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巖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產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產婦的膳食選擇也越來越豐富,孕產婦或其家庭對產婦及胎兒的營養要求也越來越高[1],如何合理的搭配膳食已經成為當前產婦、家屬以及產科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2]。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將孕期營養指導應用于護理門診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為探討其應用價值,現收集2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結合文獻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產科接產的200例產婦,年齡24~37歲,平均(27.1±1.9)歲;孕周 34~42周,平均(37.5±2.4)周;隨機將20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100例)和觀察組(100例),兩組產婦無陰道分娩禁忌,無絕對剖宮產指征以及嚴重的妊娠合并癥。兩組產婦在平均年齡、孕周、臨床表現、體質量指數(BMI)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產婦只進行妊娠期各種常規檢查,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對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孕期營養指導方法進行護理,常規護理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孕期營養指導的內容主要是通過對孕婦及其家屬進行定期的孕期營養培訓,根據每個產婦自身條件的差異制定相對特異性的營養計劃。具體實施方式為[3]:①孕早期:多數孕婦在孕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妊娠反應,胃口不佳,護理工作者需要根據孕婦的不同情況依照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對飲食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②孕中晚期:由于胎兒的快速發育,孕婦需要保證充足的能量供應,并注重維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質的攝入,堅果類及粗糧食物是較好選擇。
1.3 觀察指標 在進行營養指導的同時觀察并記錄產婦每周體質量增加值、宮高值、骨密度、剖宮產率、胎兒異常率等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8.0,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在每周體質量增加值、宮高異常、骨質疏松、剖宮產率、胎兒異常率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臨床效果對比[n,(%)]
眾所周知,營養和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孕婦的營養是否足夠及合理,關系到胎兒是否能在體內正常健康發育。由于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基本國策深入人心,家庭對胎兒的健康狀況高度關注,這種高期望值與當今的醫療現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醫患矛盾的發生[4]。
孕期營養指導作為孕產婦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日益受到廣大孕婦及家屬的重視[5]。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將孕期營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門診中,目的旨在通過科學的營養分析和飲食方案,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孕婦在圍生期保證足夠均衡全面的營養攝入,不但關系到孕婦自身的健康,還對嬰兒在宮內生長發育正常與否起到關鍵作用。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今天,孕婦的營養狀況仍然存在問題[6]。部分孕婦家庭固有的守舊傳統觀念,或者對各類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含量缺乏科學的認識,一味地增加孕婦對蛋白、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導致孕婦膳食結構不平衡,影響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新生兒超重狀況極為普遍,巨大兒時有發生[7],這些情況的出現不但影響了胎兒的健康,也對產婦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傷。由本次統計結果可知,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用孕期營養指導,在孕婦及胎兒營養狀態、順產率等方面與單純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優勢明顯,在產科護理門診中實施營養指導的臨床價值值得肯定[8]。
綜上所述,將孕期營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門診中,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臨床生理狀況和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胎兒異常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尤彩蘭.孕期營養指導在圍產期孕婦保健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4):33.
[2] 丁國紅.孕期營養指導在圍產期孕婦保健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1):1610-1612.
[3] 郝敏,韓小燕,王萍.個性化孕期營養指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33(2):86-87.
[4] 孟鶴玲.孕期營養指導與母嬰健康和妊娠結局相關性研究[J].醫學信息,2011,24(7):2927-2928.
[5] 彭利平,趙純.助產士孕期營養指導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3,22(5):50-52.
[6] 鐘利若,夏正杰,張立軍,等.孕期營養個體化供給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狀況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3):1014-1015.
[7] 周秀春,邵冰心,趙堅紅.孕期營養指導管理模式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2):46-47.
[8] 尚清華.孕期營養指導對胎兒發育及孕婦健康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