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編輯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排名以公司年度收入和利潤為主要評定依據,成為國際上衡量商業企業影響力、規模和實力最主要的參照指標。
北京時間2014年7月7日,財富網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零售業老大沃爾瑪重回榜首。中國上榜公司數量創紀錄地達到100家。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在榜上排名第三,打破了該公司與沃爾瑪和殼牌三足鼎立的歷史。
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地位的變化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包含臺灣地區在內,今年中國兩岸三地的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總數已達100家。與此同時,美國上榜公司數量較去年減少4家,目前為128家。而日本企業占57家,比上年減少5家。
其中,中國民營企業排名均有上升,例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至285位,聯想集團排名由去年的第329位上升至286位。
另外,今年有7家中國公司首次躋身世界500強。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第122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第491位)、太平洋建設集團(第166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465位)、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第469位)、渤海鋼鐵集團(第327位)、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第349位)。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國企業憑借平均收入和資產數量在世界500強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數據,即企業利潤和人均利潤則明顯落后:榜單中95家大陸企業(含香港)的平均利潤為32.2億美元,低于全部上榜公司的平均數39.1億美元,更僅僅是美國上榜企業平均利潤的一半。另外,上榜的中國大陸企業平均員工人數達19萬,遠高于總平均員工人數的13萬人。顯然,中國上榜企業的“軟實力”堪憂。

與美國上榜的128家企業相比,中國大陸企業的差距更大。美國企業平均利潤額達到62.4億美元,幾乎是中國企業的2倍。美國企業的員工數平均12.6萬人,中國企業這一數值是美國的1.5倍。顯然,中國上榜企業人均贏利能力與美國上榜企業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總之,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數量不斷攀升,企業平均收入和資產的數量也已經與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接近,但是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數據,即企業利潤和人均利潤則與世界500強公司的平均水平有著明顯的差距,與美國公司相比則差距更大。
另一方面,按利潤將所有上榜公司從高到低排列,沃達豐利潤大漲13794.5%至941億美元,成為今年世界500強利潤最高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緊隨其后,分別為840億美元和487億美元,它們也是今年最賺錢的美國500強公司。
中國最賺錢的500強公司則是中國工商銀行,它的利潤為427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3%。從資產規模來說,它已是全球最大的銀行。
蘋果公司利潤為370億美元,盡管比上年減少了11%,但在世界500強中依然可以排第五。
歐洲老牌銀行陷入了業績泥潭,今年世界500強榜上虧損最嚴重的兩家公司分別是:意大利聯合信貸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排名下降198位,從去年的第180直降到378位,其收入減少了41%,成為榜上排名下降最多的公司。
而在更大范圍內,全球各行各業新老力量的交替還在繼續,戴爾、雅培、野村控股、理光集團等27家公司最終跌出了今年的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