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翔,黃琴峰,馬曉芃,尹磊淼,劉婕,洪玨
?
基于《中醫針灸信息庫》對針灸治療抑郁癥多因素分析
吳凌翔,黃琴峰,馬曉芃,尹磊淼,劉婕,洪玨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上海 200030)
回顧2004年至2013年針灸文獻,探索提高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根據《中醫針灸信息庫》,采用計量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和檢驗對針灸治療抑郁癥的常用穴位、常用治療方法、治療次數、HAMD值、疾病程度、不同病因進行多因素分析。經多因素分析證實中度抑郁癥是針灸治療的適宜證;治療次數以11~20次為宜;百會、內關應用頻次為最高,百會配內關、太沖,百會配內關、三陰交可作為最佳配穴;治療方法以針刺為主,單純電針療法和單純針灸療法臨床療效優于單純氟西汀,針灸配合氟西汀可提高臨床療效。針灸治療抑郁癥有較好的療效。
針灸學;中醫藥信息數據庫;抑郁癥;文獻計量學;評價研究;數據挖掘;HAMD量表
抑郁癥是常見的情感性障礙,以持續的心境低落,快感缺乏為特征,常伴有睡眠異常、食欲減退、性欲減退等軀體癥狀。本病多由情志不舒或氣機郁滯所致,屬中醫學“郁證”、“臟躁”、“百合病”范疇。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加,本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年來針灸治療中風后抑郁癥、更年期抑郁癥等文獻增多[1]。筆者根據由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研制的《中醫針灸信息庫》,采用計量分析方法對針灸治療抑郁癥進行綜合分析,報告如下。
1.1.1 內容
《中醫針灸信息庫》收錄1954年至2013年74種[2]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期刊,收錄7萬多條針灸文獻制作了原始(內容)數據庫,旨在提高數據庫的質量,尊重原始資料對病名、穴位、治療方法的論述,規范有效數據,并采用規范和標準術語對針灸繁雜文獻進行統一標引。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了《醫學主題詞表》(MeSH 2012版)[3],英譯名參照《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4],中醫病名參照《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5],治療方法參照《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5],穴位根據GB/T 12346-2006《腧穴名稱與定位》[6],耳穴根據GB/T 13734-2008《耳穴名稱與定位》[7],頭穴根據GB/T 21709.2-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8]第2部分(頭針),建立了《針灸文獻病名檢索詞表》、《針灸文獻治療方法檢索詞表》、《針灸文獻類別檢索詞表》、《針灸文獻穴位檢索詞表》,根據檢索詞表,對病名、穴位、治療方法、文獻類別進行了深度加工,利用計算機的多種檢索功能,對疾病穴位(療法、穴位配對)分析;系統穴位(疾病、療法、穴位配對)分析;穴位疾病(系統、療法)分析;療法疾病(系統、穴位)分析。為針灸腧穴、療法、療效的檢索及系統評價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臺。
1.1.2 計算機信息化技術
從2010年起,采用當前流行成熟的Web 2.0技術設計開發本服務平臺,后臺采用Windows 2005/2007 Server操作系統和My SQL開源數據庫作為開發、運行平臺,對歷年積累的針灸文獻資料按數據庫第三范式的技術規范予以重新設計,構建了集文獻檢索、資源管理等應用功能外,還為針灸臨床治療方法和療效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統計分析平臺。該平臺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模式,采用SSH技術框架設計和采用Java語言編程開發。
1.1.3 數據庫功能
《中醫針灸信息庫》對所收錄文獻進行一般檢索和智能檢索,從疾病分析來看,智能檢索主要提供疾病穴位分析、疾病療法分析、疾病穴位配對、聚類分析。通過計量分析,可以對針灸臨床文獻進行規范、系統、大樣本、客觀、動態的分析與評價,進而經過專家分析評價,總結針灸臨床應用的規律。為針灸臨床醫生確立診療方案、針灸教師設計教案、科研人員設計課題及管理者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使之擺脫以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為主導的局面,從而推動針灸事業的發展。
①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或臨床報道的論文;②論文樣本數≥5例,有詳細的取穴和治療方法,臨床療效明確且數據可靠;③2004年至2013年的有關抑郁癥的論文;④多因素分析納入的論文,同時要求具有對照組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值(HAMD值)。
①醫案、名醫經驗、實驗研究、針法灸法、腧穴研究、經絡研究、文獻研究、針刺麻醉、針灸意外類文獻;②一稿多用、數據誤差類文獻;③臨床樣本數<5例,或無臨床療效,或無取穴和治療方法的文獻;④2004年前、2014年的針灸治療抑郁癥文獻;⑤繼發性抑郁癥觀察的療效,非抑郁癥療效標準。
針灸治療抑郁癥首見于1987年[11],我們以往對針灸治療抑郁癥進行過臨床總結[1],為提高臨床療效和臨床研究水平,我們再次運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對針灸治療抑郁癥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為臨床針灸治療抑郁癥提供科學數據。文獻納入和篩除見圖1。
統計結果顯示,針灸治療抑郁癥共涉及穴位226個,其中經穴154個,耳穴29個,經外奇穴26個,頭針穴位17個。對臨床主要應用(占納入文獻數的20%以上)穴位總結歸納見表1。

圖1 文獻納入與篩選流程

表1 臨床常用穴位示意表 (n)
對針灸治療抑郁癥用穴按序排列在前8位穴位進行兩兩分析比較,將經兩穴相配達50%以上的穴位作為最佳配穴,如百會配內關或太沖或三陰交或神門或印堂;太沖配內關或三陰交或神門;內關配三陰交或神門;足三里配神門。

表2 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示意表 (n)
統計結果顯示,針灸治療抑郁癥共涉及19種治療方法,對臨床主要應用(占納入文獻數的5%以上)治療方法總結歸納見表2。
對符合針灸治療抑郁癥多因素分析的文獻共140條進行綜合分析。共觀察患者5 158例,其中有效4 572例,無效586例,有效率為(88.99±9.23)%。男性患者2 382例,女性患者2 776例,男女比為1:1.17。每條病例數最少15例,最多180例,平均(36.84±23.72)例;治療次數最少4次,最多120次,平均(28.99±13.96)次;治療前HAMD值最低11.89分,最高54.38分,平均(25.81±5.71)分;治療后最低5.14分,最高33.23分,平均(11.17±4.27)分;HAMD治療前后差值最低0.9分,最高44.11分,平均(14.65±5.43)分。
從不同病因分析,140條中,中風后抑郁癥62條,原發性抑郁癥70條,圍絕經期后抑郁癥7條,其他原因1條[12]。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3組間均數比較,由表3可見,3組治療前HAMD值與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中風后抑郁癥與原發性抑郁癥治療后HAMD值比較,=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HAMD差值比較,=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1);3組治療次數、有效率、治療前HAMD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表3提示,原發性抑郁癥治療后HAMD值有所改善,說明其療效優于中風后抑郁癥[13-42]。

表3 針灸治療不同病因引起抑郁癥的療效觀察 (±s)
注:與同組HAMD值治療前比較1)<0.05;與中風后抑郁癥比較2)<0.05,3)<0.01
利用檢驗()進行兩組間均數比較,針灸療法與藥物療法治療前HAMD值與治療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針灸療法治療次數、有效率、HAMD值和HAMD差值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從多因素分析,針灸治療抑郁癥療效優于藥物療法。詳見表4。
從表5分析,4組治療前HAMD值與治療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進行4組間均數比較,從臨床有效率看(=7.9),針灸配合氟西汀與單純針灸療法和單純電針療法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 單純針灸療法和單純電針療法與單純氟西汀療法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從HAMD值看,治療前4組HAMD值經統計學分析無差異(>0.05),治療后(=7.9),單純電針療法與單純針灸療法和單純氟西汀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0.01);HAMD差值(=4.1),單純電針療法與針灸+氟西汀和單純氟西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1)。從多因素進一步分析, 針灸配合氟西汀療效優于單純針灸療法和單純電針療法, 單純針灸療法和單純電針療法療效優于單純氟西汀療法(<0.01)。

表4 針灸療法與藥物療法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5;與藥物療法比較2)<0.01

表5 不同方法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5;與針灸+氟西汀比較2)<0.01;與單純針灸療法比較3)<0.05,4)<0.01;與單純電針療法比較5)<0.01
根據數據庫提供的數據,針灸治療抑郁癥百會穴與其他主要穴位配對分析,因百會配內關、百會配三陰交均只有2篇,故不做統計。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5組間均數比較。由表6可見,各組間治療前HAMD值與治療后比較<0.05;HAMD差值比較,=2.7,百會+內關+三陰交與百會+內關+太沖+三陰交、百會+太沖+三陰交和百會+太沖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0.01),百會+內關+太沖與百會+內關+三陰交比較,無統計學差異(>0.05)。提示百會配內關、太沖與百會配內關、三陰交可作為最佳配穴,需要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進行驗證。

表6 百會配穴治療抑郁癥療效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5;與百會+內關+三陰交比較2)<0.05,3)<0.01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均數比較,4種不同治療次數比較,HAMD值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治療11~20次與治療≤10次、21~30次臨床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3.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HAMD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表7提示,針刺治療次數在11~20次時療效比較理想。

表7 不同治療次數治療抑郁癥療效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5;與≤10次比較2)<0.05;與11~20次比較3)<0.05
按照Dayris JM的劃分,總分≥35分可能為嚴重抑郁,20~34分為中度抑郁,<20分為輕度抑郁。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均數比較,由表8樣本數可見,針灸適宜治療中度抑郁癥,3種不同疾病程度的治療前HAMD值比較(=101.3)、治療后HAMD值比較(=11.4)、HAMD值比較(=26.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0.01)。3種不同疾病程度治療次數和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表8提示,針灸主要治療中度抑郁癥,各程度抑郁癥臨床均有比較滿意的療效。

表8 針灸治療不同程度抑郁癥療效比較 (±s)
注:與同組HAMD值治療前比較1)<0.05;與輕度抑郁癥比較2)<0.05和3)<0.01;與中度抑郁癥4)<0.01
針灸治療抑郁癥文獻質量逐步提高,從文獻的類型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抑郁癥文獻498條,刪除實驗研究53條、無臨床療效64條、文獻研究75條、其他9條;確定納入評價的文獻297條,進行主要用穴、配穴、治療方法的分析。297條文獻中有HAMD值140條,占47.1%。通過HAMD的測評,可以較詳細了解研究對象癥狀的嚴重程度,用于不同研究結果之間的類比和重復,我們對有HAMD值140條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HAMD值的變化敏感度高于臨床有效率,為提高臨床療效提供更有利的證據。
經過多因素的分析,各組治療前HAMD值無統計學差異(>0.05),有可比性。從病種看,原發性抑郁癥療效略優于中風后抑郁癥,圍絕經期后抑郁癥和產后抑郁癥有上升的趨勢,且文獻比較規范。從疾病程度看,觀察疾病主要是中度抑郁癥,且臨床有比較滿意的療效;從治療次數看,文獻的離散度很大,但11~20次的臨床療效優于其他組;從治療方法看,針灸療法和電針療法是治療抑郁癥比較好的方法,針灸配合氟西汀可以提高臨床療效,穴位埋線療法近年來有文獻報道;從穴位看,百會、內關、三陰交穴是常用穴,百會配合內關、太沖與百會配內關、三陰交可作為最佳配穴,需進一步臨床研究。
抑郁癥由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致病,引起人體多系統、多層次的病理反應,針灸療法對此類疾病有一定的優勢??v觀近年來針灸治療抑郁癥的實驗研究,可以發現針灸治療抑郁癥的作用機制是多靶點的,這體現了針灸治療疾病的整體性,具有綜合調整的優勢。目前針灸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病例數最少15例,最多180例,平均(36.84±23.72)例,可擴大臨床觀察的病例數;精選穴位,精簡穴位的應用數,不斷提高療效;密切觀察治療次數與療效的關系,使之更趨合理化;重視HAMD的應用,通過HAMD的測評,可以較詳細地了解研究對象癥狀的嚴重程度,用于不同研究結果之間的類比和重復,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以反映來訪者或患者的抑郁癥狀的特點,同時也可反映心理或藥物干預前后靶癥狀的變化特點,進一步觀察分析其與療效和治療方法的相關性,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
[1] Huang QF. Exploration of the clinical regularity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 7(1):57-60.
[2] 劉立公,黃琴峰,劉冬裴.針灸臨證古今通論——頭面五官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9-11.
[3]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ealth & Human Services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DB/OL]. U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8:1.
[4] 醫學主題詞組編譯.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S].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出版,1992:1-995.
[5] 吳蘭成.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6:Ⅱ-1~Ⅱ-618.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腧穴名稱與定位[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7-4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耳穴名稱與定位[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1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2部分:頭針[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3.
[9] Huang QF, Wu HG, Liu J,.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iseases spectrum of moxibus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6):342 -348.
[10] 張程,施征,黃琴峰,等.基于《中醫針灸信息庫》評述天樞穴的主治功效[J].上海針灸雜志,2014,23(5):384-387.
[11] 于江,李文通,黃賀俠.電針與阿米替林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醫雜志,1987,28(7):49.
[12] 艾霞.針刺配合心理干預治療產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9):711-712.
[13] 丁明橋,雷慧敏,何玲,等.頭皮電針配合開四關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10):661-662.
[14] 田小文,張全明.智三針為主針刺治療中風后抑郁癥臨床療效評價[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10):663-665.
[15] 張淼.耳壓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后肝腎陰虛型抑郁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2):90-92.
[16] 陳立早,張泓.“調理髓?!贬槾谭ㄅ浜隙ㄙN壓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8):525-526.
[17] 馬力穎,宮樹豐,霍金.于氏頭針為主治療中風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5):66-68.
[18] 孫遠征,賈淑亞.于氏頭穴叢刺治療中風后抑郁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8):564-565.
[19] 付磊,劉未艾,李向榮,等.針刺治療腦卒中后抑郁2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5):75-77.
[20] 付磊,劉未艾,李向榮,等.針刺治療腦卒中后抑郁4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9):84-86.
[21] 邵淑娟,張建泉,邵淑娟,等.針刺治療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評價[J].四川中醫,2013,31(2):111-113.
[22] 楊沈秋,王偉華.頭針配合藥物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1):9-11.
[23] 劉志良,老錦雄,潘清潔.背俞穴溫針灸干預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4):255-257.
[24] 趙捷.針藥并用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13,32(5):349-351.
[25] 梁慧,陳煒,林飛.手十二井穴放血為主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狀態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6):457-458.
[26] 孫培養,儲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1):3-7.
[27] 聶容榮,黃春華.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針灸,2013,33(6):490-494.
[28] 艾霞,張淑珍.針刺配合心理干預治療腦卒中后失語伴抑郁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9):1907-1908.
[29] 鄧艷莉,楊德功.溫和灸治療卒中后抑郁氣滯痰郁證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3,45(5):50-51.
[30] 蘇萍,楊洪廣.醒腦開竅針刺法配合心理療法治療抑郁癥[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8-20.
[31] 周磊,高維濱.電項針治療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 2011,27(9):26-27.
[32] 程為平,權帥,李雪巖,等.加強揚刺百會穴治療抑郁性失眠癥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12):2608-2609.
[33] 呂士琦.針刺配合走罐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11,30(11):735-737.
[34] 王悅,張遷喬.針藥并用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11,30(6):382-384.
[35] 徐蕾,姜勁峰,林燕紅,等.針灸配合藥物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8):522-524.
[36] 馬琴,周德安,王麟鵬.針刺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因子分析[J].中國針灸,2011,31(10):875-878.
[37] 何林麗,鄭重,蔡定均,等.電針結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焦慮抑郁共病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1,31(4):294-298.
[38] 徐蕾,王玲玲.電針配合藥物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 2011,31(9):779-782.
[39] 張魁魁,劉莉,韓雪燕.針刺額中線結合肝俞穴治療肝氣郁結型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23-25.
[40] 陳秀玲,徐凱,羅仁瀚,等.電針四神聰穴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26-28.
[41] 林燕紅,王玲玲.電針與傳統針刺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2):77-79.
[42] 林偉容,黃泳,陳俊琦,等.針刺聯合賽樂特治療焦慮性抑郁癥總體療效及生存質量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12):1063-1069.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
,200030,
To investig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depression by reviewing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2004 to 2013.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a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commonly used acupoints, commonly used therapeutic methods, number of treatments, HAMD value, disease severity and different etiologies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was made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a-test.A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s that moderate depression is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 proper number of treatments is from 11 to 20. Baihui and Neiguan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oints. Baihui plus Neiguan and Taichong, and Baihui plus Neiguan and Sanyinjiao can be used as the optimal point combinations. Acupuncture is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lone o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al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luoxetine alo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lus fluoxet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has a good effect on depres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Depression; 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studies; Data mining; HAMD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597
1005-0957(2014)07-0597-0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9CB522900);上海市衛生局青年科研項目(20124Y001)
吳凌翔(1983 - ),男,助理研究員,2012級博士生
黃琴峰(1951 - ),女,副研究員
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