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劉堅,王順,指導 張仁
?
濡潤神珠針刺法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研究
徐紅1,劉堅2,王順3,指導 張仁3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 200030;2.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四分院,上海 200081;3.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 200020)
觀察濡潤神珠針刺法治療干眼癥的臨床療效。將60例干眼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采用濡潤神珠針刺法治療,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療程為1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星期、1個月后患者淚液流量、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病變程度指標。兩組治療2星期和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病變程度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兩組治療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病變程度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治療組治療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病變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0.05)。濡潤神珠針刺法是一種治療干眼癥的有效方法。
針刺療法;干眼癥;電針;人工淚液
干眼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淚液質和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所導致的淚膜穩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和(或)眼表組織特征性病變的多種病癥的總稱[1]。干眼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輕化趨勢。筆者采用針灸名家張仁主任醫師的濡養神珠針刺法治療干眼癥患者30例,并與藥物治療30例相比較,現報告如下。
60例干眼癥患者均為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門診患者,經確診為干眼癥。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患者平均病程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其余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1)<0.01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相關標準。①癥狀為眼干澀、異物感、視物疲勞,可伴有口鼻干燥等;②淚液分泌量測定, Schirmer法<10 mm/5 min;③淚膜破裂時間<10 s。以上3 項中任意2項陽性者作為病例選擇標準。
①符合上述干眼癥診斷標準;②年齡在20~65歲;③近兩星期內沒用過任何局部眼藥和全身藥;④知情同意。
①結膜瘢痕化、鼻淚道阻塞者;②合并有其他結膜、角膜和虹膜明顯病變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懷疑或確有藥物濫用病史者;⑤行白內障摘除和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不足3個月者;⑥眼球突出者;⑦嚴重的糖尿病及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等全身疾病者;⑧對人工淚液中任一成分過敏者。
①出現過敏反應或嚴重不良事件,根據醫生判斷立即停止臨床試驗者,即中止該病例臨床試驗;②病程中病情惡化,根據醫生判斷應該立即停止臨床試驗者,即中止該病例臨床試驗,作無效病例的處理;③患者在臨床試驗過程中,不愿意繼續進行臨床試驗,向主管醫生提出退出臨床試驗要求者;④研究期間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者。
當受試者脫落后,采取預約隨訪、電話、信件等方式與受試者聯系,詢問理由,記錄最后1次治療的時間,完成所能完成的評估項目。因過敏反應、不良反應、治療無效而退出的試驗病例,根據受試者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凡是入選并已參加治療的患者,無論是否脫落,均記錄和保留病例觀察表。所有脫落病例均與病例觀察表等資料匯總,統計分析。
體針取雙側新明Ⅰ(位于耳垂后皮膚皺折之中點,相當于翳風穴前5分)、上健明(睛明穴上5分)、下睛明(睛明穴下2分,但張主任多取睛明穴下5分,效果好而且不易引起眶內出血)、瞳子髎、攢竹、風池。新明Ⅰ穴操作時,醫者一手拇、食二指夾住耳垂下端向前上方牽拉45°,另一手持0.25 mm×40 mm毫針,針體與皮膚呈60°角向前上方45°快速進針破皮后,緩緩斜向外眼角方向進針約1.2寸,先行導氣法,徐入徐出,并用輕巧的手法反復仔細探尋,以求得針感向眼眶內或太陽穴部位放射,以該區域出現熱脹舒適感,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轉手法運針1 min,捻轉頻率為120次/min,提插幅度為1~2 mm。上健明和下睛明均采用0.25 mm×40 mm毫針,垂直緩慢進針至眼球出現明顯酸脹感為度,不捻轉,握住針柄守氣1 min。瞳子髎穴采用0.25 mm×25 mm毫針,先直刺0.8寸,略作捻轉提插,至有明顯酸脹感后,運針30 s,再向耳尖方向平刺入7~8分,找到針感后留針。攢竹穴采用0.25 mm×25 mm毫針向上健明穴透刺,針深5分。風池穴采用0.25 mm×40 mm毫針,針尖向同側目內眥方向進針,經反復提插捻轉至有針感向前額或眼區放射。上述穴位針法要求針感明顯,刺激宜中等度,力求達到氣至病所。兩側瞳子髎、攢竹分別接通G6805電針治療儀,用疏密波,頻率為60~200 Hz,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留針30 min,去針時再行針1次。
皮膚針取穴正光1(眶上緣外3/4與內1/4交界處)、正光2(眶上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常規消毒后,用皮膚針在穴區0.5~1.2 cm范圍內作均勻輕度扣打,每穴叩刺50~100下,以局部紅潤微出血為度。
體針與皮膚針綜合運用,每星期治療3次,4星期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每日滴眼3~4次,最多不超過6次,4星期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所有患者均行雙眼治療,但根據檢查結果選擇一側眼的資料進行分析,當雙眼的檢查結果相等時選擇右眼,結果不一致時,則取結果較差的眼。
在治療前及治療2星期、1個月后,分別觀察淚液流量、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病變程度等指標。①淚液分泌量測定(Schirmer法),用淚液檢測濾紙條,一端5 mm處折疊放入下瞼外1/3結膜囊內,雙眼自然閉合5 min,從折疊處測量其濕潤長度;②淚膜破裂時間測定,測定熒光素鈉染色的淚膜形成第1個干燥斑的時間,滴2%熒光素鈉于下穹隆部,輕揉上下瞼,使其彌散分布,觀察淚膜破裂時間,用秒表計時,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③角膜病變程度的測定,將2%熒光素鈉滴眼后觀察角膜熒光素染色情況。角膜病變劃分法在裂隙燈下觀察,將角膜病變面積劃分5等份,每1個等份都分為0~3分,0分為無染色,1分為少許點狀染色,2分為介于1分和3分兩者之間的較多點狀染色,3分為塊狀染色。最后將各等份的分數相加,滿分為15分。
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非參數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3.3.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分泌量比較
由表2可見,兩組治療前淚液分泌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兩組治療2星期、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兩組治療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治療組治療1個月后淚液分泌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分泌量比較(±s,mm/5min)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1;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2)<0.01;與對照組比較3)<0.01
3.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膜破裂時間比較
由表3可見,兩組治療前淚膜破裂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兩組治療2星期、1個月后淚膜破裂時間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1)。兩組治療1個月后淚膜破裂時間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1)。治療組治療1個月后淚膜破裂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膜破裂時間比較 (±s,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1;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2)<0.01;與對照組比較3)<0.01
3.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變程度比較
由表4可見,兩組治療前角膜病變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兩組治療2星期、1個月后角膜病變程度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1)。兩組治療1個月后角膜病變程度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1)。治療組治療1個月后角膜病變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變程度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1;與同組治療2星期后比較2)<0.01;與對照組比較3)<0.05
干眼癥屬中醫學“目澀癥”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病與津不灌、淚液不足有關。濡養神珠針刺法是針灸名家張仁主任醫師近40年眼病臨床經驗實踐的總結[3-5],具有臨床療效顯著、簡便易行、療效確切、經濟等特點而被患者所接受。該套治療方法的特點有3點,其一以奇穴為主,穴位處方中有新明Ⅰ、上健明、下睛明、正光1和正光2,這些奇穴對于疏通眼部脈絡,濡養神珠有非常好的效果。其二,采用能獲強烈氣至病所針感的針刺手法,如新明Ⅰ穴進針方向朝向外眼角,運用手法以求得針感向眼眶內或太陽穴部位放射,以該區域出現熱脹舒適感,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轉手法運針1 min;瞳子髎穴先直刺行針至有明顯酸脹感后,再向耳尖方向平刺入7~8分,找到針感后留針;風池穴向同側目內眥方向進針,經反復提插捻轉至有針感向前額或眼區放射。針法要求針感明顯,刺激宜中等度,力求達到氣至病所。其三,提倡結合脈沖電刺激,皮膚針等綜合治療手段,激發經氣至眼,促進眼底和眼球周圍的氣血運行,疏通眼部脈絡,濡養神珠。
我們知道眼淚來自于淚腺,淚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淚腺窩里,瞳子髎這個穴位就緊貼著淚腺。張主任對上健明、下睛明的定位是在睛明上下0.5分,正好在淚小點、淚小管和淚囊附近,攢竹穴靠近淚囊,正光2也在淚腺附近。在這些穴位上行手法、電刺激和皮膚針叩擊可促進淚液的產生和分泌,可能從而修復淚膜的功能,增加了淚膜破裂的時間和減輕了角膜病變的程度。
對于眼病的治療,眼區穴位有重要作用,但眼區穴位多易導致眼部血腫,亦有針刺導致失明等不良事件發生的報道[6],現代針灸醫生多將其視為禁區。張主任的經驗為,眼區穴位的進針宜先用指甲按切表皮,迅速點刺進針,如欲深刺,則應緩慢送針。如覺針尖遇到阻力(即使是很小的阻力)或患者呼痛時,應略略退出,稍轉方向,再行刺入,直到獲得滿意的針感為止。如得氣不明顯,也不可提插捻轉,宜停針候氣。出針也應分段緩慢退針,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處5 min,這樣操作出現熊貓眼的機率很小。
干眼病病因復雜,張主任的臨床經驗提示,濡養神珠針刺法對一般功能異常所致的干眼病療效明顯,而對因性激素降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者,療效較差,須在上方的基礎上辨證加用相應的穴位,也能使癥狀迅速改善。要求堅持治療,一般須3個月。開始可每星期治療3次,待取效后改為每星期2次。故筆者在臨床上一般1個月作為1個治療階段,3個月為1個療程。該臨床研究所觀察的是1個治療階段的結果。
[1] 劉祖國.眼表疾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6-28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5.
[3] 龔嵐,孫興懷,馬曉芃,等.針刺治療干眼癥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的初步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2006,42(11):1026-1028.
[4] Zhang SJ, Zhang YM, Zhang R. Case collection of acupuncture trea- tment for the refractory eye diseases by Professor Zhang Re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2):104-108.
[5] Zong L. ZHANG Ren’s needli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refractory disea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6):324-328.
[6] 張仁.針灸意外事故防治[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307-315.
Clinical Study on Eye-moisturizing Needling Method for Dry Eye Syndrome
1,2,3,3.
1.,,200030,; 2.’(),200081,; 3.,20002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ye-moisturizing needling method in treating dry eye syndrome (DES).Sixty DE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eye-moisturizing needling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Sodium Hyaluronate eye drops, for 1 month in total.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ear production,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and corneal degeneration degre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2-week treatment, and after 1-month treatment.The tear production, BUT, and corneal degeneration degree we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2-week and 1-month treatments (<0.01). The tear production, BUT, and corneal degeneration degree after 1-month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fter 2-week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ear production, BUT, and corneal degener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1-month treatment (<0.01,<0.05).Eye-moisturizing needling method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ES.
Acupuncture therapy; Dry eye syndrome; Electroacupuncture; Artificial tears
1005-0957(2014)05-0424-03
R246.82
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基金項目(2010L008A);中醫緊缺???、特色診療技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徐紅(1969 - ),女,副主任醫師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5.0424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