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昊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棗莊 277500)
試析語篇分析理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尹 昊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棗莊 277500)
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從語言整體入手,實現學生對作者觀點和意圖的全面把握,引導學生挖掘字里行間隱含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使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綜合評價和分析文章,真正理解文章內涵。
語篇分析 高職英語 閱讀教學
在傳統(tǒng)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辨認詞意、分析句子等語法結構方面,這種方式雖能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知識,理清句子內部結構,但割裂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關系,在客觀上造成學生不能著眼于整體語篇加以理解。引入語篇分析理論,能夠將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轉移到語篇層次,從而實現對語篇結構形式、段落及句子的綜合分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文章要義。
所謂語篇即由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或者句子組成的語言整體,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單詞或者一本書,都能成為一個語篇。從宏觀角度看,可以將語篇分為語境、銜接、連貫三個主要內容。所有語言的使用都是在特定語境下進行的,任何一種語言都不可能脫離語境獨立存在。語境在生產時,就將其放置在相關社會語言及物質世界的制約下,因而對于語篇的生產及理解必然會產生深遠影響,換句話說,讀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出語篇的含義,是因為語篇中已經呈現出的某種語境相關因素的作用。語境在語篇中的具體作用隨處皆是,如閱讀“Gongwith thewind”時,如果不了解斯嘉麗之前在戰(zhàn)亂中受到的貧窮、饑餓,就難以理解她在戰(zhàn)后為了賺錢而做出的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在閱讀詩詞時,如果不能詳細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詩人當下的情感等,就不能深刻理解其中含義,而這些就是語境的相關因素。銜接是語篇特征的關鍵組成部分,是組成語篇的重要途徑,主要有指稱、替代、省略、連接及詞匯銜接等幾種形式,所能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我們理解語篇內的句子和語篇是怎樣構建起某種關系的,實質上充當了語篇的有形網絡。而連貫主要指語篇中語義的關聯,屬于語篇的底層,能夠借助邏輯推理實現語義連接,可以看做語篇的無形網絡。通常情況下,如果行間出現一些較為明顯的篇章銜接標記,則只有借助相關背景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才可以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從而實現對語篇的語義理解。
1.融入語境,強化背景知識訓練。
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入和擴展相關背景知識,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實現課內教師基礎知識講解和課外知識豐富和拓展的有機結合,引導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預測和分析。首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講解教材中涉及的語言知識時,對于其中蘊含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歷史、文化、人情及價值標準等,也應當加強闡述,逐步引導學生加強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建議進行文化專題講解,將某一文化現象系統(tǒng)化后傳授給學生,如以交際來說,了解英美國家哪些話題是禁忌的,熱情好客的表現或者不受主人歡迎的行為等。其次,由于語境涉及的知識較多,教師不可能一一涉及,因而應當促進學生對英文版書籍的閱讀,如《圣經》、《古希臘神話》等,幫助學生從源頭上理解西方文化。再次,應當注重對學生語境重構和快速激活共有知識能力的訓練,事實上文章前面已經設置的情景有充當共有知識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夠對上下文情景進行有效回憶,則可以強化閱讀能力。通常的訓練方法是,學生常速閱讀完文章后,則教師提出一些涉及上下文情景的問題,學生快速回答。在平常的測試中,也可以適當增加語篇知識及其運用,鍛煉學生的語境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語境意識。
2.加強引導,分析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在語篇分析理論中,銜接和連貫是組成語篇的主要方法,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用銜接和連貫理論,指導學生分析主題是怎樣逐步展開的,以及層次與層次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是怎樣通過銜接和連貫成為語篇的,如替換和省略會經常出現在對話中,連接則通常出現在議論文和說明文中,科技文獻中會出現大量詞匯銜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的內容環(huán)境,即上下文連貫和銜接的重視,而由作者設置的上下文實際上就是讀者對文章整體把握和深刻理解的基本依據。在這一過程中,糾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字、生詞就查字典或者其他參考資料的習慣是關鍵。應當告知學生在任何一篇文章中遇到生字和生詞都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查字典會導致剛讀過的上文在腦海中記憶不深,影響對下文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這種割裂的閱讀方法下,學生實際上將英語漢譯化了,影響學生英語意識的形成,應當繼續(xù)讀下去,因為通常情況下,某個生字或生詞不會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產生太大影響。同時,這些信息尤其是較為重要的信息很有可能在下文中繼續(xù)出現,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包括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基本能進行預測。因而在日常訓練中,應強化學生數量掌握銜接手段和連貫關系的作用、實現手段等,通過分析歸納,更好地把握上下文設置的語言環(huán)境。反之,一旦學生熟練掌握這些銜接手段和連貫關系的運用后,就能夠對下文即將出現的內容做出準確預測,這對于學生解決預測類題目具有重要作用。
3.穿插提問,強化學生語篇知識。
僅從語篇使用角度來說,英語閱讀中有三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會對讀者解讀語言產生一定影響,即語篇場、語篇基調和語篇方式,它們都能夠在語言和語境之間建立聯系。因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三個影響語境的因素專門列舉出來,作為專題向學生講述,并通過提問要求學生自己判斷。舉例來說,從課文中抽出一個語篇場,提問學生語篇場的內容可以是事情發(fā)生的場地,發(fā)生了什么事,交談者正在討論的話題;針對語篇基調可以提問交談者的態(tài)度、心情,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猜測接下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針對篇章形式,則主要提問語言在具體語境中發(fā)揮的作用,即交際方式為書面還是口頭,采用什么題材等。
4.宏觀導入,強化篇章層次教學。
所謂語篇教學就是將語篇作為一個整體,學生在閱讀時應當從宏觀角度入手,教師需要在學生已經熟悉文化知識、背景知識等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文章傳遞的信息,包括作者的思路觀點等。一旦學生能夠理清作者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題,以及主題在文章中起到的貫徹始終及銜接語篇的重要功能,則學生的閱讀速度自然能夠大幅度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體裁應當作為語篇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加以重視,心理語言學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在得知文章體裁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快速增強。究其原因,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各種文體的篇章結構,那么在閱讀分析時就能夠較為容易地抓住文章主題,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得有效信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把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知識告知學生,尤其注意將常用的描寫、說明、程序、比較、舉例、對照等思維方法傳遞給學生,確保學生把握各種語篇體裁的獨特性,找尋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拓展對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語篇教學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彌補傳統(tǒng)理論下英語閱讀教學方式的不足,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閱讀的文章,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提高高職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是未來英語閱讀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李瑩.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理論的運用[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3(4):69-70.
[2]張鳳娜.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59.
[3]李鵬.語篇教學理論下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