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李惠
(黑龍江省五常市氣象局,黑龍江五常 150200)
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
張冬梅 李惠
(黑龍江省五常市氣象局,黑龍江五常 150200)
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種高產作物。我國水稻播種面積約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1/4,而產量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2,因此水稻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原產于熱帶地區,有秈稻和粳稻之分,水稻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最高可張到1.5m左右,水稻是禾本科單子葉植物,水稻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獲得高產豐收,病害防治是十分關鍵的。
水稻 稻瘟病 防治
稻瘟病水稻是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大量的減產,嚴重時可減產進一般的收成,稻瘟病大發生的年份,甚至絕產。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水稻的葉部和莖稈處發生較嚴重,水稻稻瘟病可根據危害時期、部位的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
水稻稻瘟病可根據危害時期、部位的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等,發病表現的癥狀也不同。
水稻苗瘟病的發病癥狀:苗瘟的發病癥狀主要表現在三葉期前,導致苗瘟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種子沒有進行嚴格的檢疫和消毒,致使種子上感染病菌。發病的秧苗基部發黑,葉上部變為褐色,葉片出現卷曲,在空氣濕度相對較高時,連續陰雨天,在發病的部位容易產生霉層。
水稻葉瘟病的發病癥狀:水稻感染葉瘟病主要是在分蘗和拔節期發病較嚴重,首先在葉片上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的病斑,隨著植株的增長,病斑不斷的擴大,形成不規則的病斑。葉瘟病可分為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白點型病斑、褐點型病斑。
水稻節瘟病的發病癥狀:水稻節瘟病主要在抽穗后發生,癥狀主要表現在莖稈上,莖稈易造成折斷。
水稻谷粒瘟的發病癥狀: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谷變黑。有的穎殼無癥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病原物:稱稻梨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水稻稻瘟病的發生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農事操作等傳播到稻株上,進行危害侵染。病菌不斷擴散,形成中心病株。發病產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風雨傳播,進行第二次侵染。播種前種子沒有經過嚴格的檢疫,進行種子消毒,感病的種子可引起苗瘟病的發生。溫度適宜、高溫潮濕,雨、霧、露等條件下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1)選用看病品種: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如湘早秈3號、七秀占3號、臨稻5號等。
(2)嚴格進行種子檢疫:在水稻引種前,一定要對種子進行嚴格的檢疫,需要層層的把關,杜絕病源的進入,保證種子的絕對安全。
(3)無病田留種:要想選育培育優良品種,一定要在無病的留種田上,清理田間的感病稻草,進行焚燒,消滅病源,并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徹底杜絕菌源。
(4)種子處理。
1)溫湯浸種:溫湯浸種所用熱水的溫度為50—55℃,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6倍。浸種時,種子要不斷攪拌,并隨時補給溫水,使水溫保持在50—55℃,這一溫度是大多數病菌致死的溫度,經10—15min后,使水溫自然下降,然后洗凈附著在種子上的黏質,以利種子吸水和呼吸。
2)熱水燙種:所采用的水溫為70—75℃,熱水燙種的技術要點是:水量不超過種子量的5倍,種子要經過充分干燥,因種子含水量較少,越能忍受敢問刺激。干透的種子即便是用沸水燙種,也不會受到損害,而且有助于吸水和透氣,以及滅菌效果較好,70℃水溫,以可使病毒鈍化,燙種時要用兩個容器,使熱水來回傾倒。最初幾次的動作要求快和猛,使熱氣散發和提供氧氣。一直傾倒至水溫降到55℃時在改為不斷攪動,并保持這樣的水溫7—8min之久,使水溫自然下降,然后洗凈附著在種子上的黏質,以利種子吸水和呼吸。
3)藥水浸種:藥水浸種是把種子放入配好的藥水中,以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藥水浸種消毒關鍵是掌握藥水的濃度和浸種的時間,藥水過稀或浸種時間太短,達不到殺菌消毒的目的,藥水太濃或浸種時間過長,又會影響種子發芽。所以,準確配制藥水濃度和嚴格掌握浸種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到時間后應立即撈出,否則后影響種子的發芽。
(5)熱蒸汽處理:熱蒸汽也用于種子處理,其殺菌有效溫度與種子受害溫度的差距較干熱滅菌和熱水浸種大,對種子發芽的不良影響較小。通常用80℃—90℃蒸汽處理土壤30—60分鐘,可殺死絕大部分病原菌,但少數耐高溫微生物和細菌的芽孢仍可繼續存活。
(6)加強肥、水管理:水稻在生育期要科學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環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壯生長,提高抗病性,從而獲得高產穩產。同時要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基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水稻秧田期通常占全生育期的1/4—1/3,營養生長期的1/2,因此秧苗素質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基礎,農諺:“秧好一半稻”是對秧苗素質與產量關系的客觀評價,“肥土育壯秧”則說明秧田養分管理對培育壯秧和提高秧苗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水稻本田期的追肥,仍以氮肥為主,若基肥中供鉀不足,也應追施鉀肥。在追肥的方式上,有土施和葉面施兩種,葉面施多用于生殖生長期根系活力下降的情況。當水稻進入生殖生長期,根系逐漸衰老、活力下降時,葉面追肥便成為后期施肥的主要方式,此時的追肥以氮、磷為主,適量的施用尿素與磷酸二氫鉀配合施用,可延長水稻劍葉的壽命,促進光合產物向種子的運輸,進一步提高粒重,實現高產。因此,又叫“攻粒肥”或“飽粒肥”,水稻追肥的時期品種和用量,除根據水稻在田間的長相來判斷以外,還可以根據營養診斷的結果來決定。
(7)生物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源農藥或生物農藥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體,生物活性物質,生物體提取物質為有效成分的定型商品農藥。可用稻瘟康,稀釋后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連續用藥2—3次,就可以起到防治的效果。
(8)藥劑防治:60%硫環唑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三環唑1500倍液,70%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霧,或40%稻瘟靈乳油每畝用量130mL,或25%咪鮮胺乳油,每畝用量100mL,對水20kg,均勻噴霧。對于已發生稻葉瘟病的地塊,應選用治療效果較好的稻瘟靈或咪鮮胺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