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
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豐富、態度鮮明。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事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全面進步,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十分重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全黨和全社會經過較長時期的討論后提出的,盡管對其理論闡釋的方法還不一致,對其進行更為深刻的思想解讀也尚待精準和深入,但可以認為這12項內容是經過“交換、比較、反復”的認識過程的,是能夠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核心范疇的。當前,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集中在學理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進行大辯論,緊要而迫切的問題是要從實踐層面上思考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
為什么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這是由價值觀本身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首先,從價值觀本身看,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居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一般是由掌握政權的政黨和政府來提倡的,常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規定或限制。除去這類價值觀外,在普通民眾和社會中也存在著一種內在地支配人們思想行為的價值觀念。以美國為例,自由、平等、公正的價值觀是美國憲法規定、由各政黨都奉為圭臬的政治價值觀,也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但在普通民眾中,仍然存在著一種社會化的生存價值觀,如同情、勇敢、理想等等。相較于后者,前者不僅是美國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體現,且在美國的社會發展和對外交往中更發揮著引領、裁決和控制的作用。在任何社會中,價值觀都是多主體、多層次、多內容和多形式的,因此,要居于主導地位、發揮引領作用的核心價值觀就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爭取到權威地位、發揮權威作用。這是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意,也是確立價值觀的基本法則。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如此,只不過它比起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來更能夠體現人民性、代表人民性,也更能夠與人民群眾的生存價值觀相協調、相吻合。其次,近些年來,由于世界范圍內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也由于我們在市場化、商品化和信息化上的發展,外來不良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深深地侵入國人頭腦中,使得一些人在價值觀上出現了價值散亂、價值迷失和價值畸變,其外在表現就是在整個社會中價值虛無主義和價值相對主義彌漫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團結、凝聚、整合和引領的作用,就必須在人們心中樹立起價值權威。正如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所說:“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而沒有權威能夠組織起來嗎?”只有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才能消除人們思想領域和精神世界的價值失衡、失序和失治,才能建構起統一有序、生動有效的價值準則,才能有統一的意志、團結的精神和堅強的行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政治靈魂,我們要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引領上的政治權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帥社會價值體系的政治理性。具體說,它包含兩方面涵義:一是要確立黨的價值主張在社會價值體系中的領導地位,二是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基礎。
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價值權威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的過程,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并不等于已經樹立了價值權威。當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不是一廂情愿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構建價值認同、增大價值參與的進程中逐步實現。在理論層面上,文化教育界、思想理論界和學術界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科學地、完整地、準確地闡釋社會主義價值觀,不允許曲解、誤解、肢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聲音干擾思想、混淆視聽。在實踐層面上,不難想象,真正的價值權威必然來自于實力、實干和實效,因此,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一要通過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來增強國家實力和綜合國力,包括作為物質基礎的硬實力和與價值觀配套的其他軟實力要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創造出強大的物質性力量以作為其支撐和保證,這是價值觀競爭的不二法則;二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把民眾價值觀的確立和提升體現到他們的實踐過程中,把價值觀實踐落到實處、落到細處、落到小處;三要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實踐的績效,克服價值觀宣傳教育中好高騖遠、華而不實的做法,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權威化作腳踏實地的具體行動,追求價值觀滲透和價值觀引領的實效性。
艾四林:
“講好”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地、生根、開花,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講好”。
一要講得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人心,首先要在說理上下功夫,要講清楚其科學性,由此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著重從本質、從根本入手,而不能就停留在現象、經驗層面。在這里,尤其要講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關系,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其科學性的重要源泉。
二要講得透。要將理論講透,重要的是在比較中講,由此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在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論述的比較中,要重點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繼承性和創新性。在與西方價值觀的比較中,要重點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性和超越性。在和我國傳統價值觀的比較中,要重點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在這種比較中,歸根到底,就是要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
三要講得明。道理是否講明了,主要得從受眾的角度看。理論要講得明,必須有對象性。針對不同的對象講,就有一個語言轉換的問題。當面對知識分子群體的時候,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講得明白,就得盡可能使用學術話語。而當面對普通大眾時,就要盡可能使用通俗化的生活話語。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性,也就是能讓不同的受眾都能從自身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力量。
四要講得實。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掌握群眾,就必須講得實,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感召力。在這方面,要做到三個面向:面向實踐,不回避實踐中存在的各種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象和問題;面向群眾的實際利益,要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意愿是一致的;面向群眾的思想實際困惑,真正做到釋疑解惑。
王樹蔭:
誠信問題與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關
黨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把誠信問題作為道德建設的重點。誠信問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一環,關系國家、社會和個人價值觀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在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中,出現了不少相當嚴重的誠信缺失現象,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誠信危機。其中,政府、企業、個人都有誠信缺失的表現。諸多的不誠信行為不僅損害了中華民族曾經以“信”為做人第一要義的道德精神,而且影響到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其惡果是人際關系冷漠,相互之間缺少信任感,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破壞市場機制和市場經濟規則,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諧社會建設進展遲緩,不穩定因素增多,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影響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損害國家聲譽。
古往今來,誠信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崇高追求。“民無信則不立,商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不威。”誠信是確立健康互信的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運行的基本準則,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支撐和制度保障。誠信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風向標,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集中體現。誠信缺失也不是社會主義。在全面深化改革、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增強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穩定、減少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
孟子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社會誠信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做好人的工作。要管理好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情況下,必須加大法律執行、制度落實和政府調節的力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社會全體成員的法制意識,樹立正確的名利觀。
加強誠信教育,要明確重點,區別對待,做到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安排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黨員干部、公務人員、企業經營管理者、知識分子、大學生以致未成年人,都要進行誠信教育,又要注意有所區別和有所側重。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增強社會誠信,加強誠信建設,一方面要加強新聞輿論的監督職能,正面宣傳先進典型,有效激勵誠信者,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文化氛圍;一方面要抓住高危行業、特殊領域和重點人群,建立健全相關失信處罰制度。既要全面推進,又要重點落實。政府誠信處于社會整體誠信最基礎、最核心的地位,決定政府的公信力,也是影響政府與百姓關系的重要因素,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要從基礎抓起,從孩子們抓起;要首先解決社會影響大、危害程度深、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人和事,讓社會充滿公平正義的陽光。
(作者:宇文利,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長、北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員;艾四林,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樹蔭,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沈 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