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章元
近年來,累積的垃圾已開始困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甚至威脅著民眾的生存環境,影響社會安定。實踐表明,垃圾處理的科學方法是垃圾資源化,把垃圾再生為新的資源,不僅解決了垃圾本身的問題,更有助于化解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
垃圾填埋和焚燒存在弊端
垃圾填埋法,是人類處理垃圾的常用方法,簡便而經濟。但是,其弊病十分明顯,既污染環境又占用土地。即使是所謂的“衛生填埋場”,也無法回避這些弊病。
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應邀對阿蘇衛垃圾填埋場、北神樹垃圾填埋場和安定垃圾填埋場等三個北京最大的“衛生”填埋場進行地下滲漏污染檢測,發現垃圾填埋場普遍出現了地下滲漏,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國其他省市,一些大型垃圾填埋場附近,出現了高發病村,民眾抗議事件不斷。
垃圾不填埋,焚燒行嗎?坦率地說,這樣做的污染風險依然存在。不僅焚燒爐排放的二惡英類污染物具有強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內分泌毒性等污染問題,而且耗資極大。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大多焚燒爐附近,普遍出現了高癌區。在焚燒大國日本,已經呈現全世界二惡英最高的濃度值,其平均值是歐洲一些國家的四五倍之多,東京附近的一個生態農業垃圾焚燒設施所釋放的“二惡英”,導致土壤中被檢出的二惡英超標300倍。后來,雖然著力改進焚燒爐,大氣中的二惡英濃度降低了,但受土壤污染影響食品中的二惡英濃度卻一直在增加。
垃圾處理的科學方法是按照循環經濟思路,把垃圾資源化,再生為新的資源,而不是產生新的廢棄物。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全民動員、科學引導,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手段,加強全過程控制和管理,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創造出一種良好的人居環境。
就我國而言,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幾個垃圾資源化產業樣板基地,成熟后全面推廣,以逐步取代和淘汰垃圾填埋法,減少焚燒法。
垃圾分類與資源化
垃圾要實現資源化,就必須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對于成分復雜的垃圾來說,分開才可能成為資源,混合則一定是廢物。
研究表明,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質成分超過80%。如果餐廚垃圾和其他生物殘骸(約占70%)通過微生物作用變成肥料,它們就會重回田野,發揮重要作用;如果通過氣化制造成燃氣(生物質能),讓廢塑料(約占10%)重新使用,無機類也能重回建材類被使用。如此形成循環鏈條,是最合理的方法。垃圾中的其他部分,如廢金屬、紙張和玻璃類等則可回歸到專業廠家進行再加工。
更重要的是,與生料加工相比,垃圾資源化的回收利用所節省的能源相當可觀。例如,回收的鋁制品在加工時所消耗的能量,比從礬土礦中制造鋁所耗費的能量少96%;從碎鋼片中生產鋼所需要的能量,比從鐵礦石中制造鋼耗費的能量少75%;生產再生紙比用粗纖維造紙少用20%的能量,生產再生玻璃比重新制造玻璃少耗30%的能量。
由于垃圾資源化可以創造價值,香港政府每年都會舉辦“廢物源頭分類比賽”,獎勵那些廢物分類回收做得好的屋苑或樓宇。有的大廈一年可從垃圾分類回收中回饋獲得十幾萬元的物業費。許多香港社會團體還在住宅小區、鬧市街頭、商場等地方,設立流動回收點。環保團體“地球之友”還開展用衣物、光碟、碳粉匣、泡沫包裝等以物換物的回收活動。
目前,在國務院“源頭分類資源化處理”思想大力倡導下,我國垃圾資源化處理企業已經應運而生。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實現垃圾資源化處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此,政府要積極支持,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強化多種資源化技術,組織一支高端的資源化隊伍,建立不同層次的垃圾資源化產業園,以此帶動全國各地實現垃圾資源化處理,把垃圾資源化真正融入到國家循環經濟中去。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
國內外經驗表明,實現垃圾資源化,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主導,主要是指政府研究提供比較實用的垃圾資源化處理方案,其中包括源頭分類、技術處理等,確實讓垃圾變成有價值的資源,獲取經濟效益,形成穩定的運作系統,逐漸實現良性循環。同時,在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整體過程中,政府要鍛造好鏈條中的所有環節,激發各方面力量,讓垃圾分類從業人員在每一個環節都有事可做、有物可分、有益可得,讓垃圾層層消減,直到“零廢棄”。
具體操作上,政府部門可通過積分獎勵的辦法鼓勵民眾把塑料類垃圾和餐廚垃圾從大量的垃圾中分揀出來。塑料類垃圾可就地打包,政府負責提供塑料打包機,每天一包待運;餐廚垃圾可直接放入事先設置的有機垃圾處理機,餐廚垃圾可就地減量八成。區(縣)一級政府可以選擇恰當的垃圾填埋場,就地建立垃圾綜合處理車間。垃圾綜合處理車間負責處理塑料類和餐廚類垃圾。提取了上述兩類垃圾成分之后,垃圾中還有秸稈枝葉、少量沙土和塊狀物類。對于它們,通過過篩,對篩下物噴灑微生物菌種除臭,并入發酵倉;篩上物則盡可能提取可回收部分。
技術上,要著力推廣綜合處理技術,重點攻關塑料類、餐廚類有機垃圾處理技術。目前,我國已經涌現出一批有特色的但尚未完成的資源化技術示范工程。對于這些潛力巨大的項目,有關部門應當給予適當的扶植,在示范基地內有計劃地開發木塑建材技術、RDF燃料棒制取類技術、植物酶有機垃圾處理技術、小型氣化爐等特色技術。
除了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外,在垃圾資源化過程中,成熟的技術是關鍵。沒有可行的處理技術,前端的垃圾分類就無法持久。近些年來,我國的垃圾資源化涌現了一系列有機處理和無機處理技術。另外,歐洲的一些垃圾處理企業已經通過它們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借鑒。
(作者: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鄭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