理能力直接奠定了鳳凰衛視在中國新聞傳播行業的地位。面對讓整個國際社會都無比震驚的“9·11事件”,中央電視臺當天沒有任何直播,一直到第二天才轉播了來自CNN的報道畫面,國人對這一事件的直播了解僅限于當時還不發達的網絡和衛星轉播信號接收,但即使是這樣,筆者認為這已然成為中國電視媒體受到網絡媒體的第一次巨大沖擊。
5.1 提高電視新聞的深刻性和系統性,應對網絡新聞的及時性。
針對網絡新聞的及時性,電視新聞嘗試強化新聞論點的深度,系統性地深度挖掘新聞更本質和核心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簡單的消息報道不能滿足一個新聞事件報道的深度性,“打捆的組合報道,做到了對同一事件多角度、多側面的立體報道,從而發掘了新聞的深度,構成了又快又有深度的信息傳播”④。
2003 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媒體之間搶奪第一時間的新聞信息也同時爆發。當戰爭的第一槍打響時,中國的新華社是國際媒體中第一個發布消息的,在新華社消息發布僅僅2分鐘后,中央電視臺的國際頻道也插播了戰爭開始的消息,并在當日北京時間10時41分40秒的新聞報道中播放空襲場面,并同聲傳譯美國CNN的一手視頻資料。10時44分,《關注伊拉克戰爭特別報道》正式開播,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臨時改變播出內容,改播《伊拉克戰爭直播報道》,并連續直播達5小時。到這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類節目對于重大事件的消息類報道擴展為專題類新聞節目報道⑤。與此同時,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將戰爭的相關資料、素材上傳到網絡平臺,充分利用網絡的高速傳播性對電視新聞進行補充和豐滿。在這一重大新聞事件上,我們發現,網絡雖然傳播高效,但是其信息來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依賴于主流媒體的發布,央視關于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9· 11事件”的尷尬局面,并努力嘗試順應時代潮流,與網絡進行合作共贏。
5.2 提高電視新聞的整合盤點性,應對網絡新聞的交互性。
“互聯網傳播最本質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交互性”⑥。那么面對同一個新聞事件,電視新聞播報雖然可能不及網絡新聞推送來得及時,但是電視媒體新聞分析內容的深度性和系統性可以比新媒體做得更好。
“深度報道是相對于動態性報道而言,是對事件、事態做深層次剖析的。概括來說,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憑借聲、畫形象,對重大新聞事件,有影響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的,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有歸納預測的報道點評”⑦。因此,在當下,許多電視新聞媒體制作了大量專題類新聞節目和評論類新聞節目。
在2013年11月發生重慶摔嬰案后四個月的2014年3月24日,東方衛視的《東方直播室》欄目請到案件核心當事人,4位專家、若干網友、現場觀眾、跟蹤事件的記者、當事人校長等參與討論。從網友互動方面來看,在節目中出場的網友是經過節目組挑選過的,他們代表的觀點基本是對立的,而網友的出場方式則是利用自己的電腦攝像頭出現在演播廳的大屏幕上,這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巧妙避免了由于匿名造成的網絡胡亂發帖、蓋樓等不負責任的行為。從場內外互動來看,節目下方的滾動條不停滾動著參與節目活動的方式:編輯短信和登陸東方衛視的官方手機應用,跳脫出前幾年單一的短信互動,嘗試利用新媒體的力量,成功地加強了現場內容與場外觀眾的互動。從節目盤點內容來看,節目鏈接了類似的未成年暴力事件,請到類似事件的當事人,甚至是以前的問題女孩,其實質也是對一個新聞話題范圍內的新聞事件進行盤點和匯總,使觀眾全面了解這一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各家論點等。
因此,傳統電視上新聞內容包含網絡新聞,同時能夠跳出網絡新聞,更好地將這一新聞事件全過程暴露的各種問題及當事人、網友、專家等群體的解讀內容進行匯總和解讀,力圖讓觀眾從多個角度更全面地了解這個新聞事件。然而,目前新媒體的新聞內容雖然多但是零碎,觀點層出不窮卻不乏濫竽充數?!稏|方演播廳》這種傳統電視節目做到了互動性、盤點性,同時在有一定的甄選之下起到了輿論引導的作用,在這一層面上也證明傳統電視媒體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是有自己的出路的。
5.3 電視新聞媒體時效性、深刻性、系統性、盤點整合性的嘗試。
2014年3月24日晚北京時間21點45分,馬來西亞方面召開緊急發布會,東方衛視的演播室在22點19分開始切入馬來西亞方面的發布會,演播室主持人簡單陳述了時間后立刻連線駐馬來西亞的記者,隨后畫面呈現給觀眾的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現場情況,現場記者隨著納吉布先生的發布內容逐句翻譯。當我們聽到記者用完全哽咽的聲音翻譯道:“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墜毀了。”觀眾能從中體會到這位新聞工作者與所有失聯家屬甚至所有中國人的悲痛,現場感非常強烈。隨后現場連線切回演播室后,演播室主持人不但指出納吉布先生在發布會上措辭中一些值得研究的新聞點,更說明將在下面的節目中連線專家進行解讀。緊接著演播室又插播了一段片子以回顧“MH370事件”的前后。整個新聞播報的完整性強,前方記者和觀眾之間直接的傳播實現了最原始也最真實的人際傳播狀態,真正做到了記者“活在現場”而不是像某些記者“站在現場”。演播室里的連線專家,回顧事件顯然也是有備而來。除此之外,早在2014年3月10日,搜狐娛樂上海站記者駱俊澎就撰文《關注馬航失聯事件東方衛視取消播出娛樂節目》,指出:“今天中午,東方衛視臨時決定,今晚的娛樂節目將全部取消,包括今晚(9日)首播的《笑傲江湖》將延后一周播出,同時取消除電視劇時段以外的所有廣告,取而代之的是滾動播報馬航失聯客機的最新消息。”
“從新聞發展趨勢來看,電視業的地位雖然難以被完全取代,但此消彼長,逐漸讓位于國際互聯網將成為事實”⑧。目前國內新聞媒體面對重大新聞事件,很多處理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是筆者認為,馬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著電視新聞媒體的努力和改變,他們在網絡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努力嘗試在電視上以最快的速度,最深刻的評論,最系統的材料整理,最全面的信息盤點認真做電視新聞。
相比較而言,目前網絡新媒體新聞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從管理規范來說,管理困難,規范執行不到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大量的第一手新聞資源更是被非法轉載、肆意解讀。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網絡新媒體中體現得非常明顯,由此可見,網絡新媒體要想成為一種成熟的傳播媒體形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褪去了獨當一面的霸氣與驕傲,走出了一次次遭受沖擊的陰影,不斷有針對性地挖掘自身優勢,推動電視新聞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展望未來,網絡新媒體雖然有著不可比擬的自身優勢,但電視新聞并不會被取代,反而可能會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
注釋:
①斯蒂夫·瓊斯主編.熊澄宇,范紅譯.新媒體百科全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新媒體首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于圖書,報紙是新媒體;相對于廣播,電視是新媒體;“新”總是相對于“舊”而言。新媒體又是一個時間概念。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新媒體應該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涵.
②徐國源.當代新聞寫作采訪[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6-7.
③葉子.電視新聞:與時間同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8.
④葉子.電視新聞:與時間同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90-391.
⑤葉子.電視新聞:與時間同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6.消息類新聞節目:迅速、廣泛、簡要地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事態,是電視新聞實現 “國內外要聞總匯”的主要渠道。專題類新聞節目:對新聞事實做詳盡的有深度的報道。它綜合運用各種電視表現手段與播出方式,深入報道某一種大新聞事件,典型人物、經驗、群眾關注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的剖析等.
⑥葉子.現代新聞電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30-31.
⑦葉子.電視新聞:與時間同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50-151.
⑧朱菁.電視新聞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2000:38-39.
指導老師:周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