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
五星級酒店和一般小旅館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答案是垃圾的處理能力。這樣的答案貌似讓人匪夷所思。但細細思量,還真有道理。一個垃圾處理能力低下的飯店,是運轉失靈的;五星級酒店光鮮的背后,則有一個龐大的不為人們注意的垃圾處理系統。正是這一系統,讓客人們有了舒適的環境,愿意付出更高的代價。
一個健康的人和一個不那么健康的人相比,排毒能力的大小算得上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和酒店一樣,人體每天都要攝入很多東西,同時又要把那些沒用甚至對人體有害的東西排出體外,通俗一點,就是要排毒。排毒需要“垃圾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轉,這里面就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問題,不是像家里面“扔垃圾”那樣簡單。
人體毒素辨證看
人體每日要攝入氧氣、食物、陽光、信息,而排出去的東西有大便、小便、汗液、二氧化碳等等,進出總是保持著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就可能生病。
把疾病大致做個劃分,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攝入不足,比如營養不良;一種是攝入過多,如糖尿病、肥胖等富貴病。現在,由于營養跟不上而產生的疾病已經比較少見,大多數與攝入過多有關。攝入過多表明我們吸收的物質超過了身體的需要,同時又沒有辦法及時排出體外,于是這多余的東西就成為了“垃圾”,長時間堆積,對身體可能產生腐蝕、缺氧、麻醉、抑制酶活力、干擾細胞生理功能等作用,這就是所謂的“毒”。
人體本身十分精妙,有一定的代償能力,攝入增加的時候,“垃圾”處理能力也會上升。但這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限,就會發生中毒反應,或讓人體產生一種超常規的排毒機制,比如腹瀉、嘔吐。這些反射性保護雖能殺敵三千,但也會自損八百。
人體中毒不僅僅是吃壞了肚子這么簡單。呼吸道、皮膚黏膜、陰道、眼、耳都可能成為毒物進入的通道。人體的排毒機制產生問題,導致的體內之毒更是無孔不入、四處蔓延。霧霾天對呼吸道、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已經人盡皆知,霧霾就是一種“毒”;酸堿濺到皮膚上,造成灼傷,酸堿就是一種“毒”。正常攝入,但肝腎功能不好造成的體內有害物質蓄積,也是一種“毒”。對毒物,我們首先要考慮能不能自行解決,其次是如何排出,如果前面兩者都不行,要考慮中和,讓它的毒性降低。
中醫學講的“毒”概念上更為廣泛,也更為抽象。但此“毒”顯然也是指對機體有傷害或潛在傷害的東西,有風毒、熱毒、火毒、寒毒、濕毒、燥毒、陰毒、陽毒等等,具有兇險、怪異、繁雜、難治的癥狀特點。毒在外常依附于六淫,在內常依附于痰濁、瘀血、積滯等病理產物,損害機體,在癥狀表現上常具有穢濁性。祛除不同的毒,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對風毒,常用發散的方法;對熱毒火毒,常用清瀉的方法;對食毒,常用攻下、潤下、涌吐的方法。今天我們常講的排毒養顏概念,多是從中醫視角來看的。
我們理應明白,不管是現代醫學講的毒還是傳統醫學所講的毒,都是一個相對概念,就像垃圾不過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一樣,要辨證的看待“毒”。比如胃里適度的鹽酸是消化所必須的,而一旦溢出反流,灼傷食管,就變成了“毒”;體內適量的脂肪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但積聚在腹部,甚至堵塞血管,就成了“痰濁”之毒;等等。
合理排毒不簡單
我們還需明白,排毒過度本身也是“毒”。一方面排毒的藥物本身也有毒性,西藥的硫酸鎂、開塞露,中藥的大黃、芒硝、番瀉葉等,是瀉劑,在體內毒素堆積嚴重的情況下,確實可以起到排毒作用。如大黃一類的藥物,在危急時刻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劑起沉疴。但是這些藥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如瀉下過度使身體急劇脫水,電解質紊亂,就走到了反面。另一方面,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較為迅速地清除血液循環中的毒物,但超量使用也會出問題,造成臟器損害等。所以絕不可以盲目排毒,特別在使用一些峻猛藥物的時候,更是如此。
再者,將“毒”直接排除體外,只是解決“毒”問題的一種方式。體內產生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而腎臟在有毒物質的過濾、排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肝護腎,對于解毒有著不一般的意義。此外,運動所致的出汗,肺的呼吸,也有助于毒物的排出。
老百姓通常講的排毒主要是指通過腸道完成的排便,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腸道是污濁的,排便有利于人體凈化。食物長期在胃腸道,必然會產生一系列毒素。消化道在中醫學里屬于“腑”的范疇,“六腑”是“以通為用”的,消化道保持通暢,對于健康有顯著意義。“三天不大便,相當于吸一包香煙”的俗語是有科學根據的。腸道不通暢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胃腸道動力缺失、有益菌缺乏、炎癥、腫瘤阻塞、精神緊張、暴飲暴食等。所以單單使用一些讓人腹瀉的藥,于短時排毒有效,但長期效果則有待觀察。特別是反復使用一些瀉藥以后,腸道順應性下降,會產生更嚴重的便秘等問題,讓毒越排越多。因此,飲食規律,少吃多餐,適當運動,心情愉快,適當補充有益菌,對胃腸道炎癥積極治療等,對于“排毒”可能作用更大,效果更為持久,是真正的治本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人體在沒有重大疾病的情況下,大多數時候是相對平衡的,即使有一些波動,也可以通過既有的機制恢復到正常狀態。在正常情況下,有毒物質的產生和人體正常的排毒不需要人為干預,肝臟、腎臟、肺臟以及皮膚等器官默默地在幫我們做著這一切。當前,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排毒產品,有許多宣傳都是以偏概全,不可全信。比如有的宣傳把每個人都描繪得“五毒俱全”,要么是火重,需要一直吃苦寒之品,喝寒涼飲料;要么有瘀血,需要活血逐瘀。豈不知寒涼過頭十分傷身,會使陽氣受損;逐瘀太甚則可能出血。
只有在平衡被打破,比如攝入嚴重過剩,或者機體的排毒解毒能力受到傷害的時候,才有必要啟動人為的排毒干預,人為的排毒干預一是一般時間不應太長,中病即止;二是針對毒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空氣污染之毒與食物之毒的處理就不一樣。當然,當肝腎功能等人體解毒排毒能力幾近消亡的時候,人工解毒幾乎就成了唯一的方式,比如血液透析、灌注等手段,就是應對這類情況的技術。
總之,對排毒的作用不能盲目迷信。遠離毒物環境,選擇新鮮的空氣、衛生潔凈的食物,不濫用藥物,少接觸放射性物質等等,可以有效減少外來之毒的傷害;而內生性的毒主要是靠人體自主的排毒機制。不分青紅皂白地排毒不但無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