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競
(河池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羅 競
(河池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同課異構是一種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幼兒教師形成個性風格、獲得實踐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在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時,要把握的最終目標是師幼共同成長,同時注重提高專業引領的有效性。
同課異構 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當前幼兒園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幼兒教師的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一2020年)》指出要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在對廣西幼兒教師的調查中發現,教師們明顯感受到社會和生活的壓力,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愿望非常強烈,但是對于如何增強教學效果和提升專業水準存在困惑。多數幼兒教師參與了園內教研和園外培訓,但是這些方式或途徑存在一些問題,如觀摩活動表演成分明顯;集體備課重標準輕主體智慧;培訓方法落后,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等等。部分教師對“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普遍認可,參加過“同課異構”的幼兒教師一致認為,這種教研形式沒有觀摩課的表演成分,展現了每位幼兒教師的個性與風格,比一般的外出培訓更有效,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看來,“同課異構”已經以獨特的優勢受到幼兒教師的青睞,是一種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對“同課異構”的理解
“同課異構”這種教研活動一般在中小學校階段出現得較多,近年來幼兒園也開始采用,可見它的效用性。幼兒園的“同課異構”就是指針對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根據自己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構思不同的教學活動方案并實施的過程,同伴參與課堂觀察,并在比較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這里的“同課”是指相同的教學活動內容,“異構”是指不同的教學活動方案和實施過程。由于教師的經驗背景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也會出現不同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和策略,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同課異構”能夠充分反映出教師不同的教學個性、教學理念、思考角度和挖掘深度等,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語言功底、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水平的高低。
(二)幼兒園“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開展的流程
幼兒園“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開展流程主要有七個步驟:確定主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后反思→集體研討→修改教案→再次實施。
在開展活動前,應該先由幼兒園主要負責人確定好主題,明確活動時間、執教教師、備課要求等,為教研活動能夠順利而有實效開展提供先決保障。接著進行該主題的課程設計和實施。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的個性特色設計和實施活動。不同的教師,因其文化背景、生活經歷、個性特征、教學經驗、教育理念、教育風格等,會產生不同的靈感、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的方法,這些不同使得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精彩紛呈。該主題活動結束后,執教教師應該進行自我反思,包括對教學設計思路的說明和對實際教學過程的反思。接著教研員及新老教師一起開展集體研討,從活動目標的制定、活動材料的投放、活動環節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師幼關系、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異同點、優勢與不足,提出改進對策,歸納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學方法等,提供可共享的教學資源,教研員在關鍵點發揮專業引領作用。然后執教教師在原有基礎上修改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并再次實施教學活動。
(一)有利于幼兒教師形成個性風格
蕭伯納有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為教師提供了展現優勢的平臺,讓每個教師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不一樣的教學活動方案、不一樣的教學組織方式、不一樣的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不一樣的教學語言……都飽含幼兒教師個人的智慧,有利于教師形成個人風格。
(二)有利于幼兒教師獲得實踐知識
幼兒教師在“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不僅能夠形成個人風格,還能獲得關于“如何教”的教育教學實踐知識,包含具體的教學方法、手段、模式、策略等,這些實踐知識客觀、實用,具有直接可借鑒的操作性價值,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大有裨益。
(三)有利于幼兒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同課異構”為幼兒教師開辟了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教師在與自己、其他教師和專家之間開展深層次的對話,在對話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從不同的思考角度、教學理念、教學個性和風格、教學策略的交流中優勢互補,內化教學內容與形式。同時在相互對比中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促進自我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能力。
(一)把握最終目標是師幼共同成長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同課異構”活動:有的教師按照自己的特長設計教學,在活動中一展自己的風采,幼兒跟著教師從一個活動跳到另一個活動,忙得不亦樂乎,儼然成了教師的“應聲蟲”和“玩具”;有的教師標新立異,“一定要讓我的活動跟別人的不一樣,這樣才能有特色”,卻離主題和幼兒的生活愈來愈遠……
那么我們要問:“同課異構”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是讓幼兒教師大展風采?是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這只是一個目標而已,如果把教師的發展作為最終目標就犯了嚴重的觀念錯誤。在同課異構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同課異構”的精髓:“同課”是基礎,“異構”是發展,不管怎樣“異構”,最后還是“殊途同歸”,最終目標就是師幼共同發展。所以,我們要判斷活動是否成功,不僅僅是看教師收獲了多少,而是看教師是否本著以幼兒發展為主的理念,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開展教學,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提升專業水平。
不管是幼兒園領導還是幼兒教師,都應該領悟和理解“同中構異,異中見同”的意義,正確把握“同課異構”的目標,促進師幼共同成長。
(二)注重提高專業引領的有效性
“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教研活動,僅憑幼兒教師自己實踐領悟,沒有指導人員的專業引領是很難提高其有效性的。要想提高專業引領的有效性,指導人員起著關鍵作用。組織參與人員、確立主題、策劃活動過程等都離不開指導人員的精心考慮和安排,特別是在第五個環節“集體研討”中,指導人員起著畫龍點睛的點撥作用。集體研討的這些實踐性的問題需要專業理論的指導。如何用理論指導實踐,讓理論得到提升,需要專業人士的引領和點撥。
在幼兒園“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指導人員往往是本園的教研員,每個教研員的專業素養不一樣,專業素養高的能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反之則不能。因此,幼兒園應該努力為教研員提供外出學習提升的機會,還應力求建立園際交流,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1]王佑.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4-69.
[2]郭麗萍,李英琳.同課異構如何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助跑[J].青年教師,2011(3):8.
該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廣西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04LX397)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