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福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快節奏的工作、沒規律的生活習慣,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亞健康人群逐年增加。亞健康,顧名思義,是各類疾病發生的“前奏”,被認為是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患。如果能及時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層面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會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或延緩亞健康進展至各類急慢性疾病的發生。[1]公安民警在社會整體人群中屬于亞健康問題較為嚴重群體,需引起高度重視并積極預防。筆者對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的在職民警進行抽樣調查,研究該人群的亞健康現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從而為預防控制亞健康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的在職公安民警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634 份,回收有效問卷1609 份,有效率為98.47%。其中男性1173 名(72.90%),女生436名(27.10%),缺失25份。回收的1609份調查問卷中,1568 份填寫完所有的項目,問卷完成率為95.96%。調查問卷回收一周后,再隨機抽取其中的162人進行再次問卷填寫,比較前后的一致性,結果其穩定系數為0.862。
(二)研究方法。參照許軍的《亞健康評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 1.0)[2]自行設計“亞健康自我評定問卷”進行調查。“亞健康自我評定問卷”含有以下兩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填寫性別、年齡、各項亞健康指數,包括生理亞健康(器官功能、身體癥狀、運動、精力)、心理亞健康(心理癥狀、情緒、認知功能)、社會亞健康(社會適應、社會資源與支持),之后得出亞健康總分;第二部分調查公安民警亞健康發生的生活方式差異,包括吸煙、飲酒、吃早餐、睡眠時間、日常鍛煉等。對“亞健康自我評定問卷”各條目的答題人數、百分比及得分中位數進行分析。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這三個亞健康組評定量表得分和亞健康評定量表總分的理論最高分分別為70、60、45、175;理論最低分分別為14、12、9、35。
(三)統計分析。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Excel 2003 錄入,采用SPSS 16.0 統計分析,包括統計描述、t 檢驗、方差分析等。
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學分析,其結果表明杭州市公安民警的亞健康發生率高達68.23%。
(一)人口學調查結果。
1.性別與亞健康。運用t 檢驗比較男性女性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結果表明各亞組和總分組均有統計學差異。其中,男性組的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均低于女性組(表1)。
表1 不同性別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表1 不同性別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4.035 0.000性別男女 tP生理64.56±13.643 68.76±14.624心理64.67±15.035 67.83±15.251總分63.18±14.258 67.43±16.637-4.375 0.000-2.397 0.024社會60.54±16.3521 66.87±16.308-4.981 0.000
2.年齡與亞健康。根據不同年齡分為4 組,運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年齡組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結果表明生理亞組、心理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社會亞組無顯著性差異。對有統計學差異的亞組量表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Bonferroni 法),其結果提示:(1)生理亞組量表中50~組明顯低于<29 歲組和30~組;(2)心里亞組量表中30~組的明顯高于<29 歲組和40~組;(3)亞健康總分組中30~組明顯高于40~組和50~組(表2)。
表2 不同年齡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表2 不同年齡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注:1.上標為※表示在.05 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2.上標為△表示彼此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年齡組(歲)生理心理社會總分<29 67.47±13.500※△66.01±16.934※△61.03±15.045 63.78±14.527 30~40~50~60~FP 69.65±13.935※△67.78±13.024 62.98±14.672※70.00±19.013 4.576 0.001 69.31±16.723※65.78±15.091※△65.34±15.781 67.02±16.86 4.137 0.007 62.65±14.985 60.82±15.978 59.11±17.826 61.14±18.936 1.692 0.163 66.72±15.624※65.34±13.421※△64.75±14.679※△66.65±15.747 6.802 0.000
3.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與亞健康。根據 WHO 標準,BMI 分為 3 組:偏瘦:<18.5,正常:18.5~23.9,肥胖:≥4(BMI=體重(kg)/身高(m))。運用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分析表明偏瘦、正常和肥胖各組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和社會亞組中有顯著性差異。對有顯著性差異的亞組量表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Bonferroni 法),其結果提示:(1)生理亞組中正常和肥胖者顯著高于偏瘦者;(2)社會亞組中正常者顯著高于偏瘦者(表3)。
表3 不同BMI指數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表3 不同BMI指數的公安民警亞健康狀況的比較(±s)
BMI 生理心理社會總分偏瘦正常肥胖FP 64.11±14.582※67.74±16.045※66.87±15.672※9.826 0.000 64.19±17.371 65.98±16.571 66.62±15.621 2.528 0.074 59.67±18.325※62.35±16.463※61.03±17.342 3.573 0.027 64.35±15.986 65.64±14.925 64.40±13.842 1.732 0.156
(二)生活方式調查結果。
1.吸煙與亞健康。運用t 檢驗比較吸煙與非吸煙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其結果表明各亞組和總分組均有統計學差異。其中,非吸煙組的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均高于吸煙組(表4)。
表4 公安民警吸煙情況的比較(±s)

表4 公安民警吸煙情況的比較(±s)
吸煙生理心理社會總分非吸煙吸煙69.14±15.326 65.08±14.521 68.02±16.673 64.73±15.632 63.73±18.526 58.14±15.848 68.08±16.843 63.06±14.637 8.024 0.000 t P 5.936 0.000 5.563 0.000 7.760 0.000
2.飲酒與亞健康。根據飲酒情況分為3 組:從不飲酒、很少飲酒和經常飲酒。運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飲酒情況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結果表明生理、心理亞組和總分組均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對有統計學差異的亞組量表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Bonferroni 法),其結果提示:(1)生理亞組中從不飲酒者明顯高于很少飲酒者,與經常飲酒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心理亞組中經常飲酒者明顯低于從不飲酒和很少飲酒者,從不飲酒與很少飲酒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5)。
表5 公安民警飲酒情況的比較(±s)

表5 公安民警飲酒情況的比較(±s)
注:1.上標為※表示在.05 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2.上標為△表示彼此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飲酒從不飲酒很少飲酒經常飲酒FP生理69.02±15.833※66.73±14.352※66.92±13.623 3.842 0.022心理68.86±16.563※△67.73±15.974※△64.64±13.622※14.074 0.000社會61.93±19.954 61.07±17.025 61.54±14.627 1.146 0.346總分66.74±16.785 66.46±15.373 64.56±14.633 3.984 0.018
3.吃早餐與否與亞健康。將早餐情況分為從不吃早餐、偶爾吃早餐、經常吃早餐和每天吃早餐四組,運用方差分析比較早餐情況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結果表明各亞組和總分組均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對有統計學差異的亞組量表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Bonferroni 法),其結果提示:無論是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還是亞健康總分組,每天吃早餐者明顯高于其他三組,而經常吃早餐也明顯高于偶爾吃早餐者和從不吃早餐,偶爾吃早餐者同樣也明顯高于從不吃早餐者(表6)。
表6 公安民警吃早餐情況的比較(±s)

表6 公安民警吃早餐情況的比較(±s)
注:1.上標為※表示在.05 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2.上標為△表示彼此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吃早餐從不吃偶爾吃經常吃每天吃FP生理55.74±14.633※△59.74±14.734※△67.85±14.635※73.63±14.632※178.526 0.000心理54.53±14.528※60.54±15.522※68.21±13.522※71.35±14.526※89.002 0.000社會47.46±14.563※55.36±15.632※62.75±16.745※68.46±15.733※90.6332 0.000總分54.45±13.042※57.64±13.022※65.34±12.733※70.34±13.456※127.622 0.000
4.睡眠時間與亞健康。根據睡眠時間分為4組,運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睡眠時間組的公安民警在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中的差異。結果表明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均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對有統計學差異的亞組量表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Bonferroni 法),其結果提示:(1)生理亞組量表中8~者明顯高于其他三組,6~者明顯高于4~者;(2)心理亞組量表中8~者明顯高于其他三組,6~者明顯高于 4~者和<4 者;(3)社會亞組量表中8~者明顯高于其他三組,6~者明顯高于 4~和<4h 者,4~者也明顯高于<4h 者;(4)亞健康總分組中8~者明顯高于其他三組,6~者明顯高于4~者和<4h 者(表7)。
表7 公安民警睡眠時間的比較(±s)

表7 公安民警睡眠時間的比較(±s)
注:1.上標為※表示在.05 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2.上標為○表示彼此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115.693 0.000睡眠時間(h)<4 4~6~8~生理心理社會總分57.34±9.252※57.52±14.351※64.35±13.241※69.35±14.242※53.52±15.262※55.52±14.352※64.22±13.435※71.23±15.252※33.35±17.326※46.62±18.042※60.35±15.622※66.26±17.034※50.63±10.652※55.46±13.440※64.63±14.022※70.36±13.259※FP 50.435 0.000 69.152 0.000 81.652 0.000
健康是人類長壽的基礎,N.布赫曼在上世紀80年代發現,人體除了健康狀態(第一狀態)和疾病狀態(第二狀態),還存在著介于非健康非疾病之間的狀態,即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3]亞健康的發生、發展除了與生理因素相關,也與社會、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多為可逆的身心失調。[4]根據相關研究報道,我國非健康人群占15%,亞健康狀態人群超過9 億,占70%之多。[5]
(一)調查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杭州市公安民警亞健康的發生率為68.23%,發生率偏高。公安民警這個群體較為特殊,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和職業特征,其工作強度大,風險高,上下班時間沒規律,飲食沒規律、睡眠時間沒規律、心理壓力大,較其他群體更易導致亞健康的發生和長期存在。[6]
1.不同性別亞健康人群狀態有差異,性別分組的分層分析顯示,男性公安民警的各組量表的亞健康狀況均高于女性(P<0.05)。究其原因:一是男性公安民警承擔的工作風險、生活壓力、強度均比女性公安民警大,使得生理和心理方面亞健康發生率均高于女性;二是女性除了生活方式較男性規律外,更注意和朋友的社會交往,容易實現自我減壓,也會減少社會方面亞健康的發生。三是男性公安民警時常要面對各種復雜的案情、強大輿論的壓力及接觸社會最陰暗的一面,不時還要忍受各種委屈和不平,但女性公安民警大多都是搞內勤工作,身體亞健康程度明顯要低于男性公安民警。
2.對比不同年齡組的均數常模發現:40~50歲組在生理方面得分最低,心理亞組和亞健康總分組為30~40 歲組最高。分析其原因:一是40歲以下的公安民警處于身體素質最佳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高壓工作所致的不良工作生活方式長期得不到改善,加之肌體的生理性老化,運動強度減弱,心理壓力增大,亞健康隨年齡增長而逐步加重;[7]二是40 歲以上組公安民警既有相對穩健的身體,又有逐年增多的社會閱歷以及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其心理亞組分值會高于其他組。這和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8,9]
3.根據BMI 分組的結果表明,生理亞組中正常和肥胖者得分顯著高于偏瘦者,社會亞組中正常者顯著高于偏瘦者。工作強度大,長期體力和腦力透支,加之飲食、睡眠沒規律,營養相對不足的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加重了亞健康的發生和發展。
4.本文對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飲酒)無論在亞健康總分組還是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中對亞健康均有重大影響(P<0.05)。長期香煙和酒精的刺激,抑制了腦細胞的正常工作,不利于肺、肝、腦、腸等全身器官的健康運轉,是亞健康發生發展的元兇。
5.無論是亞健康總分還是各亞組,吃早餐者的健康指數明顯高于不吃早餐者,而早餐的質量也和亞健康關系密切。由此表明吃早餐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早餐激活身體一天良好的新陳代謝,從而有利于保持身體機能的穩定規律,從而減少亞健康的發生。
6.長時間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易引起全身乏力、頭昏腦脹、情緒不易控制、失眠易睡等亞健康癥狀。[10]本文的結果表明不同睡眠時間的生理亞組、心理亞組、社會亞組及亞健康總分組均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因此,注意睡眠時間,勞逸結合也是減少亞健康發生的重要因素。
(二)原因分析。公安民警出現亞健康高發生率的主要原因是超負荷工作,工作強度大,精神高度集中,有時需要與歹徒斗智斗勇,持續不斷的體力和腦力上雙重高強度工作,極易產生疲勞。公安民警的疲勞主要表現在如下一些癥狀:一是全身性疲勞,如乏力、疲憊、全身酸痛、疲倦感明顯、注意力不集中、錯誤增多等;二是個別器官疲勞,如頸肩、胸背、手足等長期重復高強度工作,易引起頸椎病、肩周炎、靜脈曲張、肌肉松弛等亞健康癥狀。這與其工作性質密不可分,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建議與對策。根據上述結果,筆者建議在職的公安民警在工作生活中需要加強戒酒戒煙,吃早餐,鍛煉身體等這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體檢。公安系統管理部門應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優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通過健康教育和宣傳,有效督促公安民警發現并及時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系統預防和控制公安民警亞健康的發生和發展。綜上所述,杭州市公安民警的亞健康發生率較高,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加強公安民警的亞健康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勢在必行。
[1]孫曉敏,黃少慧.600 例香港人群亞健康狀態的流行病學調查.[J]熱帶醫學雜志,2012(1):83-8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index.html.Accessed May 13,2008.
[3]Ukuda1 Complete text of revised case defini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4,121(12):953-959.
[4]王秀,李中平,趙春妮.亞健康的詞源學探討.[J]醫學與哲學,2008(4):38-40.
[5]陳晶,湯建影,羅仁等.亞健康自評量表的考評與評判模型的初建.[J]廣東醫學,2012(1):15-20.
[6]范欣欣,楊科躍,陳立明等.2008 和2009年某市公安干警流行病學與預健康檢查結果比較.[J]職業與健康,2011(1):39-41.
[7]肖金蘭,胡琴,嚴青松.公安系統警員健康狀況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8):1278.
[8]陽綠清,尹心紅.衡陽市公務員健康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1(13):1184-1185.
[9]禹玉蘭.澳門公務員身心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7(4):656-658.
[10]陳青山,王聲湧,荊春霞,等.應用Delphi 法評價亞健康的診斷標準.[J]中國公共衛生,2003(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