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真
“今天挖掘機就要來了,我準備在這下面再建一個1000平方米的商品蛙池。”2013年年末的一天,貴州省榕江縣兩汪鄉元帥村的女青年田葦站在自己辛勤修建的原生態石蛙養殖場里,向筆者介紹說。
田葦,兩汪鄉一位土生土長的侗族姑娘,20世紀90年代,她離家南下,到海南打工。2000~2007年,她又到溫州從事茶葉種植;2008年,她放棄茶葉種植到石蛙養殖技術培訓班學習;2010年,她謝絕高薪聘請,毅然返鄉;2012年,她開始籌建石蛙養殖場……一路走來,一路坎坷。
“我覺得家鄉的自然資源豐富,適合發展養殖業,再看看家鄉與以前一樣依舊落后,我就想把自己學到的養蛙技術利用起來,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石蛙養殖業。”田葦說,“在黨委、政府和當地婦聯、金融部門的支持下,我已經投入三十多萬元,建成3個成蛙池、15個孵化池,安裝了變壓器,還修建了一棟辦公樓。”
田葦的石蛙養殖場目前已經開始放養石蛙。她說,商品蛙池年產石蛙將達到6000千克,按現在的市場價每千克150元計算,年產值將達到九十萬元左右,市場前景非常好。
據了解,石蛙肉質松軟鮮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脂肪少,易消化,營養價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化瘡、滋補健身之功效,是市場稀缺的上等食品原料,需求量較大。田葦所建的養殖場地處雷公山深處,那里有野生石蛙生存,自然條件非常好。放養的石蛙冬眠后到2014年春天就可以投入市場,產生效益。
“我對石蛙養殖前景非常看好。”田葦說,“養殖成功后,我將用我所學到的技術指導鄉親們一起養殖,走共同致富之路。”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榕江縣委組織部 郵編:55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