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舟
基于市場經濟的視點分析“90后”大學生心理行為的變化特點及教育對策
●周曉舟
隨著媒體環境的變化,互聯網、移動電視、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大量涌現,使得“90后”大學生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接受知識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受社會、傳媒和家庭等因素的影響,“90后”的學生在行為、情感、思維和社交等心理方面有著獨特的特點,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只有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才能幫助其健康地成長,越過他們人生中的坎坷。
“90后”大學生心理 教育方式 教育對策 思想行為特點
“90后”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是思想活躍、豐富多彩的一代,更是受社會各界關注和爭議最大的一代,現在他們已成為大學校園里“主角”。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面對著這樣一個“自信、獨立、張揚”的群體,高校教育者應該認清現實,時刻關注,轉變觀念,跟進時代的發展,切實做好針對他們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大學這一階段,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要為他們走向社會做好指導。
1.行為特點。首先,他們都表現出很高的獨立自主性。“90后”的學生不怕獨自一人出門,現在的大學生結伴外出旅游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的視野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學校或自己所呆的城市,他們更愿意把握時間外出旅行,通過這個活動來結識一些朋友或增長見識。其次,“90后”大學生自我主體意識增強,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主要表現在自我崇尚,喜歡大家圍繞自己轉,以及對自我價值、自身利益的追求上。“90后”的大學生渴望獨立表現得過于成熟,但是他們依賴心理強,抗挫能力弱,表現出一種假性成熟。
2.思維特點。首先,“90后”自我意識強,但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自主性較強,有主見,但是在一些方面,他們的社會意識與責任意識較弱。在團隊合作中,“90后”的學生喜歡獨自一個人完成,不喜歡和別人合作,或者希望其他人去完成,自己坐享其成。其次,容易接受新事物,“90后”的大學生因有網絡相伴,所以能夠方便和快捷地接受新東西和新知識,并運用傳媒手段來傳播這些新穎又紛繁復雜的事物。
3.情感特點。“90后”普遍思想成熟,戀愛觀比較開放。“90后”的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方面都呈現出一種能自己解決事的成熟狀態,甚至在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沒談過戀愛的大學生就沒有讀過大學。”“90后”的大學生情感強烈,但是深度又不夠,具有情緒心境化,隱蔽性差的特征。他們的物質生活豐富多彩,但是精神生活卻比較空虛。
4.社交和認知的特點。現在的“90后”在明辨是非、判斷美丑善惡方面時常逆向而行、悖于常理。他們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會想想這件事是否對自己有利,或者是否能獲得較高獎項,甚至能提高職位獲得獎金。他們更注重物質現實而不注重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現在他們的交往大多數都是基于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利益。
第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度”,要記住做事要有所保留。人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動物,在感情與道理之間,人往往偏重于感情。這對于剛進入社交圈的人來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因為剛進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只有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全心全意為對方付出,就能讓以后的關系融洽、密切,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講究人際交往,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這才算是成功的人際交往,很多時候,過度的付出反而得不到回報,人和人的交往要符合平衡原則。
第二,老師都應該注重每個學生的心理差異,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因為事物都具有差異性,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一定要嚴格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度過了高中階段的“90后”大學生,高校已成為他們心理健康成熟的最后階段,處于教師的本職、道德和責任,我們決不能把假性成熟甚至心理缺陷的大學生交給社會。
第三,要結合傳統文化和媒體正確引導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每一件事物正確與錯誤的抉擇,往往都取決于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和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應該多舉辦勵志講座或舉辦古代禮儀文化活動等,這樣會使大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愿意接受正確向上的觀念并付諸行動。
第四,轉變心理教育方式,提倡正能量,與時俱進。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可以通過結合傳統教育的網絡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90后”的學生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堅持傳統教育的基礎之上,通過網上心理解析、培養、訓練、輔導、咨詢等方式向他們介紹心理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與咨詢服務。
另外,在目前的學校建設過程中,學校學風建設已經成為各大高校關注和重視的一個焦點。分析現代學生的行為特點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學校風氣,促使學生在學習和技能上有很大的發展。而加強學風建設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于各所高校來說,積極加強學風建設是我們目前至關重要的任務,而這任務的實現是需要各方即校方、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對于如何加強學風建設筆者提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學校的獎懲制度。我們應該著重加強獎學金制度和優良學風評比制度,以此來建立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形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這個制度已經在各高校都已經形成,我們現在所需要做的是,讓大家都明白獎懲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認真完善和嚴格執行此項制度。
2.加強對寢室文化的建設。寢室是每一位大學生學習、休息、娛樂、交際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場所。加強寢室文化有助于來自不同環境的學生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減少彼此之間的矛盾,使得他們具有互相忍讓、彼此協助的理念。
3.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提高了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端正學習的態度,認真學習知識,不再出現逃課、抄襲等現象。學校在開學之際可以開展一些“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來促使大學生認識大學、熱愛專業、端正態度、認識自我和明確目標。
4.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現在學校課堂的現象是老師在上面勤勤懇懇地授課,學生在下面做著自己的事,如睡覺、玩手機等。在這種氛圍下有幾個學生能控制自己不被其他學生干擾呢。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關注“90后”的心理狀態,用較好的方式改善他們的心理行為,促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通過“獎、管、學、教”四個方面加強對學風的建設,進而促進“90后”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使得他們成長為棟梁之才。只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強學風建設上做出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幫助“90后”的學生們健康地成長,化解他們人生中的困惑。
[1]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
[2]張云雪(導師:楊未).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貴州財經學院碩士論文,2011.4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59)
(責編:若佳)
F120.3,G645
A
1004-4914(2014)04-169-02