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平
(商丘市中心醫院急診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肝硬化是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疾病,病理表現為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再生結節和假小葉形成[1]。在我國,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見,其次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等。肝硬化早期因肝臟代償能力較強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因肝臟能力失代償出現肝功能受損和門脈高壓表現,并可累及多器官系統,晚期則會并發脾功能亢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甚至癌變。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屬于中醫“鼓脹”范疇,臨床表現為腹脹大,皮膚黃染,腹壁血管擴張。對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療臨床上常以西藥為主,效果不佳,商丘市中心醫院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商丘市中心醫院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3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關于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2]和中醫脾虛水停證[3]的臨床特征:腹部脹滿,扣呈鼓音,重者腹壁血管擴張;乏力,納差,神情呆滯,少尿,浮腫,皮膚黃染,肝掌及蜘蛛痣;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臟彩超提示肝臟體積縮小或結構紊亂,腹部大量液性暗區[4]。排除標準:肝癌患者;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者;可引起腹水的其他疾病患者;依從性差者;精神疾病患者。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為18~57歲,平均(37.1±8.5)歲。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為19~56歲,平均(36.4±7.8)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基礎療法,給予支鏈氨基酸、門冬氨酸鉀鎂等保肝藥物靜脈滴注,并口服安體舒通片、雙氫克尿噻片等利尿治療,根據血漿白蛋白水平輸注白蛋白,糾正電解質紊亂,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軟肝消癥利水方:鱉甲30 g,薏苡仁、蒲公英、龍葵、海藻各10 g,綿茵陳、桑白皮、葶藶子各15 g,昆布8 g,赤芍5 g,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隨癥加減。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腹水變化情況、尿量、肝功能、肝臟彩超等并記錄。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腹脹、皮膚黃染、浮腫、乏力等臨床癥狀減輕,肝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彩超提示腹水基本消失;有效: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減輕,肝功能明顯改善,腹水大幅減退;無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未明顯改善,腹水未見明顯消退或加重[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6%;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肝炎病毒、酗酒、營養障礙、工業毒物或藥物、循環障礙、血吸蟲、膽汁淤積等,而肝炎病毒最為常見,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性為主。我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發國家,感染率高達10%左右,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肝硬化是大多數乙肝患者不可避免的問題,受乙型肝炎病毒影響,肝細胞廣泛壞死,殘余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纖維隔,以致肝小葉正常結構被破壞,形成假小葉,肝實質變形,質地變硬,最終發展為肝硬化。患者病情進展到肝硬化階段,若肝功能失代償,將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白蛋白合成減少等,另外會出現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導致上消化道出血。血漿白蛋白降低以及門靜脈高壓均會導致腹水形成,給患者帶來痛苦。肝硬化腹水治療難度大,預后差,臨床常采用排腹水、利尿、白蛋白輸注及腹腔頸內靜脈分流等方法,一旦治療不當,將導致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甚至危及生命[6]。
中醫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具有獨特優勢,可對機體進行整體調節,活血化瘀、抗纖維化、改善肝功能,又可健脾、疏肝、補腎,療效持久[7]。肝硬化腹水屬于中醫“鼓脹”范疇,中醫理論認為氣滯血瘀、水停是該病形成的基本因素,關鍵病機為肝失疏泄、腎失氣化、脾失健運,屬標實本虛之證。本研究采用軟肝消癥利水方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具有明顯抑制肝纖維化及促進肝細胞修復的作用[8],總有效率達89.6%,較單純西醫治療(76.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較單純西醫治療臨床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
[1] 李鴻玲.肝硬化的中醫辨證論治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0,1(1):2-4.
[2]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2):162-170.
[3]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肝硬化腹水中醫診療規范專家共識意見(2011,海南)[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12):1692-1696.
[4] 楊順利.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40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2):83.
[5] 王平軍.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中醫為主治療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2,4(2):8-9.
[6] 曹文,潘敏求.中醫藥治療肝硬化腹水概述[J].湖南中醫雜志,2010,7(8):223-224.
[7] 王妮娜.肝硬化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9,26(2):51-53.
[8] 任澤久,龔鈺清,湯守斌,等.益氣健脾化瘀消積法治療早期肝硬化32例總結[J].湖南中醫雜志,2004,2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