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聰
記 者:黃教授,首先祝賀您的《自選集》出版。正如中共中央軍委原委員李繼耐給您的來信中所言,這本書精選了您在不同時期撰寫的40篇文章,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您長期以來對黨的理論創新、黨和國家關心的重大問題、黨在軍事理論上的創新與發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內容十分豐富、題材非常廣泛,而且每篇都分析深刻,見解獨到。
黃 宏:中宣部的《學習理論文庫》是一項集中體現新時期以來我國理論建設工作成就的重大出版工程,集聚了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家、名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包含了一系列理論實踐的系統總結?!秾W習理論文庫》已出版了十年,作者包括有職務的理論學術帶頭人如冷溶、王偉光,有老一代大家如戴逸,有中青年學者如秦宣、楊耕等。《黃宏自選集》跟以前出版的其他幾批同志自選集一樣,都是經過中央領導同志審定名單、中央宣傳部審定書稿后出版的。我很感動,這體現了中央對理論工作者的關注和愛護。
記 者:您曾連續三屆六次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自選集》中就收錄了獲獎的理論文章,如《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等。按規定,副部級或軍級以上的作者是不能參評“五個一工程獎”的。這些文章獲獎的背景是什么呢?
黃 宏:這幾次獲獎都不是我主動申請的,而是文章發表后,取得了較大的反響,中宣部經研究后點名授予獎項的。
如《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這篇發表于2000年3月23日《人民日報》的文章,是較早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大文章之一。這篇文章的撰寫和發表頗有故事性。江澤民同志在廣州高州的講話中,論及“三個代表”,我當時意識到這里醞釀著黨的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和突破,但怎么認識這個突破,我在苦苦思索。一天下班后,我坐在車里,忽然有了一個完整的思路,為了不至于把思路打亂,我便撥通了還在辦公室加班的研究員郭鳳海的電話,請他把我的思路記述下來,我便口述這篇稿子。第二天一早到辦公室后,當即和郭鳳海把這篇稿子整理出來,很快把文章發到人民日報理論部。人民日報一開始拿不準,將文章報到中宣部,得到了可發的指示。不久這篇文章就以通欄標題加內容摘要發表了。之后《人民日報》約鄭必堅、虞云耀、鄭科揚等四人也撰寫了有關“三個代表”的理論文章,掀起了學習“三個代表”的熱潮。這篇文章當時得到了時任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的批示,后被中宣部評為全國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
記 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宋平同志的老秘書建設銀行原監事會主席謝渡揚等針對書中《東歐劇變與執政黨建設的幾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及其歷史價值》《評一種影響廣泛的人口問題的歷史觀》等文章,評價您是意識形態戰場的馬克思主義的戰士和將軍;在重大理論是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贊同什么、反對什么、支持什么從不含糊。
黃 宏:面對思想理論戰線的復雜形勢,作為一個黨的理論工作者,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我歷來認為,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思想理論領域的問題是復雜的,不是簡單地作一個政治結論就能解決。寫這類文章,更需要有實證材料的支撐、嚴密的邏輯和學術的含量,更要以理服人。
僅以我收入文集的兩篇文章為例,我就用了3年的時間來作準備,一篇是《抗美援朝戰爭及其歷史價值》,一篇是《評一種影響廣泛的人口問題的歷史觀》。前一篇文章針對的是有的人認為抗美援朝是一場失敗的戰爭,它“遲滯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拖延了祖國的統一”,認為從戰爭的傷亡消耗上講,我們也不能說打了勝仗。而另一篇文章所針對的,則是有的人稱毛澤東在人口問題上所犯下的錯誤,是“20世紀中國最悲慘的事”,“一個人的決策失誤要一個民族用100年的時間來償還”?!板e批一人誤增三億”,成為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口政策及其后果的概括。有人甚至寫文章,稱毛澤東最大的錯誤非“文化大革命”,而是在人口問題上。在這兩個重大歷史問題上,僅僅從感覺上認為這個結論是不對的,那是遠遠不夠的,你要寫出有說服力、使人信服的文章,就必須充分占有資料,作出全面的分析,充分地研究國內外各種視角的研究觀點,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我不是軍史研究、更不是人口問題方面的專家,為寫這兩篇文章,我收集了上百本的專業書籍,盡量客觀公正,不先入為主。一次到西北出差,在一個小城鎮的新華書店里看到一本介紹二戰后德國經濟復蘇的書籍,其中談到了德國和歐州的嬰兒潮,因有活動,放下書就匆匆趕路了?;鼐┖?,多方找這本書未果,我依稀記得這是云南一個出版社出的,最后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了該書的責任編輯,這個材料說明二次大戰后的嬰兒潮是個世界現象,而絕非什么毛澤東的“錯誤”。這兩篇文章在相關刊物和報紙上發表后,受到了這兩個專業領域專家的好評。從事理論研究工作,一個重要樂趣就在于,它非常具有挑戰性,使你要不斷地學習。
記 者:《抗洪搶險中的偉大精神力量》《在抗擊非典中錘煉偉大的民族精神》、《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重視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心理問題》《中國夢的精神支撐探源》等文章與現實結合很緊密,關注和回應了黨和國家關心的很多重大問題,在我們黨戰勝歷次風險中發揮了戰斗作用。
黃 宏:作為黨的理論工作者,尤其是軍隊理論工作者,在關鍵時候要能夠站得出來,敢打硬仗。1998年,我國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我和所里的季明同志撰寫了《抗洪搶險中的偉大精神力量》,《人民日報》用整版篇幅發表,收到500多封讀者來信。1999年,美國襲擊我駐南使館,引起了全國人民對這一暴行的憤慨和強烈譴責,我們又連夜撰寫了《凝聚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新華社又發了通稿,對把全國人民對美國暴行的譴責引導到振興中華、增強民族凝聚力上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篇文章被評為全國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此外,在戰勝黨和國家面臨的經濟風險中,我和全林遠撰寫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戰勝經濟風險的理論與實踐》,《經濟日報》用一個半版的篇幅刊出。在我們黨戰勝法輪功的斗爭中,我受《人民日報》委托,連夜撰寫了本報評論員文章,新華社又一次發通稿。此外,在戰勝非典、戰勝特大雪災以及戰勝臺獨等重大斗爭當中,我都寫出了有分量的文章,發揮了一個軍隊理論工作者應該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