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4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近日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后,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
目標價格政策是在市場形成農產品價格的基礎上,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的一項農業支持政策。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據稱,2011年以來,國家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棉花進口成本大幅低于臨時收儲價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市場活力減弱,不利于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有利于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棉花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
目標價格按照生產成本加基本收益確定。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能夠補償試點地區棉花生產成本,并保障農民獲得基本收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試點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將密切跟蹤了解改革試點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認真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確保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順利推進。
茶樹新品種“中茶111”通過國家級鑒定
日前,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組織召開了2014年國家茶樹品種區試年會暨鑒定會,對已完成第四輪(2008-2013)全國茶樹品種區域試驗的16個茶樹新品種進行鑒定。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選育完成“中茶111”等10個茶樹新品種通過了鑒定。
“中茶111”系從云桂大葉群體品種中采用單株分離、系統選育而成。灌木型,生長勢強,樹姿半開張,分枝密度較密,中葉類,葉色綠。發芽期中等(偏早),芽葉黃綠色,茸毛較少,節間中等,育芽能力較強,發芽密度較高,持嫩性強。產量高,比福鼎大白茶增產20%。制綠茶感官品質優,其中4次排名所在區試點的第一和第二名。耐寒性較強,適宜在浙江、貴州、湖南和湖北等茶區種植。
據了解,全國茶樹品種區試工作自1987年開始,每輪品種區試時間為6年,至2013年已完成第四輪全國茶樹品種區試,共有136個品種參加區試。目前正在開展第五輪全國茶樹品種區試,參試品種47個,共設3個區試組12個試點。
農業部公布15個水產新品種
近日,農業部以第2082號公告公布了經第五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定通過的15個水產新品種。其中,大黃魚“東海1號”、中國對蝦“黃海3號”、三疣梭子蟹“科甬1號”、中華絨螯蟹“長江2號”、長牡蠣“海大1號”、櫛孔扇貝“蓬萊紅2號”、文蛤“科浙1號”、條斑紫菜“蘇通1號”、壇紫菜“申福2號”、裙帶菜“海寶1號”、龍須菜“2007”等11個品種為適宜推廣的選育品種;北鲆2號、津新烏鯽、斑點叉尾鮰“江豐1號”、海帶“東方6號”等4個品種為適宜推廣的雜交品種。
我國最嚴謹的農藥殘留國家標準發布
日前,農業部與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我國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指標將由現行的2293項增加到3650項,新增1357項。作為我國監管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惟一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食品中農藥殘留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對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嚴格監管亂用、濫用農藥,保證“產”出安全食品和“管”出安全食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綠色生產,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新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在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上都有顯著提升,力求用最嚴謹的標準,為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法定的技術依據。新標準規定了387種農藥在284種(類)食品中3650項限量指標,較2012年頒布實施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2),新增加了65種農藥、43種(類)、1357項限量指標。此次新發布標準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擴大了食品農產品種類。新標準為284種(類)食品農產品規定了多種農藥的殘留限量標準,覆蓋了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料、飲料類、調味料、堅果、食用菌、哺乳動物肉類、蛋類、禽內臟和肉類等12大類作物或產品。除常規的谷物、蔬菜、水果外,首次制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級加工產品的農殘限量值,基本覆蓋百姓經常消費的食品種類。二是覆蓋了農業生產常用農藥品種。為防治各種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侵害,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農作物生產中經常使用的農藥品種大約為350個,而新標準為387種農藥制定了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基本覆蓋了常用農藥品種,今后覆蓋面還會進一步擴大。三是重點增加了蔬菜、水果等鮮食農產品的限量標準。針對蔬菜、水果、茶葉等鮮食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多發、易發問題,新標準重點規定了鮮食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限量,為115個蔬菜種(類)和85個水果種(類)制定了2495項限量標準,比2012版本增加了904項限量標準。新增蔬菜水果限量占總新增限量的67%,其中水果上農藥殘留限量增加473項,蔬菜(包括食用菌)上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增加431項。四是新標準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在新發布的標準中,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已制定限量標準的有1999項。其中,1811項國家標準等同于或嚴于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占90.6%。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所有限量標準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各成員國進行了通報,接受了各成員國的評議,并對所提意見給出了科學、令人信服的解釋。
據了解,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都是根據農藥毒理數據、我國農藥殘留田間試驗數據、我國居民膳食消費數據和國內農產品市場監測數據,經過科學的風險評估后制定的。制定過程中,還廣泛征求了社會公眾、農產品生產和進出口企業、相關行業協會和相關行業部門的意見。
新標準將于2014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2)同時廢止。
毒死蜱銷量略減 后市有望回升
近期,由于市場供應一直比較緊張,毒死蜱主要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超過20%,對毒死蜱原藥后市價格影響較大。同時,隨著季節的變化,近期以來毒死蜱原藥的出貨量有所減少,導致部分企業開始有庫存壓力,原藥價格開始進入下滑通道。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毒死蜱原藥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大,部分企業已開始為回籠資金而低價拋貨,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預計后期毒死蜱原藥價格會回升。
(以上信息摘自中國農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