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宇,胡淑娜
(郾城區人民醫院口腔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頜面部骨折是口腔科常見的外傷之一,頜面部骨組織的解剖結構、功能復雜,對維持頜面功能、形態具有重要作用,當發生頜面部骨折、移位、缺損等,若患者得不到恰當的治療,將會引起咬合功能障礙,甚至導致面部畸形。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進行頜面部骨折的內固定一直是口腔頜面外科工作中的難點[1]。本研究選取180例頜面部骨折患者進行內固定治療,探討不同內固定法治療頜面部骨折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1年5月到2013年8月郾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80例頜面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齡10~77歲,平均38.5 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 78 例(占 43.3%),斗毆傷43 例(占23.9%),跌傷 23 例(占 12.8%),火器傷16 例(占8.9%),其他20 例(占11.1%);骨間鋼絲結扎固定76例,微型鈦板內固定64例,可吸收聚乳酸微夾板內固定40例。所有頜面部骨折患者骨折類型中下頜骨骨折最多,占40.0%,3種不同手術方法骨折部位情況見表1。

表1 3種不同手術固定組患者的骨折部位[n,(%)]
1.2 固定方法
1.2.1 骨間鋼絲結扎固定:76例患者采用骨間鋼絲結扎固定手術。
1.2.2 微型鈦板內固定:64例患者采用微型鈦板內固定,對患者實施術前麻醉,手術暴露骨折部位,清除骨折處的軟組織及碎骨后,復位骨折塊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調整咬合關系,而后進行固定。固定步驟:挑選并塑形鈦板,將鈦板放于預固定部位,車針鉆孔,鹽水降溫并沖洗鉆孔,用套螺絲釘旋入鈦扳孔內,徹底固定骨折片,直到無任何活動度??p合切口,無引流加壓包扎。
1.2.3 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40例患者采用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對患者實施術前麻醉,開放性骨折首先采用原傷口入路;閉合性損傷,如上頜骨、顴骨骨折首先采用上頜口腔前庭切口。清除骨折處的軟組織及碎骨后,復位骨折塊,調整咬合關系,而后進行固定。固定時在直視下在骨折縫的兩側鉆孔,用四孔可吸收聚乳酸直固定板,根據骨折的斷面弧度塑形,然后用螺釘徹底固定。
1.3 療效判定標準 術后隨訪6~18個月,測評180例患者咬合關系、張口度及咀嚼功能[2]。顯效:頜面部外形恢復,咬合關系、張口度及咀嚼功能恢復良好,X線片顯示骨折對位良好,傷處無感染;有效:頜面部外形恢復,咬合關系、張口度及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X線片顯示骨折對位不良,出現畸形,傷處有感染;無效:出現咬合關系異常、錯位愈合、磨損、排異或斷裂現象中任一情況者。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結果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骨間鋼絲結扎固定治療總有效率為78.9%,鈦夾板內固定為95.3%,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為97.5%;鈦夾板內固定和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骨間鋼絲結扎固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型鈦板內固定和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治療頜面部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3種不同手術固定組患者的有效率比較[n,(%)]
嚴重的頜面部骨折不僅會造成大出血或呼吸道阻塞,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其損傷部位較特殊,容易對患者的面部外形造成破壞,若不能進行很好的固定、修復,將會影響到患處的愈合,嚴重影響美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負擔,甚至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3]。因此,積極探尋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是當前臨床醫生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臨床上主要有骨間鋼絲結扎固定、微型鈦板內固定和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等固定方式,但傳統的骨間鋼絲結扎固定需行口外切口,而且手術時間長,術后留有瘢痕,達不到患者對面部美觀的要求,由于穩定性差,其骨折的愈合期也相對較長,而且還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將鋼絲取出,從安全、經濟與美觀的角度都不符合患者的要求,因而此方法在臨床已較少應用[4]。本研究結果顯示,微型鈦板內固定和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治療頜面部骨折治愈率分別為97.5%、95.3%,顯著高于骨間鋼絲結扎固定的7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微型鈦板內固定和可吸收微夾板內固定治療頜面部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由于微型鈦板內固定較可吸收夾微板內固定價格便宜,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費用。綜合各因素考慮,微型鈦板內固定是目前頜面部骨折理想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冉紅兵,周云霞,姜定祥,等.可吸收骨折內固定系統在頜面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08,3(3):28-30.
[2] 李永剛.89例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4999.
[3] 湯煒,田衛東.口腔頜面部骨折內固定技術應用與發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4):196-199.
[4] 陳強.65例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