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剛++劉玉琳
兩年前,劉永文還是山東省臨邑縣臨南鎮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一身汗”的種糧農民,如今,他看著生機勃勃的葡萄大棚,摸著日漸鼓起來的腰包,憨厚滄桑的臉上蕩漾著笑容。
近年來,加強科技培訓、培養新型農民成了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臨邑縣根據本地實際,大力開展各類新型農民知識技術培訓,通過專家現場授課、觀看視頻、聽取典型介紹等方式開辦農業科技課堂,使農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通過農田技術指導、專家調研走訪、開通服務電話等形式,將專業知識送到田間地頭,提高了農民的專業技術水平。幾年來,劉永文先后參加縣里組織的糧食、蔬菜種植與特色養殖等各類培訓13次,外出參觀學習6次,開闊了思路,學到了知識。
2012年,劉永文到平度、廣饒等地參觀富有特色的葡萄種植時,受到很深的觸動,當地群眾改變傳統種植方式,依靠葡萄種植發家致富的做法使他暗下決心:甩開膀子大干一場,改變種糧吃飯的老思想,在農村闖出一片新天地。
“眼饞人家賺,不如自己干。”劉永文借鑒外地葡萄種植經驗,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個葡萄大棚,結合本地水土、氣候、環境、區位等條件,精選了夏黑、維多利亞、紅無核、藤稔四種優良葡萄品種,利用大棚溫室精心培育。由于他種植的葡萄不用農藥、無污染、口感好、上市早,每千克批發價30元,加上后擴建的兩個大棚,很快實現了年收入十萬元的高效益。2013年5月,山東省農科院的專家在臨南鎮開設了內容豐富的葡萄種植技術講座,為臨邑縣建棚種葡萄的農民送去了及時雨,促使臨南葡萄種植走向專業化、高效化道路。
目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臨南鎮已有50個家庭建造葡萄大棚68個,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一百多畝。
“在家點一下鼠標,就能輕松實現預約銷售,葡萄成熟的時候就在家里等著客戶找上門了!”信息時代的便利,讓劉永文和其他葡萄種植戶嘗到了甜頭。
通過電話和網絡,劉永文和鄉親們將每年葡萄的成熟時間、產量、品種、口感等信息提前發布給客戶,進行遙控銷售,生產的葡萄暢銷德州、濟南、北京等多個城市。為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效益、抵御市場風險,匯集50個葡萄種植專業戶的永旺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合作社建立了網站,設立了電子郵箱,方便了種植戶與客戶的溝通。社員還能通過手機接收縣、鎮農業部門定期發送的天氣預報、專業知識等實用信息。
在現代科技的支撐下,劉永文和鄉親們實現了畝產葡萄2000千克、畝均收入6萬元的高效益,葡萄種植已經成了當地群眾的致富新途徑。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臨邑縣委宣傳部 郵編:2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