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
剛拿到書的時候,我還擔心拿到一本像《世界是平的》這樣的革(fu)命(qian)浪漫主義,或是像索羅斯這樣利用國際不平衡的流派。一晚上刷完,證明擔心是多余的。作為資深國際投資人,視野開闊又腳踏實地,認同巴菲特的“氣宗”,而不是索羅斯的“劍宗”。且長期為媒體撰寫專欄,文筆深入淺出。
書名有誤導。英文原版書名中的“Breakout”有爆發的意思,但對于作者的中心思想,更貼切的書名應該是《突圍的國家》,或者也可以命名為《一蹶不振的國家》、《退潮的時候,才知道哪國在裸泳》。
全書共十四章,前十二章是按國別或地區分析。也會橫向與其他國家,縱向與該國歷史對比。作者對各國的基本面和機遇都看地比較透徹,只是可能因為工作的關系,往往用比較委婉或“高級黑”的方式道出。而最后兩章進行了總結,也呼應了前面的高級黑。
在作者看來,新興市場過去十年的普遍繁榮,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這些國家自己的功勞,而是趕上商品泡沫,臺風一來,豬也會飛。這里的商品主要指初級產品,包括能源、原材料等。這一泡沫和上一個時代的網絡泡沫驚人相似。中國制造催生了很大一部分對初級產品的需求,又被快錢急劇放大,“變成了可以像股票一樣進行買賣的金融產品。”
商品泡沫會“引導個人和國家的巨額財富流向錯誤的領域,落到越來越不配得到它們的人手中。”和網絡泡沫一樣,這場狂歡行將結束。在過去200年中,商品價格整體持續下降且可預測。在過去20年中,制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例持續下降。作者相信,中國與商品之間的關聯也將很快解體。
沒有泡沫是好泡沫,所有泡沫在破滅時都帶來一定的痛苦。這時各國的經濟表現將依賴各自的基本面,而不是同一個宏觀趨勢。因此各國的痛苦程度和長度大不相同。資本將流向生產力更高的地方。而那些越享受泡沫繁榮的國家也越痛苦。初級產品價格上漲抬升幣值及所有產品的價格,也就削弱其他所有部門的國際競爭力。
“身處一場美妙宴會,根據游戲規則,我們知道某一刻黑騎士將破門而入,結束狂歡。那些先行離開的人或許能幸免,但是音樂和美酒如此誘人,我們不想離開。每個人都在問,‘幾點了,幾點了,可是所有的表都沒有指針。”
國內海外投資相關從業人員都該翻翻這本書。商品泡沫的現象,以中國之大,書中提到的十二個國家都能在國內找到類似的區域,房地產造成的商品泡沫類似的效果,因而對國內投資也富有指導意義。實際上國內的商品泡沫已經至少局部顯現,比如鄂爾多斯的“鬼城”,其他還需要拷問時間。
作者作為實戰派,不迷信理論,重視親自觀察。書中透露一些技巧,比如一國首都商務酒店的價格,反映高端企業的經營成本,有助于了解該國的國際競爭力。再比如一國首都與第二大城市規模的差距過大,說明商業經營高度依賴政治。這些都可以用來分析國內的區域經濟。
臺風過后,豬會落地。本書最后勉勵大家:“如果沒有風,就劃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