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
網絡經濟下成本會計的發展與成本核算
●張君
網絡會計對傳統的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具有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與反思,標志著一個新的財務管理時代的到來。文章闡述了網絡經濟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以及網絡會計下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
網絡會計 環境 成本核算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產業結構和競爭環境更為復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崛起,網絡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在網絡經濟模式下,影響企業成本控制的因素不斷增加,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企業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對傳統的成本會計帶來嚴峻挑戰。網絡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結構,與之相適應的,是網絡會計的出現。
網絡會計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是會計環境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產業的飛速崛起,使得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革,人類社會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不僅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同時,也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了新的場所,開創了新的經濟組織和經營方式,從而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
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文明使得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為零,或近似于零,為實現商品價值,需要通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時空距離則為零,或近似于零,可以加速度地實現商品流通或增值。這一切都使得傳統的會計環境和內容發生了很大改變。信息傳遞迅速準確和信息資源交流共享是其最大的特征,為企業開創了新的經濟組織和經營形式。電子商務成為網絡經濟時代的交易方式和企業生存形式。
會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經濟計量的支柱。傳統的會計已難以滿足會計環境變化的需要,會計的理念和方法也隨之改進。將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和發展適應現代會計環境下的新的會計模式。1999年,用友集團率先提出“網絡財務”這一概念。可以看出,網絡會計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同21世紀的社會、信息和技術環境相適應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
在網絡經濟下,影響企業成本控制的因素不斷增加,經濟全球化造成了市場的極大不確定性,使得企業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成本會計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表現在: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實時報告系統成為可能;企業成本會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傳統的成本會計方法已經無法對新經濟環境下的快速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因此,成本會計只有要進一步發展,才能適應日益高要求的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決策需要。
網絡會計的誕生極大的沖擊著傳統的會計理論框架。網絡會計不是簡單的會計電算化,是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與反思,同時,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產生巨大影響。
1.網絡經濟顛覆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四大基礎。傳統的會計核算的四大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以貨幣計量。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會計核算的環境與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1)會計主體呈現模糊性趨勢。傳統會計的主體假設從空間上限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范圍,在這一假設基礎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才有空間的歸屬。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資木流動的加劇,借助信息網絡,根據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需要,企業間可不斷的分化、重組、兼并,跨地區、跨行業、強弱聯合、強強聯合。這種組織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組織,其“主體”時而膨脹、時而縮小、甚至解散,則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處于一種模糊狀況。
(2)突破了傳統的持續經營及會計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確立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疇。網絡經濟下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隨時都可能導致企業解體,基于網絡的臨時性結盟組織從事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極短;同時,網絡會計促使會計核算從事后達到實時,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只要需要,無需等待會計期末,擊點鼠標即可生成所需的會計信息,這些都極大地沖擊著傳統會計理論框架。
(3)貨幣計量的不穩定性。貨幣計量的前提是幣值穩定。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網絡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速度,無論是政治格局的調整,還是經濟政策的調整,則會導致貨幣幣值的波動。
2.成本核算的重心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移。在工業經濟中,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在成本核算中,即為資源消耗和人工消耗。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消耗、間接消耗和制造費用三部分。有形資產占很大的比重,是成本核算的重點。在網絡經濟中,信息資源實現社會共享。生產要素由三種變為四種,信息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的增值能力將逐步超過資本的增值能力,信息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除企業擁有和控制的有形資產外,企業的發展將主要依賴于人力資源、商譽、專有技術、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在網絡會計體系下,信息、人力資源以及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的資產從有形化向無形化發展,促使會計核算的重心由有形想無形的轉移。
3.企業零存貨成為可能。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產品供應難以滿足每個消費者的個性需要,消費者只能選擇批量生產的基本滿意的產品。在網絡經濟下,信息資源共享,需求與供應完全對稱,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利用電子化服務技術,查找、跟蹤各種供需信息,及時作出預測及決策。因此,滿足每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成為企業的必然。企業必須根據需求來進行生產,有效地避免資源浪費,使得“零存貨”成為可能。在傳統會計的成本核算中,存貨占很大的比重。在網絡經濟下,按需生產的應用,存貨管理模式改變,對傳統成本核算產生巨大沖擊。
4.生產費用在在產品與產成品之間的分配將不復存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確定最佳的訂貨量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原則。在網絡經濟條件下,要求零存貨,使得生產量就是定貨量。在高新技術的支持下,產品生產周期大大縮短,甚至使得產品都生產周期與成本核算周期完全一致。這時,生產費用在在產品與產成品之間的分配將不復存在。
可以看出,網絡會計的發展是會計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它突破了傳統的會計理論基礎,是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與反思。
為更好地適應網絡經濟,必須對產品成本核算進行改進。
1.改進無形資產核算,將信息成本納入產品成本進行核算。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技術、知識等無形資產是在企業總資產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且信息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在傳統的成本核算中,無形資產計入管理費用,這并不符合網絡經濟條件下的成本核算原則。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應根據無形資產屬性,采用合理方法,將其歸入產品成本或管理費用。因此,如何完整而又準確的計量無形資產,并將其計入產品成本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題。
2.針對存貨管理模式的變革。
(1)采取拉動式系統控制存貨。盡可能降低存貨數量是降低生產成本的共識。拉動式系統即是嚴格的以需求帶動生產的制度,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進行生產。強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緊密協調配合,使得存貨數量降低,盡可能實現“零存貨”,以降低存貨成本。
(2)使用變動成本法合理確定生產產品的數量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變動成本法將營業利潤直接與銷售量掛鉤,能激勵企業管理層重視產品銷售,合理確定生產數量,能賣多少就生產多少,這樣才能加強成本管理,降低企業風險。
3.作業成本法的運用。網絡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必然會出現產品多樣化的特征,同時,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導致工藝技術流程復雜化、間接制造費用相關的作業活動復雜化。因此,單一的成本分配基礎導致成本核算結果的扭曲。采用作業成本法通過分析成本動因來計算生產成本。作業成本法并非是以產品為中心,而是以作業為中心,通過建立作業中心,將制造費用歸集到相應的作業成本庫中,最后再進行成本計算,使成本分配更加有針對性。
4.成本會計核算的統一化與國際化。在全球化的競爭下,競爭的面更廣,參與的機構、企業也更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高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加強成本會計信息的交流和利用就尤為重要。所以,成本會計核算應做到對內重視成本會計核算的統一化,實現了核算統一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環節之間的摩擦,降低成本;對外做到成本會計的國際化,國外會計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先進經驗,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同時盡快與國際接軌。
網絡會計突破了傳統的會計理論基礎,不僅是簡單的工具改變,也不是手工會計的電子化模擬,是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與反思。隨著計算機技術及會計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網絡會計必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網絡會計將會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優勢。網絡會計是管理領域的一次革命,代表了21世紀財務管理的方向,標志著一個新的財務管理時代即將到來。
[1]江明偉.網絡經濟下的成本核算[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15)
[2]尹燕秋.對信息時代下網絡會計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3(3)
[3]王蘇錦.對網絡經濟下企業財務會計相關問題的分析[J].商情,2012(30)
[4]孫孝凱.探析我國網絡會計發展新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36)
[5]百度文庫—新經濟環境下成本會計的發展與創新
(作者單位:山西省公路局晉中分局 山西晉中 030600)
(責編:若佳)
F234.2
A
1004-4914(2014)04-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